文/如海
網(wǎng)易云音樂的評論里有這樣一句話:
“煩惱大多來源于不夠狠心
你處處顧及別人
可誰又真正在意過你
其實 就是好的不夠純粹
壞的不夠徹底所以你才這么痛苦。”
我遇到過骨子里狡猾的人,擅長狡辯,能夠把黑說成白,貌似自圓其說,但實則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幾乎沒有任何協(xié)作精神,但一副慷慨仗義,經(jīng)常樂于助人的模樣。很多時候,這種人冒充耿直豪爽之輩,貌似到處都吃得開,人人都買他的帳。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種人慢慢地被人疏遠,大家都敬而遠之,都希望和他的生活、工作沒有任何交集最好。因為一但有交集交叉,就會有扯皮,而且最后都是這種人勝出,其言辭鑿鑿,其能言善辯(其實是詭辯),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愿意與他玩了。
從功利的角度看,這種人能夠得到很多東西,你看不起他,但阻擾不了他的幸運。好事好運,他都能沾邊,風險和危機,他都能輕易避開。然后那些老實巴交的人,反而討不到更多的好;鄙夷他,卻奈何不了他,不敢開罪,還要強顏歡笑。
回到上面那句評論。那種為君子所鄙夷的人,往往就不會痛苦。不但不會痛苦,可能還以折磨別人而愉悅,即所謂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因為,這種人夠狠心,不會顧及別人,壞的徹底;這種人,往往處處得利,爬升很快,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他能夠犧牲別人、利用別人,快速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最滑稽的是,這種人,還自我感覺良好,覺著自己是觀音菩薩。
整個社會的本質(zhì)是自私的。實際上,這種自私到底的人,往往推動著社會向前發(fā)展。從結果來看,這樣的人目標明確,善于把別人當作棋子,最終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
但中國是講究中庸,崇尚與人為善,重視相互幫助和禮尚往來。極度自私的人,沒有互動,最終會遭人唾棄和鄙視,因為沒有人的付出永遠是一廂情愿的。我?guī)土四悖阋暥灰娀蛘叨鲗⒊饒螅赡芫屯朐谖疫@里得到第二次好處。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我認為沒有天生的善惡之說,但每個人的秉性或多或少固有之。然后,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和遭遇而不斷地改變。有時候,我們除了逃避了,真的是無可奈何。
人可以自私,自私甚至沒有錯。但不能極致,也不能老把別人當作傻子,很多事,其實彼此都心知肚明。別人不說,但不代表他承受的傷害可以沒有代價。
因此,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感到痛苦才是正常的,能顧及別人,才是為人之道。能為他人著想,當你遇到麻煩或挫折的時候,周圍才會有援助之手,才不至于被孤立和遺棄。沒有一個人是永恒的強者,總有一天,也會有求于人。那么,與人為善、樂于助人所換來的,便是人間真情,而且都是發(fā)自肺腑、來自真心。在名利面前,可能真心一文不名。但,真心是無價的。
所以,生而為人,如何才可以不痛苦?其實,就沒有不痛苦的事。你顧及他人,說明你有良知,那么痛苦就如影隨形。
人生,痛并快樂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