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了,全國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有好多地方是禁止售賣部分西藥兩退一抗(抗生素、抗病毒類以及感冒退燒藥),為此特推薦一些常用的中成藥來應對感冒。在臨床上我發現中成藥治療感冒效果特別快,而且方便、好用,同時副作用小,不會產生耐藥性。
1、風寒感冒顆粒(選自《傷寒論》麻黃湯)
處方: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陳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咳嗽,鼻塞,流清鼻涕,一身疼痛等。
運用要點:1、麻黃體質:黑,狀,實體質。2、鼻流清涕,惡寒怕冷,不愛出汗,咳嗽,一身疼痛。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8g(1袋),一日3次。
禁忌:風熱感冒: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紅腫熱痛,咳吐黃痰,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小便黃赤、大便干燥、喜歡喝涼水等風熱癥狀的患者禁服。
2、桂枝顆粒(虛人感冒顆粒)(選自《傷寒論》桂枝湯)
處方: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甘草。
主治:①虛人外感:發熱,多汗,脈浮;②發熱:發熱,一年四季發熱,與冷熱無關;③出汗:多汗,自汗或是只有出汗多一癥;④局部怕風;⑤妊娠反應;⑥強壯身體(桂枝顆粒加龍骨、牡蠣)。
運用要點:①體質因素:體弱,面白,怕風,多汗,皮膚緊張,易反復感冒,體質差;②惡寒、惡風或是局部怕風,發熱,多汗,自汗,口不干不苦,鼻鳴干嘔,頭痛,脈浮緩。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5g(1袋),一日3次。小兒減半。服藥后喝熱稀粥,蓋被子,避風,發小汗。
禁忌:無汗,少汗,口干口苦,舌紅苔黃,大便干燥,小便黃,陰虛火旺者禁用。
3、藿香正氣水/膠囊/合劑(選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
處方: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曲,白術,陳皮,厚樸,苦桔梗,甘草。
主治:①暑濕感冒:素體偏寒,頭身疼痛,惡寒怕冷,脘腹脹滿,一身沉重,疼痛;②納差,消化不良,打嗝;③慢性腹瀉:惡心,嘔吐;④眩暈:舌質淡紅,舌苔白膩,因為痰多引起的眩暈;⑤暈車暈船:易腹脹,納差,腹瀉;⑥皮膚病:腳氣,腳癢,蚊蟲叮咬。
運用要點:①體質因素:偏寒實和水飲,體胖,面白,齒痕,苔膩,口中和,口不干,口不苦;②脘腹脹滿,噯氣,打嗝,腹瀉下痢,納差,一身沉重,眠多,舌質淡紅,舌苔白膩。
服用方法:藿香正氣水: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時搖勻。藿香正氣膠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禁忌:①酒精過敏或者對本品藥物過敏者禁用。②細菌性腹瀉不易用。
4、參蘇丸、口服液(選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蘇飲)
處方:黨參,紫蘇葉,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陳皮,枳殼(炒),桔梗,木香,甘草,生姜,大棗。
主治:益氣解表,疏風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體虛弱、感受風寒所致感冒,癥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嘔逆、乏力氣短。
運用要點:虛人感冒:惡寒重,發熱輕,流清涕,咳嗽咳白痰,人沒有精神,疲倦乏力,反復感冒,舌苔白,脈弱。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禁忌:惡寒輕,發熱重,流黃鼻涕,怕風,口干口苦,喜歡喝涼水,舌質紅,小便短黃者不能用。
5、荊防顆粒(選自《攝生眾妙方》荊防敗毒散)
處方: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輔料為蔗糖。
主治:1、風寒感冒輕癥:惡寒發熱,流清涕,咳嗽咳痰,一身疼痛,舌質淡紅,苔薄白。2、皮疹,身體發癢等皮膚疾病。
運用要點:惡寒發熱,流清涕,咳嗽咳痰,一身疼痛,或是身體發癢,舌質淡紅,苔薄白。
服用方法: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
禁忌:素體實熱者禁用,如惡寒輕,發熱重,咳嗽咳喘,痰黃,喜冷飲,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燥,脈滑數有力的不能用。
6、小青龍顆粒(選自《傷寒論》小青龍湯)
處方:麻黃,桂枝,芍藥,細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生姜,大棗,炙甘草。
主治: ①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尤其是長期流清鼻涕),打噴嚏,身痛,咯痰(白色泡沫痰或痰液如蛋清一樣);②咳嗽咳喘:咯稀痰(白色泡沫痰或痰液如蛋清一樣),舌苔水滑,口不干口不苦;③長期流清鼻涕,見冷加重;④迎風流淚:符合虛證、寒證、水飲證,舌苔水滑,口不干口不苦,怕冷;⑤痰核瘰疬:皮下脂肪瘤,包塊,屬于寒證飲證;⑥關節炎:關節疼痛伴有腫脹,滑膜炎。
運用要點:①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尤其是長期流清鼻涕),身痛;②長期流清涕,迎風流淚,咳嗽咯痰(白色泡沫痰),舌苔水滑,甚至腹瀉。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禁忌: 熱證、實證不能用,只適合表寒、里寒,里熱不能用。如惡寒輕發熱重,流黃鼻涕,口干口苦,舌質紅,舌苔黃燥,咳嗽咯黃痰(里熱重者用麻杏石甘湯/片/顆粒/糖漿)。
7、感冒疏風顆粒(選自《傷寒論》桂枝麻黃各半湯)
處方:麻黃,苦杏仁,桂枝,白芍(酒炙),紫蘇葉,防風,桔梗,谷芽(炒),甘草,大棗,生姜,獨活。輔料為阿司帕坦、糊精。
主治:①風寒感冒;②皮膚科:蕁麻疹,皮膚瘙癢,不出汗,見風加重。
運用要點: 惡寒重,發熱或不發熱,無汗,咳嗽咳喘,咽痛,身痛,鼻塞流涕,怕風怕冷,口不干,口不渴,二便正常,納差,脈浮緊數而有力。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1袋(3g),一日2次。
禁忌: 熱證、實證不能用。
8、午時茶顆粒
處方:蒼術,柴胡,羌活,防風,白芷,川芎,廣藿香,前胡,連翹,陳皮,山楂,枳實,麥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蘇葉,厚樸,紅茶。
主治:①風寒感冒,內傷食滯;②腹瀉。
運用要點:①外感風寒表證伴有寒濕: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一身沉重,流清鼻涕,打噴嚏;②體內寒濕:脘腹脹滿,納差,不想吃飯,苔白膩,有齒痕,大便溏不成形,肚子咕咕叫。
服用方法: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禁忌:風熱感冒:惡寒輕,發熱重,流黃涕,生眼屎,口干,咽喉紅腫疼痛癢,見熱加重,皮膚癢,眼睛紅,咳嗽咳痰,舌質紅,苔薄黃或燥,脈浮滑而數者不能用。
9、抗病毒顆粒、口服液(選自《傷寒論》白虎湯加味)
處方:板藍根,石膏,蘆根,地黃,郁金,知母,石菖蒲,廣藿香,連翹。輔料為蔗糖,糊精,廣藿香油,薄荷油,白芷酊。
主治: 風熱感冒。
運用要點:①體質因素:偏瘦,偏熱,肝經火旺,舌質紅,舌苔黃;②惡寒輕,發熱重,流黃鼻涕,頭痛,咽痛,口舌干燥,喜歡喝涼水,煩躁,出汗,大便干燥;③鼻甲帶血,咳血。
服用方法: 開水沖服,一次12~24g,每袋裝12克,一日3次。
禁忌:風寒感冒以及經常腸鳴,腹脹便溏,惡心反胃,納差,舌質白,舌苔白厚,虛寒之人不能用。
10、銀翹散(《溫病條辨》銀翹散)
處方: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葉,甘草。
主治:①風熱感冒: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惡寒輕,發熱重,怕熱,鼻塞流黃涕,發熱,生眼屎,口干口渴,想喝水,甚至有咽喉不舒服,咳嗽,愛清嗓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②水痘:偏熱型用銀翹散;水濕型予五苓散;③皮膚病:風熱型皮膚病,皮膚紅斑,見熱則發癢發紅,丘疹或斑疹,舌質紅,苔薄黃,小便黃。伴內熱出斑加黃芩、石膏、牡丹皮、知母(清里熱);④頭面部痤瘡,疔,瘡。
運用要點:惡寒輕,發熱重,怕熱,鼻塞流黃涕,發熱,生眼屎,口干口渴,想喝水,甚至有咽喉不舒服,咳嗽,愛清嗓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服用方法:一次一袋,一袋15g,一日3次。
禁忌: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頭痛身痛一身痛,流清涕,大便稀溏,納差。
11、連花清瘟膠囊(選自《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加味)
處方: 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輔料為:淀粉。
主治: ①普通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②咳嗽,咳喘;③眼屎多;④鼻塞;⑤扁桃體腫大,淋巴結腫大。
運用要點:①表熱:輕度惡寒,發熱,鼻塞,流黃鼻涕,鼻孔干燥,扁桃體紅腫疼痛;②里熱:口干口渴,小便短黃,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燥。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禁忌:①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咽喉腫痛但是不紅,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淡紅,苔白,便溏,表寒里寒者不能用;②中病即止,服用時間小于1周。
12、桑菊感冒片(出自《溫病條辨》桑菊飲)
處方: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葦根。
主治:①風熱感冒,咳嗽、咳痰。②慢性咽炎。③蕁麻疹。④麥粒腫。⑤支氣管哮喘。⑥慢性支氣管炎。
運用要點:①惡寒輕,發熱重,輕微發熱,咳嗽,咳痰,咽喉癢,眼睛干,鼻孔干燥。②舌質紅,苔薄黃,想喝水,脈浮細數。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禁忌:若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咽喉腫痛但是不紅,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淡紅,苔白,便溏,表寒里寒者不能用。
13、小柴胡顆粒、小柴胡湯丸(選自《傷寒論》小柴胡湯)
處方:柴胡,姜半夏,黃芩,黨參,甘草,生姜,大棗。
主治: ①發熱,長年發熱;②感冒,虛人感冒;③婦人月經期間感冒發熱;④咳嗽;⑤肝膽性疾病;⑥抑郁癥;⑦疼痛:胸脅部疼痛,乳房疼痛。8、身體兩側疾病(也就柴胡帶上得疾病)
運用要點:①體質因素:小柴胡體質,中等偏瘦偏弱,面青,面黃,面抑郁,無精氣神;②寒熱往來:寒熱交替出現,口苦口干,頭暈目眩,胸脅脹滿,心下脹滿,大便秘結,脈弦。
服用方法:開水沖服。一次l~2袋,一日3次。
禁忌:若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咽喉腫痛但是不紅,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淡紅,苔白,便溏,表寒里寒者不能用。
14、玉屏風散顆粒、口服液(選自《世醫得效方》玉屏風散)
處方:防風,黃芪,白術。
主治: ①反復感冒;②發熱;③怕風、怕冷、愛出汗;④痹證;⑤腎炎水腫;⑥結腸炎;⑦皮膚病;⑧五官科疾病。
運用要點:①黃芪體質:白白胖胖的,非常怕風,非常怕冷,愛出汗,肌肉松軟,易疲倦;②浮腫傾向:眼瞼水腫,下肢水腫;③舌胖大,舌質淡,舌苔白,有齒痕,口不渴,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脈浮大而虛。
服用方法:口服,一日3次,一次1袋。
禁忌:陰虛火旺者禁用,表現為人干瘦,臉紅,容易亢奮,口干口渴,舌質紅,舌苔黃,大便干燥,小便短黃者不能用。
15、五積丸(選自《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五積散)
處方:白芷、枳殼、麻黃、蒼術、干姜、桔梗、厚樸、甘草、茯苓、當歸、肉桂、川芎、芍藥、半夏、陳皮。
主治:①胃腸型感冒。②蕁麻疹。③咳嗽。④發熱。⑤腰冷、腰涼、腰沉重。⑥痹癥:腰痛、骨節疼痛、一身酸痛。⑦食積。
運用要點:①麻黃體質:體質壯實,肌肉結實,面暗黑/暗黃,不愛出汗,面有浮腫。②表證:怕冷,不愛出汗,疲倦,要怕冷,流鼻涕,打噴嚏,一身疼痛、沉重、僵硬。③里證:咳嗽咳痰,腹脹、腸鳴、納差、不消化、容易食積,噯氣打嗝、口淡無味,頭昏眩暈,腰涼,四肢關節疼痛,白帶多。④舌質白,苔白膩。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禁忌: ①愛出汗,一動就出汗。②虛弱之人。③里證、熱證、實證:舌質紅, 苔黃燥,大便干燥,小便短黃,口舌生瘡,口苦口臭。
上文選自鄧文斌、張志偉共同主編《中成藥實戰速成上冊》,現未出版,預計2023年3月左右正式發行,有需要可以關注公眾號消息。
張志偉,男,畢業于山西省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執業藥師。現已同師父鄧文斌共同出版《藥證》和《經方方正探微》兩本書籍,與其他醫師共同合編《廣義經方群賢仁智錄》書籍一本。師承山西省中醫院胡蘭貴主任,后拜廣義經方創始人鄧文斌為師,深研四大經典,容納經方、漢方、時方等諸多優秀為我所用,擅長用經方調理體質,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尤其是對感冒、咳嗽、咳喘、發熱、失眠、胃腸病、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疼痛以及頸椎病、腰椎病有獨特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