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某,男,46歲,2023年6月15日就診。
主訴:咳嗽半年。
現(xiàn)病癥見:中等個子,體瘦,面萎黃,神差。
咳嗽,白色痰,泡沫,聲音嘶啞,能咳出,吹風扇,運動情況下咳嗽,胃子涼也要咳嗽,鼻子塞,半邊臉痛,怕冷,出汗少,口不干,口不苦,喝水正常,胃子脹氣,打嗝,放屁,大便正常,小便正常,睡眠差。
查體:咽喉部紅,舌質(zhì)白,舌苔尖紅,舌苔后面白厚。右脈浮滑數(shù),左脈沉弦。
辨證為:太陽太陰證。處方:小青龍湯。處方如下:
麻黃6g,桂枝12g,白芍10g,炙甘草10g,干姜6g,細辛5g,姜半夏15g,五味子6g,2劑。
二診:2023年6月19日。
患者偶爾咳嗽,有痰,白色痰,聲音嘶啞,胃子脹消失,但是半邊頭痛,鼻塞,視力下降。辨證為:太陽太陰證。處方:小青龍合蒼耳子散加炮附片。處方如下:
麻黃8g,炮附片15g,細辛8g,桂枝15g,白芍12g,炙甘草10g,葛根40g,茯苓30g,麩炒蒼術(shù)15g,白芷15g,炒蒼耳子15g,3劑。
處方二:外用塞鼻。
通草10g,細辛10g,醋甘遂10g,白芷10g,辛夷10g,1劑。
三診:2023年7月18日。
鼻子塞好轉(zhuǎn),咳嗽好轉(zhuǎn),痰激發(fā)試驗才會咳嗽,口舌生瘡,煩躁。查體:舌質(zhì)紅,舌苔干白,脈浮滑數(shù)。
辨證為:太陽太陰陽明證。處方:小青龍加石膏湯。處方如下:
麻黃8g,桂枝12g,白芍10g,炙甘草10g,姜半夏15g,干姜8g,細辛6g,五味子6g,炒蒼耳子20g,石膏20g,白芷15g,石菖蒲8g,淫羊藿10g,白附片10g,3劑。
四診:2023年8月2日。
咳嗽消失,上鄂發(fā)癢,鼻子癢,愛清嗓子。辨證為:太陽太陰證。處方:半夏厚樸湯合過敏煎。處方如下:
姜半夏20g,姜厚樸15g,紫蘇葉15g,茯苓20g,生姜10g,銀柴胡15g,防風10g,五味子6g,烏梅10g,甘草10g,白術(shù)15g,桂枝10g,炒蒼耳子15g,4劑。
點石成金:
一診患者“怕冷,出汗少,鼻子塞,半邊臉痛”提示太陽表證;患者“咳嗽,白色痰,泡沫,能咳出,吹風扇,運動情況下咳嗽,胃子涼也要咳嗽”提示里有水飲導致咳喘;患者“胃子脹氣,打嗝,放屁”提示太陰證,故辨證為太陽太陰合病,遂選用小青龍湯治療。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二診患者鼻塞嚴重,加上《濟生方》的蒼耳子散“辛夷,蒼耳子,白芷,薄荷葉”,主要功效為疏風止癢,通利鼻竅。再加上外用塞鼻藥,專治鼻塞,不聞香臭,功效為宣通鼻竅,消腫散結(jié),排膿泄?jié)帷?/p>
三診患者口舌生瘡,煩躁,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故加石膏。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第14條: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四診患者“上鄂發(fā)癢,鼻子癢,愛清嗓子”予祝諶予老先生的經(jīng)驗方過敏煎“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全方抗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