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文字眼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
二、組成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三、方解
火熱煎熬津液,陽明津液虧,津虧導致氣機紊亂,該下的氣反而上逆,氣夾火而上沖咽喉,同時伴有水飲。半夏辛溫降逆,化飲;反佐大劑量的麥冬,七倍于半夏,生津濡潤,養陰潤燥,止咳下氣。人參、甘草、粳米、大棗協助麥冬生津。
四、辨證要點
1、咳逆上氣、咽喉不利、咯痰不爽、陣發性劇烈嗆咳伴面紅赤。
2、或勞嗽日久不愈、口干咽燥、日晡發熱、手足心熱。
3、舌紅少苔,脈虛數。
4、口渴欲飲水甚至涼水,飲水量大,脈數,手足煩熱;咳嗽或是氣喘,咽喉紅赤。
5、麥冬與半夏的比例是七比一。
6、麥門冬一定要大劑量運用才有效果(60克到90克)。
五、病機辨證:陽明氣火上逆伴水飲。
六、加減運用
1、津虧嚴重可以加天花粉、石斛或沙參麥門冬湯;
2、葉天士用白扁豆代替半夏;
3、本方用于氣火上逆咳嗽、咳喘、干咳、嗆咳,可本方加沙參麥冬湯; 4、聲音嘶啞,咽喉,失音;
5、咳血;
6、咽喉部異物;
7、津虧同時少氣無力,加入竹葉石膏湯合方;
8、如有口苦咽干、脈弦,加小柴胡湯。
七、類方鑒別
1、半夏厚樸湯是太陽太陰痰濕水飲氣逆引起的咳,咽喉部異物;本方是陽明氣火上逆津虧引起的咳嗽、咽喉癢、有異物感。
2、苓甘五味姜辛夏湯也可以治療咳嗽,它是純太陰痰濕水飲所致的咳嗽、咳喘,常見痰多、色淡白或是成塊狀,脈弦滑。該方證沒有咽喉癢,沒有外感,沒有氣逆咽喉的阻塞感。
八、臨床運用
1、咽喉痛、咽炎
2、咳嗽、咳喘、嗆咳
3、燥咳明顯
九、方歌
七麥一夏米三合,二參二草棗十二。
【作者簡介】
鄧文斌,男,出生于1976年4月2日。
【轉載需注明出處,違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