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只要當保姆就可以了。
任性又聽話的小玉
據小玉的媽媽反映:孩子在家里比較任性,不大聽父母的話,還常常和父母頂嘴。每天早上賴床不起,起床后又挑衣服穿,明明是冬天卻偏要穿夏天的裙子,大人如果不依,她就用哭來威脅。可老師對小玉在園里的評價極高:活潑、開朗、愛表現、聽話、愿意為老師做事情。小玉的父母一下子明白了:小家伙只聽老師的話,卻不愛聽父母的話。為什么呢?
狀況分析
當然,小玉的媽媽也說了,小玉的爸爸經常愛睡懶覺,媽媽近一年總是在外進修學習,孩子基本交給她爸爸管理。爸爸總是比較粗心的,在生活上不太會照顧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里就放任自流了,沒有好的生活習慣和正常的作息時間。
解決方案
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要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首先不要做。家長應建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要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其實并不難,孩子往往是絕對相信父母的,關鍵在于父母怎樣在孩子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威信。要建立與孩子間平等的關系,家長應與孩子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遇事與孩子商量,聽取孩子的意見,這樣會使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信任,從而更加尊重父母。
教育誤區
孩子自己在幼兒園受到正確的教育就可以了,父母的壞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對孩子也沒什么影響。
學習表現兩重天的亮亮
亮亮小朋友在家里不愛學習,每次都要講條件,要有物質獎勵才肯學習,否則就不聽話。可他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游戲都特別積極,還經常因為表現突出而被任命為小班長呢。
狀況分析
有些孩子很會看人做事,在家里,父母一般都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是家里的寶貝。可到了幼兒園情況就不一樣了,孩子們之間也存在著競爭,誰聰明、懂事、會“來事兒”,就是老師表揚的典型,就會得到老師給予的更多表現機會,比如小班長、小組長之類的職務。因此,在幼兒園這樣的“小社會”中,更能激勵孩子去表現和發揮自己更多的優勢,來博得更多的機會和青睞。但在家里沒有競爭,一切都唾手可得,孩子自然就沒有積極性,也不愛聽父母的話了。
解決方案
家長在家不要太寵愛孩子,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情。對孩子的要求,也不要馬上答應。要讓孩子知道,得到一個物質或者精神獎勵,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得到。同時,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還要了解他們的興趣與愛好,了解孩子的最近發展,無論是學習和游戲,都要激發孩子的興趣。另外,父母對待孩子要言而有信、說話算數,不要總對孩子信口開河,許下的諾言就要兌現,這樣才能使孩子對家長的話確信不疑,才能更聽家長的話,大人的威信才能在與孩子的相互溝通中得以樹立。
教育誤區
孩子要點獎勵就給吧,反正又不值幾個錢,把今天的任務完成就行了。
我們經常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碰到了類似的問題,那您就需要認真考慮一下,是不是也存在上述那些教育方法上的問題呢?總之,只要家長們善于改變自己,善于針對孩子尋找合適的教育方法,相信您一定會看到孩子的變化,感受到“父母的話,孩子一樣愛聽”。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加入116349424/103441388;QQ群大家一起共享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