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號稱群經之冠,是中國文化的思想根基,被譽為“大道之源”。就連被稱為古代占術“三式絕學”的太乙、六壬和遁甲,在紀曉嵐看來也不過是“易象之支流推耳衍之者矣”。何以言之,因為《易經》不僅是具備“太極生兩儀”的世界觀、“仰觀俯察”的認識論以及“陰陽變化”的辯證法等深刻的哲學內涵,還有著古天文、古地理、古數術、古人文等深厚的綜合性科學背景。
我們所說的《易經》,其實是有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周文王的《周易》,二是孔子解釋《周易》的“十翼”。學習《周易》,一般也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易理”著手,運用其深刻的哲學內涵去指導人生、治理社會,譬如孔子的“十翼”;二是從“象數”著手,進行天象推演、人事預判,譬如六爻筮法、“三式'(太乙、六壬、奇門遁甲)絕學。但無論從哪個方面著手,能學好《易經》并不容易,這不僅是由于《周易》屬上古經典,文字拗口難懂,內容博大精深。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內涵和原理,很難在實踐上有所作為。
所以,我們要想真切地學懂會用《易經》,或利用易學象數進行推演式盤,就需要了解和熟知其中涉及到的相關知識。有些甚至需要背誦,譬如“大六壬”里面的月將、天將和神煞系統,豐富而龐雜,只有牢牢記住,才可能運用得得心應手。
我們知道,而記憶的方法有很多,譬如口訣法、意像法等,但根本的方法應當還是——“理解記憶”和“規律記憶”了。故數術中的這些天將神煞與易學原理和古天文歷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的宗旨,就是圍繞“大六壬”神煞系統的相關知識點,從易學基礎和古天文歷法入手,簡明扼要講述其起源和規律,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記憶這些東西。
一、易學天文常識
(一)河圖與洛書:
相傳,河圖和洛書是遠古人們在治水中發現的兩幅神秘圖案,河圖出自黃河,洛書出自洛水,即所謂“河出圖洛出書”。也有人認為,河圖的“河”字,并不是指黃河,而是指天上的銀河或星河,因為河圖是天上星宿的寫照,其中蘊含著深奧的宇宙星象編碼。所以河圖還被譽為'宇宙魔方',中華文明的源頭。
河圖與洛書
河圖口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書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
——河圖、洛書非常重要,譬如“河圖”的金木水火土之天地五行,是后世所有“易學”陰陽生克的基礎;而洛書的出現,更是使先天八卦演變成了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
(二)二十八宿
上古時中國人在靠近黃道面的一帶仰望星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干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即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又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象不同的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二十八星宿。他們是: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北方稱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
二十八宿圖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星運動的方向相同。
(三)太歲
古時候人們觀測天象,早已認識到了我們附近的五顆行星,并將其分別對應五行金木水火土,被稱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長期的觀測中,人們又發現木星的運行規律,每十二年就會輪回到原來的位置,于是人們就開始用木星來記錄時間,并把木星命名為歲星,這也是歲星紀年法的由來。
木星大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軌道和黃道非常接近。它每年要行經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古人觀察到這一點,為更好地掌握氣節的變換的影響,采用把黃赤道帶天區自西向東劃分為十二部分的方法,即把周天分為了十二的等分,并依次命名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叫做十二次。然后用“十二次”來紀年,就是“歲星紀年法”。
歲星太歲運轉圖
由于歲星的運轉方向與在地面的觀察方向正好相反,古代天文學中為紀年的方便,古人假想了一顆與歲星(木星)運行的方向正相反星球,并把它命名為“太歲”,“太歲”自東向西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每年行經一個星次,同時把十二次用“十二辰(地支)”按反方向來命名,以紀歲陰每年運行到某星次范圍,就用“歲在某辰”來紀年。
太歲與十二辰
“歲(木)星”以丑位開始,按逆時針方向,從丑至子、亥、戌、酉,直至寅;“太歲”以寅開始,按順時針方向,從寅至卯,辰、巳直到丑。太歲紀年法與歲星紀年法是相對應的,如歲星在丑次,則太歲在寅,太歲在卯,歲星就在子次了。
太歲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年中天子,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預測術中,太歲一般就是指流年的干支,犯太歲,是指流年與本命年之干支相同。
(四)月建和月將
1、月建
古天文學稱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把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空間位置與十二時辰“建”立起關系,稱為“十二月建”。
斗柄旋轉而依次指為十二辰(十二月令),分別是: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2、月將
月將,即太陽躔次。指太陽以一周年為循環在黃道十二宮(十二次)運動經過的十二個位置。古代想象相應有十二位神將護-法,即十二月將。
其實,完全可直呼月將作“太陽”。因為不同季節太陽在天球的位置與北斗的勺柄所指的星區有一一對應關系。 如正月,斗柄指向寅位,太陽在亥位,故正月建寅,月將為亥;二月時,斗柄指向卯位,太陽在戌位,故二月建卯,月將為戌,其余類推。即:正月亥登明(登明,月將的名字,下同)、二月戌河魁、三月酉從魁、四月申傳送、五月未小吉、六月午勝光、七月巳太乙、八月辰天罡、九月卯太沖、十月寅功曹、十一丑大吉、十二子神后。
3、建除十二神
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此外,建又指十二個表示當下態勢的字,即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古人把這十二個字定為建除十二神。建除十二神和十二長生宮有點類似,十二神輪流值日。建日就是當月的月令之日,掌一月之權,當旺之氣為吉。
【規律】:
找建日就很簡單,比如子月就是子日為建日,丑月就是丑日為建日,以此類推。日月同支為建,日月相沖為破。建日同月建,依次按十二神輪流值日,比如正月建寅,寅為建日,那么卯自然是除日,辰就是滿日,巳日就是平日,以此類推。
(五)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順序和陽對陽、陰對陰的原則,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干支紀法不僅可以紀年,也用來紀月、紀日紀、時。
六十甲子表
——當不同的干支遇在一起時,便確定了一個固定的時間和空間,此干支便有了不同的意義,這便是以時起卦、四柱命理的基本的原理。
1、天干四沖
甲庚沖、乙辛沖、丙壬沖、丁癸沖,戊己中土無對沖。
【原理】:
(1)表現在方位上,為坐山沖,即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2)表現在性質上,為同行相對,陽沖陽、陰沖陰。
天干四沖圖
2、天干五合
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
(1)合化規律:
天干隔三相克,隔四相合,陰陽相配。
(2)合化原理:
源于“河圖”的同方位和同五行。即:“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以及“一二三四五,水火木金土,六七八九十,水火木金土”。
合化原理圖
(3)合化后五行
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4)合化五行原理
天干合化的原理,均來自二十八星宿,按照二十八宿的規律,即“逢角而化”。
逢角而化
如在甲己之歲,黅天之氣(戊己屬土黃)經于角、軫兩宿,角在辰而軫在巳,其歲月建得戊辰、己巳,因天干戊己皆屬土,并駐守于地戶兩側,故甲己合化為土運。甲己之年寅月起丙寅、卯月起丁卯、辰月起戊辰、巳月起己巳。辰巳之間也即是角軫兩宿之間,這是地的門戶,亦即是說,在甲己之歲輪到黅天之氣隨月建行經過地的門戶,此曰土運經天。
(5)規律
另一種解釋,其實應當是個規律:即從“五子”上理解,“巳上得合,遁虎統龍”。
五子,即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遁虎,即五虎遁(甲己丙作首,乙庚戊為頭,丙辛庚寅起,丁壬壬寅流,戊癸甲寅求)。
統龍,即地支辰為龍,遇龍即化。意思就是以五虎遁尋龍,例如甲子起—甲遁虎為丙,分別是,丙寅、丁卯、戊辰,到辰了,取天干戊,戊的五行屬土,所以甲子(己)合化土,其余類推。可參見下圖:
五合化表
(6)合化名稱及其含義
甲己合化為中正之合:甲為陽木其性仁和,己為陰土又為濕土滋養萬物,故為中正之合。
乙庚合金為有情之合:乙與庚合使其堅剛之性不傷甲木,故為有情之合。
丙辛合水為威制之合:丙火猛烈,辛金柔弱,柔能克剛,故為威制之合。
丁壬合木為淫昵之合:壬為陰寒之水,丁為藏陰之火晦暗不明,故為淫昵之合也有稱是“仁壽”之合!
戊癸合火為無情之合:戊為燥土,其質為戌,戌為火庫,癸水陰弱,為老陽少陰之合,故稱無情之合。
3、地支三刑
三刑,一是指自刑、相刑、三刑三種情況,二是指無禮、無恩、持勢之刑三種狀態。
地支三刑圖示
【原理】:
(1)辰、午、酉、亥自刑。辰、午、酉、亥四地支如在一個地方同時出現兩個自己,便會自己傷害自己自刑,為“自刑”。
(2)子卯相刑:子水生卯木,卯木泄耗子水,子泄母,或相互傷害,是為無禮,因而子卯相刑稱謂“無禮之刑”。
(3)丑未戌相刑:辰戌丑未為四庫土,缺少了辰以后平衡打破,剩下三個人本為同宗(土)兄弟,結果不講恩情,開始內斗,因而丑未戌稱為“無恩之刑”。
(4)寅巳申相刑:在事物發展十二個階段里面,寅申巳亥都處于生機勃勃的時刻,非常強勢。去掉亥以后平衡打破,剩余三個誰也不服誰,恃才放曠互相抵觸,因而寅巳申稱為“恃勢之刑”。
4、地支六沖
子午相沖,丑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為六沖。
【原理】
沖,可以理解成直接面對的意思,有沖突、相戰之意。 在位置上相對,如卯正東,酉正西;在五行上有相克或相斥,如子克午、丑克未(均陽土)。
5、六-合
子丑合成土,寅亥合成木,卯戌合成火,辰酉合成金,巳申合成水,午未合成土。
地支六合圖
【原理】:
(1)東西相望,陰陽之相合。
(2)日斗相照,月建月將合。
六合與月將
——實際上,六-合之意來自太陽在天球的位置與北斗的勺柄所指的星區。 正月,太陽在亥位,斗柄指向寅位,故寅與亥合。 二月,太陽在戌位,斗柄指向卯位,故卯與戌合。 三月,太陽在酉位,斗柄指向辰位,故辰與酉合。 四月,太陽在申位,斗柄指向巳位,所以巳與申合。 五月,太陽在未位,斗柄指向午位,所以午與未合。其余各合均依此類推。
至于合化為何物?一些命理學中是這樣解釋的:因為地是由水與土組成的物質,所以子丑合而為土。而有水有土的地方,一定會生木,所以寅亥合而為木。木在生成之后繼而會生火,所以卯戌合而為火。土旺必生金,所以辰酉合為金。水從申中生出,巳是申之母,舉母則子從,所以巳申合為水。離為日,坎為月。為什么午為太陽,子卻不為太陰?這是因為子丑的精氣是向上沖的,與太陽相并。所以未為太陰,為月亮。
6、六害
六害指地支之間的相互損害,具體包括: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另外,六害表現在掌圖為上下相穿,又名“六相穿”。
地支六害圖
【原理】:
“沖”其所“合”為“害”。
《考原》里說:“六害者,不合也。凡事莫不喜合而忌沖。子與丑合,而未沖之,故子與未害。丑與子合,而午沖之,故丑與午害。”其他同。
——可見,明白了什么是“沖”,什么是“合”,就明白了什么是“害”了。
7、六破
子酉相破,午卯相破,辰丑相破,未戌相破,寅亥相破,申巳相破。
【原理】:
“六破”的起源是因為“六甲”旬中十個干支所形成的一種首、尾(甲子---癸酉、甲寅---癸亥、甲辰---癸丑、甲午---癸卯、甲申---癸巳、甲戌---癸未)雙方不能相互體諒、支持,甚至有所猜妒而導致難以合作,但同時又礙于同旬之表面情誼,不傾向矛盾公開化的特殊間隙關系。
——六破中有矛盾之處,例如:寅亥相合,巳申相合,故“破”有可議之處。
8、三合局
申子辰合成水局,亥卯未合成木局,寅午戌合成火局,巳酉丑合成金局,辰戌丑未合成土局。
三合局關系圖
【原理】:
三合即是長生、帝旺、墓庫之合。如寅午戌合火局,寅為火之長生,午為火之帝旺,戌為火之墓庫。
【規律】:
(1)三合的三個地支排列順序,連續三個季節的孟月、叔月、季月,如春孟月正月建寅、夏叔5月建午、秋末一個月十月建戌,即1、5、9月之“寅午戌”三合。
(2)合后的局的性質為三合局中中間地支的五行,如“寅午戌”局合“午火”局。一般為四正時即子午卯酉四行。
9、三會局
寅卯辰三會東方木局,巳午未三會南方火局,
申酉戌三會西方金局,亥子丑三會北方水局。
三會局示意圖
【原理】:
三會局按照后天八卦(納支)方位理解,很簡單。
10、旺相休囚與十二長生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旺相休囚死”和“十二長生”,是古代描述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狀態。
(1)四季之旺相休囚死
季節 旺相 | 旺 | 相 | 休 | 囚 | 死 |
春季 | 木 | 火 | 水 | 金 | 土 |
夏季 | 火 | 土 | 木 | 水 | 金 |
秋季 | 金 | 水 | 土 | 火 | 木 |
冬季 | 水 | 木 | 金 | 土 | 火 |
季月 | 土 | 金 | 火 | 木 | 水 |
*:季月——每季的第三個月即辰戌丑未月。
(2)五行之旺相休囚死
五行木 春旺、冬相、夏休、四季囚、秋死
五行火 夏旺、春相、四季休、秋囚、冬死
五行土 四季旺、夏相、秋休、冬囚、春死
五行金 秋旺、四季相、春囚、夏死、冬休
五行水 冬旺、四季死、春休、夏囚、秋相
——我生的相,生我的休,克我的囚,我克的死。
(3)天干地支與五行之十二長生
十二長生指:“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十二種人物或事物發展變化的十二種狀態。其中,長生、冠帶、臨官、帝旺代表旺盛的運勢,稱為“四旺運”,敗、死、暮、絕,代表惡劣的運勢,稱為“四惡運”,衰、病、胎、養代表平淡的運勢。
干支十二長生狀態表
【規律】:
(1)三合局見。根據干有陰陽五行,對應在相應的三合局中間地支五行屬性。如要查甲(木)或乙(木)長生位,就從“亥卯未合木局”中找。
(2)陽順陰逆。如果是陽干,就把其三合局中首地支“亥”,確定為甲木的長生位,順數八位到“午”位甲木的死位,九位到“未”就是甲的入墓。如果是陰干,如要找乙的長生位,因為乙為陰木,“陽死陰生”,故陽木甲的死地“午”位就是乙的長生位。“陽順陰逆”,逆時針就可以找到(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
11、天干寄宮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在八卦中,分別都有自己對應的位置。適應大六壬的地支十二宮位,把十天干和地盤十二宮位的地支一一對應,叫天干寄宮。
天干和地支與八卦九宮對應位置是這樣:
干支與八卦圖
時干寄宮后是這個樣子:
天干寄宮圖
記憶方法:
(1)天干寄宮口訣為: 甲課在寅乙課辰,丙戊課巳不須論, 丁己課未庚申上,辛戌壬亥是其真, 癸課原來丑宮坐,分明不用四正神。
(2)原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分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代表東南西北中的,現在把他們拿離四正時,陽干歸前支,陰干歸后支,戊跟丙、己隨丁。
可見,大六壬天干的寄宮與一般羅盤生二十四山的位置還是稍微有些區別的,大家可以作夏相互比較,作為常識了解一下:
二十四山八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