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果要有美感,有趣味,那讀書與寫作就是比較恰當的選擇。讀書的人和寫作的人,有靈魂漂移的特殊能力,普通人靈魂和肉體粘在一塊,如果讓剝離開一小會,那讀書與寫作就是跑道。
讀書最重要作用是修改人的三觀和精神長相,這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循序漸進的作用。我們所說一個人具有了具種氣質,書香氣,書卷氣,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使一個人從內在發生改變,改變的是一個人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雖然看不到,但存在。一個人的修養,修為,品格,談吐,會因讀書而發生變化。女人是因為可愛而漂亮,不是因為漂亮而可愛,這句話就說的是一個人內在的美,心靈的質地,是一個人極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寫作是一種心靈的表達和傾訴,是心靈上的神秘信號的反射和彈射,是一種自我認知的確認過程,是自我和解和握手言和。心靈敏感的人極具捕捉力,把一些大自然的,社會的信息及時捕捉,儲蓄,然后通過寫作這樣一種方式發散出來,又被一些同頻、同磁場的人接收。一般頻率和波段越相近的人,接收到的信號越強烈。就如我們讀一首詩或閱讀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獲取的感受是不同的。這種頻率類似于三觀的重合部分和相像度。三觀非常重要,三觀不合就是:我說大海很漂亮,你卻說淹死過很多人。
讀書的主要目的不是寫作,那太功利了,讀書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充分打開自己,讓心胸寬闊,情懷綿延,登高望遠,有一個高品質,高境界的認識水平和視野。我們常說靈魂上有裂縫,陽光才可以更多地透射進來,而讀書,猶如破壁機,在完成一種使命。當然,讀書對寫作是有所幫助的,你的心靈高尚了,你的見識非凡了,寫岀的東西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氣質和品位。你在高處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風景,讓別人只有仰視。詩在詩里,遠方則在書里。
我小時候讀過很多連環畫,好幾箱,如《楊家將》《三國演義》等等,還有《鐵道游擊隊的小隊員》《小闖》等等,是小學時候的記憶了。大學讀汪國真的詩《年輕的潮》《年輕的?!罚叵矚g。現在喜歡的書如朱光潛的《談美》《顧城哲思錄》,梭羅的《瓦爾登湖》以及《海子的詩集》等等。
后來讀書少,是在讀人,讀這個社會。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你讀懂了人間煙火的日常,你就讀懂了活著的價值和意義。人的一生都在經歷中,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這是成長的必經,閱歷深了,思考就深,對疼痛和苦難也有了刻骨銘心的體驗,寫作也就容易催發個性,與眾不同。文學遠沒有現實生活精彩,就看你觀察的夠不夠,開掘的深不深。
生命有限,人間無常,歲月易逝,要有活著的危機感和使命感,有擔當才有作為,不忘初心才可以回歸本真,這是必須意識到的。腳踩大地,還要仰望星空,培植信念,無論什么歲數,都要持有好奇之心,童心,慈悲和萬物平等之心。
但凡喜歡讀書的人,喜歡寫作的人,成為壞人的概率很低。讀書和寫作的前提是做一個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