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脾氣不太好。
任性,并且過于憂郁。
我曾試圖改變,卻總是明知故犯。
為此,我終日苦惱,就像網絡曾經很流行的那句話一樣:對親近的人過于嚴苛,對陌生的人過于寬容。
甚至于,當原生家庭的影響在網絡大行其道的時候,我終于找到了出口,你看,性格在十八歲之前已然定性,如今是我無能為力,我所有的缺點和矛盾必然承載著童年時代的經歷,我的父母難辭其咎,我的成長帶著被家庭刻上的烙印,像刻入皮膚的刺青,疼痛,卻事出有因。
對于任何人來說,自我心理暗示不亞于一場催眠,我們總以為是自己的能力干不過這個傻X的現實,其實不是,是因為我們認定的思維模式,導致我們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
有個朋友,在他十三歲那年,母親帶他去算命,算命先生說他將來的情路非常坎坷,要晚婚,否則注定妻離子散。
我們所有共同的朋友,都聽他提起過這場婚姻的預言,并且不只一次。
有女生喜歡他,并且已經忍不住倒追了,他說,算命先預言他情劫難逃,他大概注定孤獨一生。
他喜歡上了別的女孩子,眼看郎君有情,妾身有意,看上去一段良緣即將開始,結果他一再跟我們強調,尚未過三十歲,沒達到晚婚標準,早晚要散的,不如不開始。
好不容易談起了戀愛,女朋友說已到婚齡,希望用一生誓言,結百年之好,他說,他不能早結婚,不然會妻離子散,最終兩人無法達成共識,以分手告終。
我們聚餐,常聽他感嘆:哎,生不逢時,造化弄人,命途多舛,一生不順……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是安慰他,不必相信這些妄言,生活是你自己的,談戀愛也是你自己的,別人哪能一句話就斷定你的人生?
他搖搖頭,表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我們規勸次數太多,也難以解他心結,最終他已三十四五歲的年紀,仍舊未找到合適的伴侶。接下來,我們又開始聽到他的另一番感嘆:都是命啊,命中注定的。
你說算命先生算的準不準?準,你看,他把自己過成了算命先生口中的樣子。
他果然情路坎坷,無論是喜歡他的還是他喜歡的,都在半路夭折,他固守在早期就已經形成的觀念,用算命先生的“金玉良言”當作自己婚姻的標準。
我不否認,他以后也許會遇見很好很合適的女子,可我始終覺得,是他自己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這是自我暗示的結果,無法駕馭心理暗示,就會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所說的改變命運,其實是正確的使用心理暗示,讓其走上積極之路,為己所用。
如果說,我原來總是拿原生家庭的影響當作自己性格缺陷的借口,那么后來,我終于意識到,人這一生,會被劃分為很多很多階段,經歷不同,環境不同,都會對以后的人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我們與父母之間,必然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即使社會如此進步,當今年輕父母如此開明跟得上時代,代溝,也是一個必然的存在。
我們這一代人的小時候,尤其是農村,還停留在“棍棒出孝子”的觀念里,那會兒從來沒有人權,很多孩子受控于自己的父母。
我見過太多文章提到的原生家庭里,有的孩子從小被打,被辱罵,被剝奪玩的自由,被冠以各種笨、蠢的罵名,被拿來與鄰家優秀的孩子做比較……太多了,如果說性格缺陷,人人都有,這個世界上從沒完美的人。
那么,你說,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的教育嗎?
也沒有。
即便如今最先進的教育機構和教育方式,也并不能教育出一個完美的人。
即便如今最懂得運用先知理念培養孩子的家長,也不能養出一個性格完美的孩子。
別把所有的不公平都潑向父母,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沒有你多,他們的世界觀也沒有你跟得上時代,他們的價值觀與你的不符,但,世界上大多數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后,比在孩子兒童時期的時期要更加寬容,更跟得上時代,對成年的孩子也更好,那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在成長,在改變。
我承認,原生家庭對一些人造成了不可小覷的毀滅,包括他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包括他對生活的熱愛或憎恨,包括讓她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但是你知道嗎?世間千萬人,很多偏執狂都是成功者,受萬人尊崇,你羨慕他成功,他說他實際上有很多原生家庭的影響,性格缺陷,人生悲觀。
你是對的,還是他是對的?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人人都渴望成功不是嗎?
有人說感同身受,也曾經歷了原生家庭的毀滅;有人說羨慕他的能力,正因為過去慘痛的經歷,讓他如今的光芒無與倫比。
不同的是,失敗者沉溺于其中,讓原生家庭成為阻礙自己努力的借口;成功者收起苦難,將其當做生活的附屬品,揚帆遠行。
苦難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當你別無選擇的時候,你應該改變,而不是自怨自艾。
大肆宣揚原生家庭的影響,會加重很多真正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的悲觀思維,他們終于有借口不努力,終于有借口接受自己的安于現狀,終于有借口一再強調自己的性格缺陷與生俱來改不了的,這勢必讓他成為他各種努力而不得時候的借口,故步自封,聽之任之。
華莉絲·迪里。
這個名字,一度讓28個國家的男人都聞風喪膽,因為她提倡廢除“割禮”這種慘絕人性的陋習。
她曾在4歲的時候被父親的朋友強暴; 5歲,被殘忍的進行了割禮,這個所有非洲少女的殘酷夢魘;十幾歲,父親決定用5只駱駝的彩禮,把她嫁給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時,她在母親的幫助下,離家遠走要擺脫這種悲慘命運。
她在英國歷經磨難,后來遇見伯樂,被攝影師邁克 · 戈斯一眼相中,她若無其事的野性和倔強,她來自蠻荒的神秘和高貴感,成為大牌設計師心中的女神,她第一位登上《Vogue》的封面黑人女性,隨后被香奈兒珠寶代拍廣告, 露華濃公司為她度身定制的廣告語是:“來自非洲心臟的芬芳,每個女人都為之傾倒。”
后來,她遇見愛情,并任聯合國特別大使,出版自傳《沙漠之花》,積極投身反割禮運動。
前半生痛苦不堪,后半生幸福美滿。
她的童年,完全是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真實寫照。
可是,如果她沉溺其中,反復以此為借口,不抗爭,不努力,不改變,就不會有后來的她。
她翻盤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做到,那么全世界真的都會為你讓路,因為你會試圖尋找世間每一種可能,以求達到你的此生目的。
如果你認為自己做不到,那你就一定做不到,因為你給自己找的諸多理由,都是為了讓你安于現狀而不必拼盡全力。
如果華莉絲也曾沉溺其中而不向前走,就不會有后來的她。
你受的苦難有她多嗎?有她的殘酷嗎?如果沒有,那就收起自己的諸多借口,想改變什么就去改變,別拿童年和父母做擋箭牌。
有些人,他通篇告訴你原生家庭的影響你改變不了的,但他心理強大,他能不讓過去影響自己未來的人生,而你心理脆弱,也許你就會以此當作救命稻草,從而一再對自己說,你不是有意的,你改變不了現狀的,這種暗示,終究讓你真的改變不了。
過度提倡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苦難,就是一種自我逃避。
之前公司的一個同事,特別能作。
跟人談戀愛,一定要對方千依百順,稍微不稱心就大吵大鬧。
與朋友相處,不能反駁她的觀念,不然就力爭到底,每次與她交談都不歡而散。
而且,每次過后,她都會道歉,她說她也不想的,但是孩童時期,父母總是吵架,讓她很沒有安全感。
她缺乏安全感,就會一再試探對方的底線,等到對方妥協,遷就,她才能心安。
她不斷的跟我們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太大了,父母的教育太重要了。
她說的對嗎?當然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課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可是,雖然有人說性格在二十來歲的時候成型了,但二十來歲的年紀,你已經完全有了獨立的思想和行為能力,你要改變這種性格,是可以的。
只不過你一再暗示自己,這不是你的錯,是父母的錯,這種暗示除了拖后腿,毫無作用。
如果說真有命中注定這一說法的話,每個人都是命運的玩偶,而心理暗示就是操縱你的那根線,這根線指引你去消極對待,還是積極改變。
如果你在孩童時期承受了一些不該那個年齡段所承受的東西,別難過,也別介懷,對于這些沒辦法改變的過去,你最能夠做的就是,不要重復回憶你曾承受過的苦難,也不要過分放大它給你帶來的不安,你就踏踏實實的過,順其自然的走,該努力就努力,能改變就改變。
當你淡然處之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就那么順利的渡過了。
命運要我經歷一些什么
必然教會我一些什么
我是卡西
愿在文字里自省,在美好里相遇
愿成為更喜歡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