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酒企業2022年財報的陸續披露,目前排名顯示,行業前三甲依然為茅臺、五糧液和洋河。
4月28日晚,瀘州老窖發布2022年報及2023年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瀘州老窖2022年營收251.24億元,同比增長21.71%;凈利潤103.65億元,同比增長30.29%。2023年一季度,瀘州老窖營收76.10億元,同比增長20.57%;凈利潤37.13億元,同比增長29.10%。
看上去,瀘州老窖交了一份營收、凈利雙增的漂亮成績單,2022年首次凈利潤突破百億元,成為白酒上市公司中繼貴州茅臺、五糧液后,第三家凈利潤突破百億的企業。
但實際上,自2010年讓位洋河股份后,瀘州老窖總營收已多年位居第四,2022年又被山西汾酒反超(后者2022年營收262.14億元),掉隊至第五。
自“重回前三”目標的提出已過7年,瀘州老窖不僅未達成目標,似乎距離還越來越遠。

數據來源:瀘州老窖2022年報

“重回前三”的執念
瀘州老窖來自四川瀘州,1988年,瀘州老窖銷量達到巔峰,是川酒“五朵金花”之首,銷量相當于其他四朵,即郎酒、劍南春、五糧液、全興之和。
1990年,白酒行業發展迎來岔路口,瀘州老窖選擇了“名酒變民酒”策略,錯失第一輪發展契機,茅臺、五糧液等品牌則順勢崛起。2010年,瀘州老窖的營收和凈利潤被昔日瀕臨破產的二線品牌洋河股份反超。
2015年6月,劉淼上任瀘州老窖董事長,正式提出了“重回前三”的口號并寫進年報中。往后幾年,劉淼均多次提及“重回前三”。然而,直到2020年末,瀘州老窖的營收和凈利潤,都排行第四,“重回前三”惜敗。
2022年5月,劉淼表示,公司已具備守土開疆、問鼎前三的雄厚實力。但尷尬的是,2022年瀘州老窖營收251.24億元,被山西汾酒以262.14億元反超,掉隊至第五。2023年第一季度,瀘州老窖營收76.10億元,與山西汾酒的126.82億元進一步拉大了差距,“前三”目標依舊未能實現。

頻繁漲價,能否重回前三?
籌謀重回行業前三,瀘州老窖執著于價格先行。由于頻繁漲價,瀘州老窖曾被稱為“漲價王”。
據統計,僅2022年,瀘州老窖旗下產品漲價就超過10次。
拉長時間看,自2016年起,瀘州老窖實施配額制管理。2016年國窖1573漲價9次、三大單品全年漲價近10次;2017年,國窖1573也經歷了9次調整;2019年10月,國窖1573批價為790元。到了2020年,其終端售價一度到達899元。
通過停貨、控量等措施,國窖1573終端售價闖進千元大關。

隨著白酒行業格局進一步分化,高端名酒市場競爭激烈,漲價成為酒企樹立高端形象的手段。然而,作為瀘州老窖的核心高端單品,國窖1573價格一旦跌落,恐怕會對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并且,頻繁漲價并非屢試不爽,瀘州老窖也吃過漲價帶來的虧。2013年,在限制三公消費背景下,瀘州老窖逆市提價,國窖1573從出廠價619元漲至999元,結果價格崩盤,企業元氣大傷。
2022年雙十一期間,京東曾多次低價銷售52度國窖1573系列產品,瀘州老窖還因此送上一封《暫停合作函》。相比靠品牌效應就能實現增值的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國窖1573的增長卻需要停貨、控量的助力,甚至被電商平臺低價售賣,此中差距不言而喻。
頻繁漲價反映了企業迫切想重回前三的決心,但能否確立品牌地位,更重要的是看產品本身。

百億存貨背后的焦慮
伴隨著頻繁漲價的是動銷壓力。
年報顯示,2020至2022年,瀘州老窖的存貨分別為46.96億元、72.78億元、98.4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96%、54.98%、35.22%。至2023年3月底,存貨突破百億,達到101.5億元。
但銷量卻沒能跟上存貨增長的步伐。2015年,公司銷量19.01萬噸,但此后一路下降,2021年降至7.78萬噸。2022年,8.61萬噸的銷量較2020年之前的銷售規模仍有明顯距離。

除疫情期間消費場景缺失等宏觀條件影響外,庫存增長也有企業自身主動選擇擴產的因素。2020年,瀘州老窖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工程陸續投產,原酒產量大幅增加;2022年7月,瀘州老窖表示將再用47.83億元投資智能釀造技改項目(一期)。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2022年,瀘州老窖為提升市場占有率、滲透率,將整體存貨短時間內推向比較高的位置,從中長期去看,瀘州老窖的存貨量是還過得去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報還顯示,瀘州老窖合同負債比重減少3.13%,企業境內經銷商數量比上年同期減少4.49%,境外經銷商數量則大幅減少14.86%。

而貴州茅臺2022年的合同負債為154.72億元,同比增超21%。
“先款后貨”是白酒行業的普遍現象,在酒企產品交付之前,經銷商的貨款計入企業合同負債。企業合同負債增多,說明預收經銷商貨款增加,企業銷售前景樂觀。
瀘州老窖2022年合同負債降低、經銷商數量減少,意味著經銷商的支付意愿有所下降。要么是庫存太多,需要先去庫存;要么是利潤較低,經銷商缺乏動力。
無論哪種情況,都值得企業警惕。

增速變緩,高端酒能否扛旗?
瀘州老窖堅持“雙品牌、三品系、大單品”的戰略,雙品牌指國窖1573和瀘州老窖品牌;三品系即國窖1573系列、瀘州老窖系列和創新酒系列;大單品則包括國窖1573·中國品味和國窖1573經典裝、瀘州老窖1952、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瀘州老窖特曲、瀘州老窖黑蓋等。
其中,國窖1573、瀘州老窖特曲、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屬于中高檔酒品類。國窖1573在千元檔對標飛天茅臺、五糧液普五,國窖的年銷售貢獻占比超過60%。
年報顯示,2022年瀘州老窖中高檔酒類營收占比88.10%,其他酒類營收占比10.48%,這代表公司收入高度依賴旗下中高端白酒,尤其是國窖1573。
2021-2022年,以國窖1573為代表的高檔產品實現營收分別為183.97億元、221.3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9.22%、20.30%,增速呈放緩趨勢。
可見,盡管國窖1573頻繁提價,但公司高檔產品營收增速卻是下降的,國窖1573增長乏力,恐難憑一己之力帶動公司銷量整體提升。
相比汾酒、洋河,瀘州老窖的護城河在于高端產品,但汾酒和洋河的高端化步伐也越來越快,瀘州老窖的壓力迫在眉睫。
2022年,洋河年入301.05億元,同比增長18.76%;汾酒營收262億,凈利潤80.96億元,同比增長超五成。目前,洋河股份已積極布局次高端、高端白酒,汾酒也將進一步釋放青花汾酒頭部效應,推動青花系列等中高端產品穩步增長。
對當下的瀘州老窖而言,茅臺、五糧液望塵莫及,洋河、汾酒勢頭正猛,后方的郎酒、習酒、劍南春等,也虎視眈眈,壓力山大。

結語
在3月的2022-2023瀘州老窖年度營銷會議現場,劉淼表示,未來5-8年,瀘州老窖若達不到當前規上企業6000億總盤子的15%以上,就會掉隊。“錨定行業前三,我們沒有任何退路。”
而行業競爭激烈,“200億”軍團正持續擴容,瀘州老窖要在前狼后虎的環境“重返前三”,并非易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