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版課程鏈接,讓你解放雙手,邊走邊聽:
https://www.ximalaya.com/gerenchengzhang/3341211/359002211
凡事都有解
導語:清華學姐一句“你摸我屁股”讓學弟瞬間石化,之后的學姐的“社死”操作,又讓學弟生不如死。
記得電影《讓子彈飛》的片段黃四郎的師爺當著所有人的面用殺人誅心的手段“你吃了兩碗粉只給了一碗滴錢”,逼迫六爺剖腹自證清白。
慶幸生在今天,科技的普及讓監控證明了學弟的清白。問題是,如果…如果沒有監控呢?是不是細思極恐?
網絡時代,言語的威力以及傳播性得到了幾何級數的倍增,這就讓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深深得傷害人,而人性的看熱鬧和從眾心理又會讓網絡暴力發生。
面對網絡時代,隨處可見的鍵盤俠,以及毫無責任的語言暴力,我們該做什么,當傷害發生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自保?
1
清華學姐事件
在網上引起熱議的“清華學姐被摸屁股”事件,事件回顧:
某日在清華校園的食堂里,由于人數眾多,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摩擦。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每個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應該都經歷過,被人碰撒了飯菜之類。
這件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一位學姐在食堂打飯,她身后排隊的是剛入學不久的學弟,學姐可能天生敏感,感覺到屁股上有被蹭到。她很驚恐地回頭,頓時覺得受到了侵犯,繼而怒斥身后的學弟。這位青澀的學弟遇到這種事情也有點不知所措,只留下驚詫的表情原地石化。
學姐依然不依不饒地一頓言語傷害,然后招來了在食堂就餐的其他同學的圍觀,眾人紛紛向學弟投去鄙夷和厭惡的目光。學姐要求學弟道歉,并且請家長來一趟。
學弟這時候也急了,甚至當著眾人的面,發著狠毒的毒誓,卻依然換不來一絲眾人的信任。在旁人的眼光看來,這樣的否認是蒼白無力的。
在眾人指責聲中,學弟把個人信息和證件給了學姐,學弟要求看監控,自證清白。
查看監控需要權限的時間,于是只能等保安同志查看了監控,調查出真相后再做處理。
事情還未結束,學姐可能是屬于那種冰清玉潔之人。她回去以后越想越氣,接著開始發朋友圈,在群里指名道姓的責罵學弟,因為有他的學生證,所以具體的信息、證件發到個人社交網站上,并且聲稱要學弟“社死”。
“社死”,即社會性死亡,網絡流行詞,其含義多為在公眾面前出丑的意思,已經丟臉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鉆進去的程度,被稱之為“社會性死亡”,和另外一個網絡語“公開處刑”的含義比較接近。
社死背后代表著網暴。
多虧現在的科技,幫助學弟解了圍,后來經調看監控,當時學弟的手是放在胸前的,而他的背包確實蹭到學姐,證明了學弟的清白。
接著事情就爆炸了。
學姐的行為遭網友的一片指責,其中男性占絕大多數,而大多數女性卻覺得學姐的反應是正常合理的,只是有個地方做得不對,在沒有查看監控的時候,就輕易對他人進行了審判。
試想一下,如果事發地沒有監控,或者有監控卻是死角,拍不清楚當時的狀況,那這事會怎么發展?剛剛進入清華大學的“天之驕子”,帶著滿腔熱血,對大學有著無限憧憬的學弟,他的理智還不健全,思維也不成熟,社會經歷缺乏,心態上又過于激進,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
學姐的社死可能會在網絡上持續發酵,清華學子的名號和身份會吸引大量吃瓜群眾,各種聲音都會冒出來:“原來清華也有色狼;不是說學歷高人品就好;清華大學里也是魚龍混雜,什么樣的人都有!” 這會給新入學的小伙帶來了多大的心理壓力和無助。
2
一碗涼粉引發的血案
國產電影史上有一部很有名的片子《讓子彈飛》,還記得那個名場面嗎?
開粉店的小二事先被收買,委屈地說老六吃了兩碗粉,只給了一碗的錢。老六那撥人在當時的情況下并不吃虧,因為是麻匪出生,敢拼命,如果硬來不一定輸。但是在這里,胡萬不用刀,不用槍,只憑一張嘴就做到“殺人誅心”。
老六可以上刀山下油鍋,就是受不了自己的名聲受辱,為了自證清白,在眾人的起哄下,在眾目睽睽之下,剖腹取粉。這短短五分鐘一碗涼粉引發的血案,簡直是完美的當代“網絡暴力”的典型。
至少在這件事上,清華學弟還是幸運的,不必像老六一樣為了證明清白搭上性命。
3
壞小孩的故事
丹麥有一部很小眾的電影《狩獵》,相信看過的人不多,雖然來自安徒生的家鄉丹麥,但它不是溫暖的童話故事,而是冰冷殘酷的現實。
電影講的是男主人公盧卡斯上個性溫和,是個好父親,好丈夫,好老師。因為職業關系,他經常要跟小朋友互動。然而并不是所有小孩都是純潔、善良、天真可愛的,就像《隱秘的角落》中的壞小孩。
在他班上就有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她特別喜歡老師的風格。小女孩對老師表達愛意,卻被拒絕,于是產生了報復的心理。她在成人面前編織了極其惡毒可怕的謊言,誣陷盧卡斯對她有超越師生的舉動。
在歐美國家這是性質非常嚴重的事情,小鎮馬上裂開了。警察苦于沒有證據無法取證,有句老話叫“童言無忌”,成人普遍認為小孩是不會說謊的,于是接下來盧卡斯開始社死。逐漸的被身邊人孤立隔離,工作的學校把他辭退,他去超市買東西也被店家趕了出來。左鄰右里,親朋好友,甚至是妻子孩子都慢慢遠離他。
全片自始至終都是很緩慢的敘事,鏡頭語言運用很平靜,沒有什么特別的波瀾。但就是這種平靜的畫面,卻讓觀眾看后極其壓抑。這個中年男人失去了一切。
最后事情水落石出,小女孩承認是自己瞎編的故事,盧卡斯是被冤枉的,但這一切似乎又沒有完全過去。這件事在男人心中應該是留下了永遠的傷疤。
此時正是適合狩獵的季節,盧卡斯重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帶著兒子一起狩獵。
突然間一聲槍響,一發子彈從他的發梢間擦過,打在了旁邊的樹干上,盧卡斯險些中槍。迎著陽光,他看不清兇手是誰。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留給人們想象和回味的空間。
這就是語言的力量,不費一兵一卒,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讓老六切腹,毀掉曾經擁有幸福的盧卡斯。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但是誰該為此負責?
在清華學姐事件中,最可怕的不是學弟無法自證清白,監控沒有拍下整個過程。最可怕的是后續,這個學姐在網上被人肉出來,遭到大量的網友極其惡毒的抹黑和攻擊,不但公開了她的照片,還有個人詳細的信息。導致學姐壓力很大,甚至都不敢出門。
事件本身沒有多大的傷害性,可怕的是當人遇到這種事,都是肆意的發表自己所謂的看法、論點。學姐要讓學弟社死,如果沒有網上的“幫兇”在一旁煽風點火,是掀起不了大的波瀾的。
而真相大白后,“幫兇”矛頭一轉,又去網暴“學姐”,萬一要是學姐或者學弟頂不住輿論的壓力自殺呢?這么點事值得他們付出一生的前途嗎?就算是殺人犯,根據現有的法律,也不一定判死刑,難不成他們做的事比殺人放火更惡劣?
可怕的是“人性”,如果沒有周邊人的參與起哄,兩個人私下里好好說,解釋一下也許事情就過去了,不至于鬧到這個地步。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誤會,而是輿論,是網上每一個吃著“人血饅頭”的網友。
“人血饅頭”,源自魯迅的文章《藥》,清朝末年,當時醫療條件不好,很多人得肺癆。民間流傳治療的偏方是人血饅頭,因此每當午門斬首,血流成河的時候,周邊的百姓不關心是誰死了,因為什么罪狀,只顧自己拿著饅頭一擁而上沾人血“治病”。人血饅頭的背后是自私自利的需求,只為滿足自己。
不要覺得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專指黑暗的舊社會,直到今天人類依然是這樣,當網友去評價學姐的錯,學弟的慫,感覺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點他人,實際上卻只是為了滿足于自己的口腹之欲。
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每一個吃瓜群眾都不是無辜的,俗話說看熱鬧不嫌事大,因為最后痛的不會是自己,倒霉的不會是自己。所以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
然而就是網上你一句我一句,堆積起來成了壓死駱駝的稻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任何事件只需一瞬間就能點燃,并且以幾何倍數傳播。一夜之間成千上億的人都會知道。
國內外因為網絡暴力退圈或者自殺的明星不勝枚舉。網絡成幾何倍數放大了人性。
4
網絡的四個特性:
1
非指向性
沒有明確的標的和人群,針對的是類型化和大數據的結果。
2
無標記性
“虛擬”的網絡是人們可以在網上隱密的前提,虛擬的形象代表著不知道說話人的性別,長相,年齡等等,無法了解一個人。而網友卻可以肆意妄為地評價,肆無忌憚地貶低造謠。
3
及時性
快速的反饋機制能讓任何事情的發生及時輸出。很多人在發表觀點時都不經過仔細思考。這么多年因為情緒化及時性地評論,事后被打臉的劇情發生的也不少了。
4
衍射性
互聯網具有極強的傳播能力,同時能夠快速傳染相同的情緒和利益訴求。
這些特性都在極大的放大人性的劣根,從而最終影響到最終對事件的判斷。
5
互聯網時代該如何保護自己?
1.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正確的是非觀是人類千百年來積累傳承下來的共通道理,比如殺人放火是犯罪,這是全人類的共識。當你沒有建立是非觀,就容易在一些原則性地問題上犯錯,一旦犯錯,你很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2.學會獨立思考
腦袋長在身上要會用,對于事情的判斷,起因經過的邏輯性,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思考。想想你要是遇到清華學姐的事情,你會怎么處理?
我這里給出3點意見,這是在關鍵時候能挽救你的東西:
除了自己的伴侶,不跟任何的異性單獨相處
與異性溝通交流,距離最好保持一米以上
不要亂跟他人搞曖昧
3.忌情緒化表達
網上的評論,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在情緒化表達。沒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前,單憑自己的理解,不分青紅皂白,只為發泄自己的情緒。
4.不要在網上暴露太多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