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一條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女孩被男同學往眼里強塞紙片”。
▲7歲女孩眼睛被男同學塞幾十張紙片
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
打開視頻,幾名醫生正扒開小女孩的眼睛,吃力地從小女孩的眼睛里取出小紙片。小女孩則痛得哭出聲來。
看了幾秒就心疼得不敢再看下去。
小女孩多多的媽媽說,從9月29日發現女兒眼睛里有小紙片起,一個多月來從女兒眼睛里取出了幾十張小紙片。
據多多媽媽講述,多多中午吃完飯回到教室就被三名男同學攔住,兩名同學按住胳膊,一名同學則強行往多多眼睛里塞小紙片。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平時哪怕有一根睫毛掉到眼睛里,都磨得很難受,更別說那么多的紙片。被強塞和取出紙片時,孩子該多么痛苦。
隨后小女孩所在的學校校長回復記者說,的確有此事,當時沒有老師在場,不知道具體塞了多少小紙片,事后追問孩子說只塞了作業本一個角的一片。
接著校長又說了一句:“七八歲的小孩他們也沒有啥惡意,就是在一塊兒鬧著玩。”
這句話瞬間引發了眾怒。
近幾年發生了這么多校園欺凌事件,沒想到一名小學校長還會這么說。如果一名小學校長對校園欺凌都如此愚昧無知,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很多人以為小孩子不至于那么惡,但其實孩子惡起來我們根本想象不到。曾經看過騰訊公益做的一則采訪短片。節目組邀請了13個家庭做這次采訪。節目開始前,記者問大家對校園欺凌了解嗎?很多父母都說的比較抽象,有的說“聽說過,好像就是一些大孩子欺負小孩子吧”,有的說“在新聞上看到過,但身邊沒發生過”。接著節目組分別給13個家庭播放校園欺凌的新聞報道,畫面都是真實事件。第一個畫面是幾個男孩把一個小男孩打到在地,小男孩趴在地上嗷嗷叫。第二個畫面是幾個男孩逼迫一個男孩喝醋和芥末勾兌的液體。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家庭關掉了視頻,幾位媽媽開始抹眼淚。“(她們)太欺負人了,看得有點受不了了?!?/span>“(校園欺凌)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span>“沒看這個視頻之前,真沒想到孩子這么小就有校園欺凌?!?/span>▲訪談校園霸凌問題視頻
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
如果身邊沒有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可能我們也會像采訪中的父母一樣,認為孩子不至于那么惡毒。而被我們忽略的不僅是校園欺凌發生的數量,還有校園欺凌帶來的惡劣傷害。一項心理調查發現,被欺凌的學生比起同伴,更可能表現出頭痛和胃痛的癥狀,免疫能力也更弱。而另一項研究顯示,受害者更容易有高焦慮水平、社交障礙以及抑郁。比身體傷害更可怕的是心理傷害,有些小時候被欺凌的孩子,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都可能活在陰影里。辯論節目《奇葩說》有一期中,一貫溫文爾雅的辯手黃執中突然憤怒地說到:“我不喜歡小孩,尤其討厭小學的那種小孩,小王八蛋。我一輩子不會生小孩。”為什么平時很理性的大神級辯手會說出這么帶有情緒的話?原因就是他小時候也被欺凌過。因為性格孤僻,被同學孤立,甚至有同學會把飲料倒到他的盒飯里。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這么惡毒?動不動就欺負甚至暴力傷害自己的同學?有人說是因為現在孩子在網上看了未成年人不宜的視頻,也有人說是法律、學校等監管力度不夠。在知乎熱門提問“怎么看待7歲女孩被同學往眼睛里強塞紙片事件”中,有一個禹州(事發當地)的網友留言說,他們那邊的家長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還小,不懂事”。她自己的弟弟五年級了還撒謊、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摔東西,頂撞父母,甚至和父母對打。她每次想教訓一下弟弟,但是她媽就會護著說“他還是個孩子”。
仔細觀察近期發生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會發現,熊孩子背后都一個熊父母。今年10月20日大連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一名13歲的初中男生蔡某某將10歲的女孩強奸(強奸未遂)并殺害。案發后蔡某某同班同學的父母爆料,曾經她女兒就遭到蔡某某的強行摟抱,沒想到報警以后,蔡某某的父母不但不教訓孩子,還說別人誣陷。2016年5月19日,北京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未成年人殺害案件。某外國語學校的教室里,17歲的王某將16歲少女姚某強奸并殺害。案發后王某的父母從未露面和道歉,第一次出庭竟然是拿著兒子“優異”的成績單,為兒子辯解。▲王某父母出庭拿成績單為兒子辯解
2011年,廣州發生了一起校園欺凌事件,一名三年級男生將筆豎起,放在一名女生的凳子上,女生坐下時一聲哀嚎,鮮血直流,經過半個月的治療,插入體內十幾厘米的油性水筆的筆尖才被取出。事發后男方家長不僅不愿意賠償,還說:“孩子小不懂事?!辈⑶伊ⅠR給兒子請了三天假,說是為了“保護兒子”。以上這些事件里的父母行為看似奇葩,但這并不是個例,大部分在學校欺負人的壞小孩,背后都是這類不講道理、溺愛孩子的父母。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長大后是天使還是惡魔,全靠父母的管教和引導。如果生而不養,養而嬌慣,就請不要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做父母的不用考試,把孩子養得又壞又惡毒。 “7歲女孩被男同學往眼睛里強塞紙片”事件發生后,引發了近10萬人參與討論。當天下午禹州市教育局就發了通報:責令校長和班主任寫檢討,并全市通報;
加強對涉事同學的心理疏導;
鑒于涉事學生比較年幼,以批評教育為主。
能這么快就引起重視,也算是一個好結果。但是看到“以批評教育為主”這幾個字,還是有些無奈。批評幾句并不能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無法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希望社會、學校今后能多進行預防校園欺凌的主題教育活動,建立起校園欺凌事件匿名舉報機制,以及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后的處理機制等。
當然,預防校園欺凌,保護我們的孩子,除了呼吁社會、學校加強監督和引導,我們還要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美國小學有一門防欺凌的課,叫Being Assertive,其中第一課就是教孩子如何守住自己的界限。很多孩子從小被教育要聽話,甚至自己的事情經常被父母強行插手,導致沒有界限感,更沒勇氣去守住自己的界限。在學校被人取外號、被人作弄都不敢做聲。而事實上校園欺凌的發生最開始并不是暴力,欺凌者會一步步試探被欺凌者的底線。就像電影《少年的你》里一樣,欺凌者最先用的欺凌手段,就是在某人凳子上倒紅墨水,如果那個人沒有反抗,就會進行下一步。所以告訴孩子,當學校有人觸碰TA的界限時,不管是嘲笑、惡作劇、還是其他事情,只要TA感覺到不舒服,就要大聲說出來:“請不要這么對我,我很不舒服?!?/span>在央視《開講了》節目中,有人問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被打了你會同意打回去嗎?青欖君一般不建議以暴制暴,可以先動口,再動手,動口無效,果斷動手。有些孩子就是倚強凌弱,如果不還手,下次還會繼續被打。還有一種情況一定要動手,就是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一定要還手,然后跑開,向家長老師求助,否則可能被暴力傷害。201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展了一次網上民意調查,收集了全球10萬多名青少年有關欺凌經歷的看法。盡管2/3的青少年說他們曾經遭受過欺凌,但他們中40%以上的人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們受到欺凌。所以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么事情,父母都會在TA身后,這樣孩子不敢對欺凌者反抗時,也會向父母請求幫助,不至于發生悲劇。電影《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飾演的高三女生陳念問懷孕女警:“你敢讓你的孩子出生在這樣的世界上嗎?”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青欖君,陳念不是在問女警,而是在問我們所有的大人。校園欺凌,從施暴者開始,由漠視者助攻,由忙著撇清責任的人惡化,由疏于管教的家長而加劇,由一直沒有一套成熟的防范和監督措施而越演越烈。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所反思,有所行動,真正的減少欺凌事件的發生,還孩子們一個健康和充滿愛的世界。*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跟著青欖,學課本中的成語》音頻節目正在熱播,每天5分鐘,趣講一個歷史故事,幫孩子解讀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成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