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大勢已去”?業內人士表示:明年起,房價也許出乎預料
近兩年,房地產的發展勢頭并不好,尤其是來到今年后,情況更加不容樂觀,多地房價一降再降,可銷售情況卻很差。不難發現,樓市已經陷入“賣不動,買不起”的死循環。為了緩解目前的狀況,銀行降低存量首套房貸款利率,北京深圳等城市實施“認房不認貸”,山東、安徽、山西等省份開啟現房銷售試點。眾多政策暫時刺激了購房需求,然而,很多業內人士仍然不看好房地產,認為樓市真正的“寒冬”還未來臨,未來房價或許將出乎意料。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劇,住房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如今的購房需求還不算慘不忍睹,那是因為現在買房的人大多都是二十年多前出生的。在2000年,我國的新生兒數量是1771萬人,可到了2022年,數量只有956萬。如果人口問題不解決,未來的購房需求會越來越低。其次,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成本不斷增加,可工資上漲的幅度卻趕不上成本增加的幅度。這種情況導致生活壓力增大,大家手里沒錢,如何購房。而且,在生活壓力的影響下,年輕人不愿意結婚,這同樣導致購房需求下降。再者是供應,房地產飛速發展階段,開發商大規模拿地蓋房,導致房屋供應過剩,很多樓盤都存在大量空置房,這種現象在三四線城市的新建住宅格外普遍。這種供需關系的變化,使房地產市場面臨著不小的挑戰。2021年上半年,TOP50上市房企有息負債合計約6.4萬億元,手握現金約2.7萬億元,現金對有息負債平均覆蓋率僅42%。2022年,全國有308家房企發布破產文書。今年,恒大、碧桂園相繼爆雷。種種數據都說明,房企的春天已經過去,過去“高杠桿、高周轉、高負債”的弊端終于顯現。面對巨大的債務壓力,一些樓盤只能延期交付或爛尾。老百姓對房地產信心本就不足,如果房地產行業仍然連續不斷地爆出負面消息,那將進一步降低老百姓對房企和房地產市場的信任。走到這一步,房企為了緩解債務壓力,恐怕不得不降價售房回籠資金,同時削減投資。
炒房客在樓市發展過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將房產視為投資工具,通過高貸款杠桿和借貸資金頻繁進行房產投資,回報也是十分豐厚,只不過最后苦了普通老百姓。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房住不炒”的原則注定房價無法大幅提升,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政策限制了炒房客的活動。另外,如今房價遠遠超過它該有的價值,樓市也正處于下階段,甚至出現“降價難賣”的情況。
政府的調控、樓市的現狀,導致炒房客想要與以往一樣獲取高收益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越來越多的炒房客開始拋售房產退出樓市,大量拋售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導致房價進一步下降。綜上所述,樓市的供需變化、開發商的債務危機,最終都導致房地產市場面臨諸多挑戰,之后的房價可能也會不斷降低。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審慎選擇,不要盲目跟風:對于剛需購房者而言,買房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此時更多的應該考慮自身需求;對于改善型購房者,可以考慮具體家庭情況,最好不要讓自己背上太多債務;對于投資者,可以以多樣化投資,分散風險。最后,政府的調控不會停止,相關政策將繼續影響房地產市場,購房者需要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做出明智的決策。在這個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理性和謹慎是購房者的良師益友。希望大家在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中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保障自己的利益。海藍的小木屋:你來了就好,我們一起,擴展視野,回歸理性,點個「在看」支持一下,是你對我最大的鼓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