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在江南鄉下的姑姑突然去世了。姑姑已經85歲。是個年老的瘦小老婦人。
回顧姑姑的一生,真是辛苦的一生,勞作的一生。
仔細想想,覺得她雖然是個太平凡的老婦人,但在她身上也體現了非凡的東西,值得人學習的東西。
她年輕時就很勤勞,這種執著的勤勞伴隨了她一生。
她嫁的第一位丈夫,被日本人打死了。四十年代,江南被日軍占領。日軍在他們村后一條大路上扎了籬笆,這個籬笆有幾十里長,他們不許百姓隨便越過籬笆到長江邊上去。姑姑他們的田在籬笆那邊,要去種地,必須經過日軍設置的“檢問所”。“檢問所”對來往的人檢查和盤問。過“檢問所” 再去種地,要走很多冤枉路。有一次,姑夫便直接鉆籬笆去了。不幸鉆籬笆時被日軍抓住,抓起來毒打,后來不治身亡了!姑夫死時,姑姑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姑姑后來又嫁了一個丈夫。這個丈夫也很勤勞,而且對姑姑很好。生活中很多事都聽她的。
姑姑又生了三個兒子。要把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撫養大,并讓他們都成家立業,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家里孩子多負擔重,兒子娶媳婦都要費很多周折。二兒子有一只眼睛小時候意外受傷,娶的是蘇北鄉下女子。那嫂子長得挺漂亮,她后來跟我妹妹講起出嫁經歷,直接說,像是受騙來的,因為自己不識字,沒法回家,只好將就了。當然她后來和丈夫生活得不錯。
為給四個兒子造房娶媳婦,姑姑和姑夫受的苦可想而知。
(此配圖也是拍的江南鄉村,但不是姑姑家。)
后來,孩子都長大了。雖然仍勞作在農村土地上,但因為這塊土地富裕,人也勤勞,慢慢都有了樓房。這個地方的人都是做羊毛衫的。家家有小作坊。也就發家致富了,姑姑家小兒子還搬到鎮上住了別墅。
姑夫生前是會做“廚子”的,在人家有紅白喜事時去燒菜。十年前因病去世了。他的一生也是勤勞無比的一生。我印象中,他平時不怎么說話,總是只知道做事。
姑姑失去了老伴,是非常傷心。這時,她已經七十多歲了。她堅持一個人住。沒有一點要跟哪個兒子一起住的念頭。她住在兩間小屋里。前面是小兒子家的樓房。后來小兒子他們搬走了。
旁邊還有兩座樓,是兩個兒子的。但兩個兒子經常不在家,或到了孫子家去看孩子了,或出去做工了。大兒子家住在前面一些,他也有孫子(姑姑的重孫)了。村里只有大兒子是長住著的。大兒子讓她去他們家住,她死都不肯。一夜也沒去住過。
她要的是獨立和自由。 她活得很自在瀟灑。人們會說,一個農村老太婆有什么瀟灑不瀟灑的。但姑姑就是瀟灑。
她一個人種地,收獲。她一個人燒飯吃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當然,通常她極其儉省,吃得非常簡單。她還經常隨著村里或鄰村的老太四處去燒香。杭州啊普陀山啊,都有過她們的身影。但凡過年過節,燒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她們都是半夜不睡去廟里燒“頭香”,這個廟“燒”完了去那個廟“燒”。她們到某地燒香都是很虔誠的,到一個風景地,不去玩,只是燒香。
燒香為了什么,為了自己和子孫們都平安幸福吧。
姑姑和子孫們果然都平安幸福的。
她從來很少生病的。雖然長得黑瘦,背也彎得很厲害,但她筋骨不錯,走起路來很靈活的。
80歲以后,她還是每天勞作的。
85歲時,她還在給別人打工呢。兒子是會說她罵她的,說這么大年紀竟然打工,還不被別人罵子孫嘛。但是她愿意,她高興。她的所謂打工,就是去家前面不遠處一個服裝廠,去給做好的衣服“剪線頭”。就是拿把剪刀,剪去服裝上面的可能留下的線頭。剪一件是一角錢,十件一元。一天大約剪五六十件,得五六塊錢。
賺錢當然也是目的。但姑姑的目的不全是這個吧。她說這樣快樂啊,有事做,有一群老太婆一起說話。你看,這個干活是計件的,干多干少都在于自己。一群老太婆,張家長李家短地說著話,多好啊。
姑姑心里是感謝這樣的服裝老板的吧,能給80多歲的人提供這樣的機會。
姑姑平時也是會唱唱窮的,說不勞動吃什么呀。但是她心里一定很踏實的,喜滋滋的。因為她其實有很多錢,誰也不知道她竟然這么有錢。知道她有這么多錢,我才知道姑姑去勞作只是為了生活得更踏實。
在90年代末,我知道她有2萬元錢。她告訴過我。這個錢都是她掙的。那時,兒子的作坊還在村里,兒子們會雇人打工,有一項工作只適合老太做,就是搖筒管,把羊毛線搖在筒管上。姑姑說,雇別人不如雇我。姑姑給兒子做工,兒子們算錢給她。她幾年掙了兩萬元吧。
后來小兒子家搬走了,工坊也搬走了。她不知又給誰做過工。她剪線頭是這兩年的事了。
85歲,去為別人剪線頭,她一早晨就出發了,中飯是帶去的,就在廠里熱一下吃。一直到晚上才回來。
那天早晨,她去拔了地里的大豆,(現在,大豆棋還堆在屋檐下。)然后,她想洗洗臉再去剪線頭。但是,在井臺上,她一腳踏空,一只腳踏進了陰溝里(或許是陰溝壞了),一頭栽倒在井臺上,頭摔在臉盆里。她就再沒有爬起來。那個她獨住的院子,沒有人。院子周圍,也沒有什么人發現有異常。
這個離去的結局讓人傷心,讓人有點無法接受,但是姑姑竟然也想到了的。可見她的灑脫。她曾說,我死后,恐怕要兩三天后才能被人發現。
她知道這樣的結局,但沒有放棄這樣的生活。一個人自由自在地活著,勞作,養活自己,和一群老太婆說笑。
她去世后,他們發現她有7萬元錢(存單,沒有算上利息,有的存了好久了)。想想,一個農村老太,沒有工資的,何以有7萬元錢呢。絕對是她自己掙的。兒子們平時知道她有些錢,也不用,也就不需要給她錢。她離去后,二媳婦就說了一句:“ 可惜我們一天也沒有養她。”
我很佩服姑姑。她是這樣的熱情向上,總對生活充滿了信念。她是這樣勤勞,一生沒有吝惜過一點點自己的力氣。她是這樣自強灑脫,一生都靠自己,一生都勞作。她的笑是自信的,她的笑因而很美。
葬禮上,鄉村的樂隊奏了一首歌叫《母親》,她的一生是一位鄉土“母親”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