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香港的第二號殺手,其殺傷力僅次于癌癥,1989年被心臟病(包括高血壓)奪去性命的人多達4836個,死亡人數比腦血管病2915人和肺炎2029人高約兩倍。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經常聽及心臟病這種病癥,但是,一般入對于心臟病的認識比較有限,對于他們來說,「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可能只是一堆陌生的名詞。其實,心臟病分為多個種類,其中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歇,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濕性心臟病。
在各種心臟病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壓對病人的威脅最大,資料顯示,1989年因心臟病致死的個案中,冠心病約占六成之多,高血壓則以兩成緊隨其后。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變得狹窄,血液流量減少,對心肌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心臟病功能受損和心絞痛。更嚴重的,是由于冠狀動脈內膜表面粗糙不平,血液容易變成血凝塊,血凝塊會諸塞血管,阻礙血液流通,令心肌因缺血而壞死,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可引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冠心病的誘因有多種,吸煙,遺傳,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病是公認的四項危險因素,根據統計,吸煙者患冠心病的比率遠遠高于非吸煙者,如果女性吸煙者同時服食避孕丸的話,患病機會便會更高。和吸煙一樣,高血壓也會影響發病率,研究所得,當血壓提升至收縮壓(或稱上壓)140至159度,舒張壓(或稱下壓)90至94度時,患上冠心病的機會明顯增加。此外,糖尿病,超重,缺乏運動,尿酸過多等,也會誘發這種疾病。
至于高血壓,雖然僅占各類心臟病死亡率的兩成,但是,其危險不容忽視,因為高血壓本身多數沒有病癥,可是,如果不加控制的話,卻會導致一連串致命的并發癥,如冠心病,腦血管病(中風),心力衰歇,腎衰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年齡低于65歲者,收縮壓大於140度或舒張壓高于於90度,即可視為高血壓。而年齡高於65歲者,收縮壓大於160度,舒張壓高於95度,也可列為高血壓。
高血壓分兩種,其中九成為原發,一成為續發性。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成因包括遺傳,吸煙,酗酒,攝取過多膽固醇,生活緊張,缺乏運動等;而續發性高血壓則主要由腎病,內分泌病和藥物等引起。
心臟病的醫治方法有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兩種,不過,若非病情嚴重者,一般不會動手術,而服食藥物則只能控制病情,不能將病癥根治,所以,最好還是采取積極的辦法,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首先,飲食方面必須嚴格控制,不可攝取過多膽固醇。膽固醇是一種身體內的脂肪,根據美國健康組織建議,一般正常的血膽固醇含量應低于每一百毫升血液二百毫克的標準。
現時,許多人都聞膽固醇而色變,其實,膽固醇并不是一無是處的,膽固醇可與磷脂質結合,確保細胞正常操作,另外,膽固醇能夠合成一些荷爾蒙,還可以轉變為膽汁酸,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不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高于規定標準的話,的確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甚至栓塞,引起多種疾病,前文已提過,高血壓可引致一連串致命的并發癥,而血膽固醇過高正是高血壓的誘因,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雖然藥物可以降膽固醇,但是,必須配合適當飲食,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人每日攝取的膽固醇應低于三百毫克,而全脂鮮奶,蛋黃,動物內臟,肥肉,糕餅以及煎炸,肥膩等食物,因為含有高脂肪和高膽固醇,應該盡量避免,相反,瓜果,蔬菜,五谷類則不妨多吃。
飲食以外,還須注意保健,保持適當運動,減輕甚或壓力,并戒除吸煙習慣,始能保持健康的狀態,對抗疾病。慣於緊張生活的都市人,經常要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加上飲食不定時,吸煙和飲酒等壞習慣,循環系統很難不受影響。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效果怎樣好的藥物,都不及健康的體魄來得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