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姜中宏院士
長期從事光學材料領域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三種強激光用釹玻璃材料,分別為:高能激光系統用的硅酸鹽釹玻璃,高功率激光系統“神光Ⅱ”和“神光Ⅲ”預研裝置用的Ⅱ型和Ⅲ型磷酸鹽釹玻璃。在理論研究中,根據混合鍵型玻璃形成特性,首次提出用相圖熱力學計算法,實現了玻璃形成區的半定量預測。
曾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國家進步一等獎、200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化學考試21分
姜中宏院士當年念到初二時,因為抗日戰爭他家遷到了連縣(現名連州)。“那時候剛開始學化學,我是沒一點興趣。”第一次化學測驗時,老師按照分數,從高到低一個個念名字發試卷。“我是最后一個,考了21分,覺得很不好意思。”這讓姜中宏倍感窘迫。
下課后,老師把他留了下來,他原以為要挨批評,沒想到老師卻夸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你知道中國為什么落后,為什么被人欺壓?就是因為沒有鋼鐵,沒有石油,沒有炸藥,這些都是從化學里研究出來的,你應該學好化學,我相信你以后化學一定能拿到全班第一!”縱然過去了70多年,回憶起這段經歷,姜中宏依然記得幾乎一字不差。
“我一回到家就開始學化學、做習題,不知不覺化學成了我最大的愛好。”姜中宏院士回憶道。
投身漫漫學術路
1953年從華工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工作。上世紀60年代,姜中宏到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工作,開始了對釹玻璃的相關研究。
什么是釹玻璃?激光釹玻璃是一種含有稀土發光離子——釹離子的特殊玻璃,它可以在“泵浦光”的激發下產生激光或對激光能量進行放大,是激光器的“心臟”。數千片大口徑高品質的激光釹玻璃在裝置中,就像時刻準備一聲令下迸發戰斗力的“千軍萬馬”列陣,又像人類“心臟”一樣反復“搏動”和“接力”,將微不足道的激光能量放大到“小太陽”量級的能量。
作為主要負責人,姜中宏曾帶團隊先后研制成功三種強激光用的釹玻璃材料,分別為:高能激光系統用的硅酸鹽釹玻璃,高功率激光系統“神光Ⅱ”和“神光Ⅲ”預研裝置用的Ⅱ型和Ⅲ型磷酸鹽釹玻璃。為國防科研解決了國外禁運材料的問題,有人據此稱“沒有釹玻璃就沒有激光”。
但姜中宏院士很嚴謹的直言反對:“我們的研制的確讓釹玻璃的成本降低了,質量、產量都有所提升,這是很大的進步,但不能說沒有釹玻璃就沒有激光,這樣的說法是非常外行的。”平實,嚴謹,卻不失專業,這似乎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治學態度,更是姜中宏院士為人處世、一以貫之的準則。
學術傳承不可停
2016年度上海科技創新首次同時誕生兩項特等獎,其中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胡麗麗領銜的“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釹玻璃批量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獲技術發明獎特等獎。
胡麗麗,1987年浙江大學材料系碩士畢業,1990年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得無機材料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師從姜中宏院士。姜中宏院士不僅在科研研究上不斷前行,也在學術與教育上提攜后來人。在姜中宏院士的指導下,胡麗麗也在科研路上走出了獨有的方向。從基礎研究出發,對大尺寸激光釹玻璃批量制造涵蓋的連續熔煉、精密退火、包邊、檢測四大關鍵核心技術進行了持續攻關,逐項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自主發明并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首條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線,實現了大尺寸激光釹玻璃的批量生產。
從三代釹玻璃到釹玻璃連續熔煉,學術傳承不停,科研技術亦在不斷推進。
參考來源
廣州日報:姜中宏院士談科研與產業:不僅要“種”出小麥,還要“釀”成酒
中國科學院學部官網
文匯報:胡麗麗:為“神光”研制最強心臟
央廣網:什么是激光釹玻璃?
百度百科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