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
撫順戰犯管理所位于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寧遠街43號,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6600余平方米。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比較完整的唯一一所羈押與改造、審判戰爭罪犯的監獄遺址。
該建筑始建于1936年,最早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侵華戰爭中,為了鎮壓中國的抗日志士和愛國同胞修建的一所監獄,當時稱為“撫順監獄”。1950年6月人民政府在該址成立戰犯管理所,共接收、關押、教育、改造了日本戰犯982人,偽滿洲國戰犯71人,其中包括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后,被國民黨占據,曾改作“遼寧第四監獄”。
1948年11月20日撫順解放后,東北人民政府在此設立“遼東省第三監獄”。
1950年6月,國家司法部根據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將遼寧省第三監獄改為撫順戰犯管理所,先是收押在侵華戰爭中被蘇軍俘獲的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違反人道罪的日本戰犯共計982人,偽滿洲國戰犯71人,之后又陸續收押了在國內解放戰爭中被人民解放軍俘獲的犯有戰爭罪的蔣介石集團戰犯354人。
1956年6月至1964年3月間,在該所關押的日本戰犯分期分批被全部釋放回國。1959年12月至1975年3月間,被關押的偽滿洲國戰犯和國民黨戰犯也被分期分批全部釋放。
溥儀蠟像
溥儀老婆李玉琴探監居室
罪犯臥室
運動場地
露天舞臺
特赦會場
理發室內
1950年7月18日,前蘇聯交給我國的日本戰犯。
各種展覽
——改造末代皇帝專題展
——改造日本戰犯陳列館
改造過程
影像資料
人道主義
謝罪之碑
被特赦罪犯贈送給管理所等的各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