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年少,沒心沒肺地把深情思鄉的“故鄉的云”唱得歡快高昂,以為云朵悠悠間,故鄉就在近旁。
曾經無知,以為故鄉就是那小點點一般的圓,所以急切地要去尋找遠方和詩,直到終于明白了“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意思,才終于知道,最親的還是那鄉音,再大的世界,也給不了故鄉的慰藉。
直到有一天,看到這樣的文字,“一座房子,幾間屋子,再有幾個親愛的人,就是一個家。不管回家多晚,它總會為你留下一盞燈光;不管離家多遠,它在你的記憶里總是溫暖如春。”卻突然覺得無比向陽曾經那昏黃的燈,無比想念那種家在親人在的溫暖,也突然間就潮濕了眼眶。
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間默念范仲淹的詞作,“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也突然間,透過文字,有了深深切地領悟。是炎夏,可是心間的秋涼卻一層濃似一層,家萬里,空惆悵,淚漣漣!
打了個電話給老爹,以為可以拉近與故鄉的距離,聊以解憂,殊不知多了幾分“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的酸楚與孤獨感,一個老人守著舊屋,沒有瘦貓看家,沒有老狗護院,只有一臺見證了風霜與歲月的舊電視,頻頻閃閃地,咿咿呀呀得發出些老風箱似的聲音,許是為了消彌寂寞,卻更襯了孤獨,遠處蛐蛐的聲音倒是一聲高過一聲,“熱不熱?吃了嗎?好不好?”這樣的話問完似乎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不再種玉米種辣椒,不再養雞養豬,連少的可憐的街坊鄰居都搬到了城里去了,鄉村,除了孤寂就是寂寞。“老病相催”的老人,就像是那黃昏時分的殘陽,如血,但注定是要衰落的,就像故鄉留給自己的那些溫暖的記憶與生機越來越無處追尋,弱弱地問了句“你來不?”得到的是堅定地回答,“不來!”不來,有葉落歸根的堅定,也有梁園雖好終非吾鄉的無奈,還有對子女的體諒。但是,卻讓這種思鄉,又多了一層比秋涼更涼,比萬里更遠的感覺。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人事消磨,生計奔波,是都市里的一顆沒有情感的機器,不停地運轉,保障每一個環節都能如期轉動,以為人就會在那種機器的狀態中麻木,卻不曾想,想家思鄉的那根神經卻越來越敏感。有知己問,“家鄉的書展你咋不回來?”有些無奈與苦澀,不知道如何說起,想起一句“說多了都是淚”,所以就假裝很開心地和他約定,一定回去!家萬里,事消磨,荒蕪不了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有些惦記,惦念,難忘,在心間的每一處地方,血液流動的每一個環節。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無可奈何之際,做一頓家鄉的美食吧,唯美食不可辜負,也唯美食可以慰藉心靈,吃飽不想家,但是費盡心思做出來的家鄉飯,卻總無法吃出家的味道,寡淡的或者是列味的,總覺得哪里不對勁。想起媽媽說,醋是老家帶來的,辣椒是家鄉帶來的,還做不出來那個味道,只能是水了,可是水又沒法背過來。仔細想了想,這也僅僅是客觀原因,最重要的,還是陪著吃飯的人不同,吃飯的心情不同,才會覺得一樣的飯菜,不一樣的味道。
鄉音未改,歸家無期,也只有在文字里糾結纏繞,曲調間蕩氣回腸,將游子意,思鄉情,孤苦淚,落青衫,寄萬里!
2019.7.26晚 郭江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