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的愛人是潮州的。友喜酒,每喝酒必說,我家潮州婆是最棒的。
的確如此,他的潮州婆持家有道,除有一手好工夫茶藝外(就算一般的茶葉她也能泡出上品茶葉的味道。),還會腌制潮味芒果芥菜,會一手潮州菜,家里的祭祀尊神樣樣做得極致。
去友人家喝茶吃飯幾次,這潮州婆給我的印象,待客熱情,給人又辣又麻的感覺。有湘西辣妹的辣,有潮州妹子的勤勞賢惠和精明能干。那潮味普通話罵朋友更是別具一格。
說到工夫茶,喜歡看潮州女子泡茶。無論多么的匆忙無論多么的煩惱,只要坐到茶桌前只要拿起蓋碗,你就可以看到她臉上的安恬和專注。
葉漢鐘在《潮州工夫茶概述》介紹:“和,敬、精、樂”是潮州工夫茶藝的精神內涵,也是潮州工夫茶道的核心。第一,和。以和為貴,締造和諧。和,意為和諧、協調。這是一種萬物自然生長的狀態。中國茶道的核心,就是和。第二,敬。以禮相待,敬由心生。敬,尊重,有禮貌地對待。第三,精。不忘初心,精益求精。精,即精致,精細也。第四,樂。平等和睦,樂在其中。樂,快樂,內心欣悅而精神愉快也。
這些年來,酒幾乎不沾,改為喝茶。學喝工夫茶學得不偏不類,細思幾回,學得不像學得不好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安靜。
“心無界,茶有道”近年來最喜歡的一句話之一。但每舉茶,便有自問,茶的道在哪里?心里暗忖:其實,茶也無道。道在人心,在人的頓悟。
清明前,家在潮州鳳凰山山麓下的友人回去省親。那時正是明前采茶時節,每日都拍一些采茶制茶的照片或視頻給我。
除了圖片視頻外,友人還在微信介紹制茶的簡單工序:單樅茶葉從山上采回來,把茶葉晾在曬,這叫曬青。曬青是烏龍茶加工的第一工序,也稱萎凋,目的是把剛釆摘的茶葉通過晾曬去除一部分的水分。
搖青是第二道工序,茶葉經過相互碰撞摩擦,使茶多酚產生化學作用,氧化,發酵,吐發香氣。單樅屬于烏龍茶類,搖青頭尾要搖五次,每次大約一個半小時。
單樅茶屬烏龍茶,前兩年讀過羅家森的《中國茶事》,書里介紹:烏龍茶又叫青茶,是采用茶樹成熟的葉片,經過高低不一的部分發酵,經歷比綠茶更重的揉捻,而且選擇性地加入焙火等工序的茶類。
《尋茶記》里講述鳳凰單樅的采摘最佳時間是清明前后,午后采摘,當晚加工,制茶均都在夜間進行。采摘也講究天氣,有三不采:陽光猛烈時不采,雨天不采,霧水茶不采。采摘方法:分株單采,當新茶芽出現駐芽,即按一芽二、三葉標準,用騎馬采茶手法采下。制作: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
潮州的友人告訴我,潮州女子非常傳統,我老媽說,以前在小溪邊洗衣服,遇到長輩路過,必須趕緊站起來行禮的,如果不及時站起來,長輩就會不客氣的,手上的拐杖隨時敲下來。
友人的潮州婆結婚回來,為友人生了兩個兒子,每逢有人到家里喝茶,聊到某某又生了女兒時,潮州婆就為自己生了兩個兒子自豪。友人說:有本事就生個女兒。
前年,潮州婆以四十七歲高齡產下一個女兒,友人如獲至寶,有如掙了幾個億那么的開心。潮州婆外家的親人更欣喜萬分,送的禮物來了一車又一車,三親六族都不顧路途遙遠趕來祝福。
跟潮州的友人說起潮州婆的賢淑和精明,她告訴我:這些跟傳統,民俗的繼承有很大關系。還有成長的特定環境影響。
壬寅年四月廿七日,記于靜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