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取代姜姓齊國,乃是戰國時代之一大事件。有人會問,姜姓統治齊國數百年,公族枝開葉散,難道他們就沒有反抗田氏么?其實不然。田氏代齊的大業,就是從鏟除齊國公室家族開始的。
齊國除了姜姓呂氏為國君一脈外,另有姜姓高氏,姜姓國氏等國君支脈,一起保衛齊國江山。而田氏最后能夠取姜姓而代之,自然是與這些國君支脈動過手的,只是很隱蔽罷了。
縱觀齊國田氏的奮斗史,我們可以發現,田氏代齊,就像溫水煮青蛙一般,不緊不慢,不驕不躁。盡管齊國公族眾多,田氏不一下子不能全部鏟除,但是田氏善于激起雙方的矛盾,刺激齊國公族自相殘殺,以便坐收漁翁之利。同時,田氏也很懂得韜光養晦,在消滅高氏、欒氏的時候,不急功近利,聽從晏嬰的勸諫,及時的還政,雖失了土地,卻得了民心。
第一階段、田氏在齊國的奮斗
田氏本為陳氏,先祖陳完是陳國公子。
公元前672年時,陳國發生內亂,陳國太子御寇被殺,由于陳完與太子御寇的交情很好,他害怕受到牽連,便逃到齊國。齊桓公很賞識陳完的才干,想要封他為齊卿,但陳完認為自己不過是逃亡羈旅之臣,不能接受這么高的待遇。齊桓公便任命他為“工正”,即管理百工的官職,并賜給不少田地,陳完便改氏為“田”。
春秋時代的姓氏很復雜,陳完本來是陳國公子,陳國是媯姓國,到了齊國后,改氏為“田”,但因為他是從陳國來的,所以又以“陳”為氏。
陳氏家族,又可以稱為田氏家族。
田氏家族的崛起,是從陳完的五世孫陳無宇開始的。
陳無宇,又稱為田無宇。田氏崛起的過程,是與姜姓公族斗爭的過程。第一個被田無宇扳倒的姜姓權臣是慶封。
第二階段、田氏除掉崔,慶兩氏
崔杼與慶封都是姜姓公族,在春秋戰國時代,姓與名是不通用,除了姓之外,還有一個氏,崔杼的氏是“崔”,慶封的氏是“慶”。
崔杼是齊國執政,他的老婆被齊莊公給搞了。一怒之下,崔杼弒殺齊莊公,立了齊景公。不過,齊景公就是一傀儡,大權落入崔杼之手。
齊景公元年,崔、慶兩氏把持著齊國的朝政,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此兩氏皆為姜姓。兩年后,崔、慶兩氏為了搶奪奪權,遂發生內訌。內訌以慶氏的勝利告終,后來崔杼被慶封給暗算了,被迫自殺,慶氏得以掌握齊國朝政。這時,田氏出場了。
初,慶封已殺崔杼,益驕,嗜酒好獵,不聽政令。慶舍用政,已有內郤。——《史記·齊太公世家》
齊景公三年 ,慶封因掌握了齊國朝政,變得驕傲放縱起來。為人荒淫無度,成為大獨裁者。田無宇便聯合高、陳、鮑三大家族,發動政變,推翻了慶封的統治。慶封政權垮臺,他本人也流亡到了國外。
慶封垮臺后,田、高、陳、鮑四大家族成為齊國政壇的實際掌權者。在這四大家族中,高氏與陳氏都是姜姓公族,而田、鮑二氏則是外姓氏族。齊國奪權落入欒氏、高氏手中。
在慶封之前,齊國政權都在姜姓手中;慶封垮臺成為一個轉折點,四大家族中姜姓與外姓各占兩席。
第三階段、田氏除掉欒氏,高氏
田無宇是田氏家族崛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在整垮姜姓的慶封后,他又把矛頭對準四大家族中的兩個姜姓家族,即高氏與欒氏。
作為一名外姓齊卿,田無宇心里很清楚,要與姜姓世卿相較量,自己缺乏根基。田無宇是個城府頗深,也有政治頭腦的人,他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樹立田氏的威望,首先必須要取悅于國人,那要做什么呢?
田無宇做了許多虧本買賣,用大斗借糧食給百姓,用小斗回收,讓百姓獲得實惠。在木材、鹽、水產品的買賣上,也實行平價利民的原則,木材從山區運往城市,售價不超過山區,鹽與海產品從海邊運往城市,售價不超過海邊,其中的運費,統統由他來承擔,這無疑大大減輕消費者的購買壓力。這些所作所為,大大提升其在齊國民眾眼中的形象。
公元前532年,野心勃勃的田氏再起貪念。齊國國政由欒氏、高氏掌握,并且兩家又是世交,很難挑撥離間。于是,田氏聯合鮑氏,趁欒氏、高氏醉酒之際,出兵討伐,最后欒氏、高氏逃亡他國,封地則被欒氏、高氏瓜分。不過當時名相晏嬰尚在,他很早就看出了田氏的野心,曾私下里說齊國的政權終究要落到田氏的手中。于是,由他出面,勸諫田氏、鮑氏交出封地,還給齊景公。當時,田氏羽翼尚未豐滿,便欣然接受了。不過,田氏雖然歸還了土地,卻因為其結束了內亂,所以甚得民心。
在獲得民心后,田無宇與鮑氏家族聯手,發動政變,驅逐欒施與高強兩個政敵。欒氏與高氏這兩個姜姓公族被掃地出門。這樣,齊國的政權便落在田氏與鮑氏兩家之手,而鮑氏的實力遠遜于田氏,于是田氏開始在齊國坐大。
第四階段、田氏除高氏,國氏
齊景公死后,立公子荼為太子,以高氏、國氏輔政。為了更進一步的掌握齊國政權,田氏有心立另一個公子陽生,因為公子陽生與田氏交好。那么高氏、國氏便顯得有些礙眼了。
于是田氏一邊對下邊的大夫說:“我們應該趁高氏、國氏沒有動手前搶先動手”,一邊又對國氏、高氏諂媚道:“下面的大夫企圖叛亂”。于是,田氏聯合鮑氏,眾大夫一起出兵討伐,國氏、高氏兵敗逃亡,田氏順理成章的迎陽生繼位。這下,田氏終于成功上位,做了齊國的丞相,而之后的事,就是田氏憑借著權力,盡誅齊國公族,齊國徹底掌握在田氏手中。
第五階段、田氏的奪權之路
田無宇盡管大權在握,考慮到田氏在齊國根基還不夠深,便聽取晏子的意見,還政于齊景公。齊景公去世后,以姜姓公族的國夏、高張輔佐新君。此時田無宇業已去世,其子田乞延續父親的策略,施恩惠于百姓,這為家族贏得良好的口碑。
是到新舊交替的時候了,憑借著田氏家族在齊國民眾中崇高的聲望,田乞振臂一呼,國人響應,驅逐執政的國夏、高張,立齊悼公,而田乞出任宰相,獨攬大權。公元前485年,田乞弒殺齊悼公,君主成為權臣手中可隨時撕毀的紙牌。齊悼公被弒,姜姓被田氏取代的運氣已隱然可見。
此時田氏家族在政壇上一手遮天,儼然已是無冕之王。田乞的兒子田恒,重演了父親弒君的“壯舉”,公元前481年,齊簡公成了陳氏家族的又一犧牲品。比之晉國,齊國的君主顯然更有如坐針氈的不安全感,從齊莊公到齊悼公,如今又輪到齊簡公,弒君游戲的流行,顯然暗示著權力悄悄地轉移了。
田恒的另一個名字叫田常,他是田氏最終得以代齊的關鍵人物,他執政齊國二十九年,并延續陳無宇、陳乞的惠民政策,減輕剝削,爭取民眾,殺盡公族中之強者,擴大田氏封邑,封邑面積大于齊國公室,終使齊政皆歸田氏。
半個多世紀后,到公元前391年,田恒的曾孫田和終于捅破薄薄的窗戶紙,遷齊康公于海上,田氏由是獨占齊國。這已是戰國時代的事了。
公元前386年,田氏被承認為諸侯,姜齊滅亡,田齊代立。
作為一個落魄逃難的家族,田氏家族能夠在齊國強大的公族勢力和諸多老牌卿大夫家族中最終取得勝利,獨自奪取了齊國的統治權。其致勝的法寶到底有哪些呢?
低調隱忍的求生之道:初到齊國避難的田氏家族雖然是陳國的公族,但是在當時春秋霸主齊國(齊桓公時期)就只能是小字輩。所以當時齊桓公想讓田氏家族的田(陳)完擔任卿士,田完趕緊拒絕,最終出任工正,在齊國只能算中等貴族。后來田氏家族在齊國經過五代人的努力,到了田無宇時才從中等貴族逐步爬到了齊國政壇的核心層。
收買民心:田氏家族從田無宇時期開始就采取收買民心的策略,大肆施恩于民。特別是齊景公時期,他是奢侈無度的國君,對內采取厚賦重刑的政策,而田氏家族則利用權力用國家的資源施恩于民,國民來借貸糧食時用大斗,而歸還時用小斗,由此民心向田。到了田常的時候,齊國的百姓都唱歌來頌揚田氏家族,隨著田氏家族武裝斗爭擊垮齊國的公族,田氏家族在齊國的權威無可撼動。
溫水煮青蛙:田常取得了齊國的實權之后,不僅民心歸附,而且公族勢力遭到重挫,田氏家族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逐步控制齊國。田常首先逐步削弱和孤立齊國的公族,此外將田氏家族的封邑擴大,隨后對外作戰擴大聲望。此外田常還采取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方式來壯大田氏家族的實力,他將齊國7尺以上的女子收入自己的后宮,然后放任賓客出入后宮,到田常死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七十多個兒子。而齊國正好有七十多城,他兒子田盤出任相國時,正好讓自己的兄弟們到各城任職,事實上已經完全控制了齊國,徹底架空了齊王,到田和正式代齊的時候,齊國上下早就已經接受田氏才是“齊國老大”的事實了。
所以說,田氏代齊,并非因為齊國沒有宗族,而是田氏過于小心謹慎,就像黑夜里的毒蛇,只有在最重要的時候,才會出來將你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