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王朝像大明王朝一樣那么兢兢業業,那么恪守自己的本職。在大明王朝之時沒有割讓一塊兒土地,這是非常讓人欣慰的,而且每一位皇帝都十分的硬氣。在朱元璋的影響之下,每一位皇帝都帶有血性,大明王朝最具有悲劇色彩的莫過于是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禎了。
明思宗朱由檢,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后一位皇帝。16歲時登基,在位17年。當時,明朝處于內憂外患之際。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把持著朝政,外有后金虎視眈眈,還有農民起義。他登基后,大力鏟除閹黨,逼大宦官魏忠賢自縊,處死了客氏等人。
雖然朱由檢勤于政事,厲行節儉,平反了不少冤獄,試圖改變現狀。但明朝的情況就像一個已經嚴重腐爛的傷口,里面的肉壞掉了,一時間很難治好。所以,他的一系列措施效果不是很好。
崇禎皇帝是一個好皇帝,奈何天命如此。當他上臺的時候,接手的是一個非常破敗的王朝,當時整個內部已經腐敗不堪,為了能夠將腐敗的氣息壓下去,他整頓了吏治,同時整肅邊防力量,使得邊境安定。然而命運總是對他開玩笑,在他大刀闊斧地收拾山河之時,瘟疫、自然災害使得民怨沸騰。
除了人為因素,朱由檢在位期間,還遇到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小冰河時期”,以及各種大瘟疫。他一直用盡心力想復興明室,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縱然他是一個好皇帝,也抵擋不住上天的旨意,最終大明王朝在風雨飄搖之下落下了帷幕,崇禎也吊死在煤山之上。朱由檢還是沒能拯救明朝,1644年4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京城。那么,明朝滅亡前一夜,朱由檢是怎樣度過的,做了些什么?
4月23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24日晚上,朱由檢帶著貼身太監王晨恩登上今北京景山。城外戰火連天,他站著久久沒有言語,只能唉聲嘆氣,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然后,他回到了皇宮中,一邊飲酒,一邊命人傳召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想再見一見孩子們。此時,有太監勸他向李自成投降,被其一劍刺死。朱由檢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但不能讓年幼的孩子跟著自己一起赴死,他們還小,不應該就這樣沒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崇禎皇帝第一步便是要將自己的孩子送走,面對即將攻破京城的李自成,他需要做的是將自己的血脈送出北京,好使的自己不至于絕后。面對他的三個兒子,崇禎十分痛心,并告訴孩子們,出門在外不要再把自己當成皇子,要忍辱負重。面對老婆要親切的問候,遇到困難要認真地去解決。于是,他簡單叮囑幾句后,把3個兒子送到了外戚家避難。原本的天之驕子,面對命運的安排也無可奈何。
第二步便是遣散宮內的人員,宮里面的宮女太監們也都是爹媽養的,崇禎也不希望他們跟隨自己受牽連。雖然他已經下令允許宮女還有太監們自行逃命,然而有些人畏懼皇權,有些人不敢相信這些是事實,因此遲遲不走。崇禎不想讓他們留有幻想,便派自己的皇后去奔走相告,一個一個為他們講述厲害,使得這些人明白了目前局勢,開始收拾行囊準備離開。崇禎在臨死之前還想著自己的部下,真的是一個好皇帝。
崇禎皇帝不敢想象城破之日,自己的妃嬪和女兒們將會受到怎樣的待遇,為了使名節不被玷污,也為了使自己的妃子們有一個壯烈的名聲,他提著劍來到了自己的后宮。
隨后,朱由檢命周皇后、袁貴妃來見自己。他哭著對周皇后說:“你身為一國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哭著回答道:“臣妾跟了皇上18年,您沒有聽過我一句話才會變成現在這樣。現在您讓臣妾死,我怎敢不死?”說完,她就自縊而亡。朱由檢又對袁貴妃說:“你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他后,也自殺了。處理完了妃嬪,他又召來年僅15歲的長平公主,哭著對女兒說:“你為什么要降生到皇宮中呢?”
說完,朱由檢用左袖遮住自己的臉,狠心右手拔刀向長平公主砍去。她左臂和右肩被砍中,昏死過去。接著,他用劍刺死了年僅6歲的小女兒昭仁公主,以及數位妃嬪,催促張皇后自行了斷。從朱由檢處理兒子和女兒的態度,進一步證明了古代帝王家重男輕女的思想有多嚴重,這也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25日凌晨,李自成大軍攻入京城。朱由檢帶著三眼槍和數十名太監準備逃走,被起義軍攔住。他只好跑到今朝陽門,結果成國公朱純臣不開門,只能逃到安定門。太監用斧頭劈城門,沒能劈開。天剛亮,安定門大火四起,一行人只能返回皇宮。朱由檢在前殿鳴鐘召集文武百官,但沒有一個人來,他徹底陷入了絕境。
崇禎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給自己找一個好的去處。他來到后山,來到梅山之上,看著這塊空曠的場地,看著這個地方曾經是他檢閱部隊的地方,看著這大好河山,他知道時候已近,明日這座紫禁城就將易主,自己也將辜負了大明的祖宗先烈。他惆悵他悔恨,奈何天命不向著他,如果沒有蝗災、沒有自然災害,說不定崇禎皇帝真的能夠力挽狂瀾。奈何他盡力了,他死而無憾。感慨一番后,朱由檢在景山的一顆歪脖樹上上吊自殺。他死時,或許是因為匆忙逃跑,左腳的鞋子已經丟了,只有右腳穿著一只紅鞋子。
在他自掛梅山的一刻,他也與這個世界說了再見,他的太監王承恩也隨他而去,成就了一段佳話。崇禎是個好皇帝,大明王朝也是一個好的王朝,奈何風雨飄搖,時代總是在變換,最終清朝取代了明朝的地位。
起義軍將朱由檢和周皇后的尸體掛在東華門上示眾,后被扔在紫禁城北邊的河邊。當地的老百姓不忍心一代皇帝就這么曝尸荒野,便把他葬在了田貴妃的墓中。直到清軍入關后,朱由檢才被移葬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