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2021.02.01
中國對岫巖玉的認識和開發(fā)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文物鑒賞·玉器卷》載:“幾千年來,我國人民使用岫巖玉,從沒間斷過,最具代表的遼西出土新石器進期紅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為岫巖玉。從商周、春秋、戰(zhàn)國到西漢,一直到今天,岫巖玉制品已隨處可見”。在距今約6800年-7200年的遼寧沈陽新樂文化遺址就出土有用岫巖玉制作的刻刀。主要發(fā)現(xiàn)于遼寧朝陽和內蒙古赤峰一帶,距今約5000年的紅山文化遺址亦出土有用岫巖玉制作的手鐲等。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和河北滿城西漢早期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的玉片,也有一部分是用岫巖玉制作的。
清代及近代用岫巖制作的藝術品則更為豐富,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就有其收藏。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于1957年在岫巖縣北瓦溝一帶建立了國營礦山。在生產過程中,北瓦溝露天采區(qū)于1964年自動滑落出一塊體積為2.77×5.6×6.4米,重約260.76噸,以草綠色為主,透明度較高,有一半被滑石包裹著的巨大而完整的岫巖玉塊,其制品“玉王岫巖玉大佛”現(xiàn)陳列于遼寧鞍山市玉佛苑。
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遼寧省地質礦產局、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等單位對岫巖玉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迄今岫巖玉的年產量約占全國玉石總產量的50%~70%,供應全國20多個省、市、區(qū)約200個玉雕廠使用。用岫巖玉制作的各種首飾和玉器不但銷售于全國各地,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良好的銷路。
2006年,岫巖玉雕被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玉文化的象征符號之一。
岫巖玉物質成分復雜,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征等亦多有差別,因而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玉種。按礦物成分的不同,可將岫巖玉分為蛇紋石玉、透閃石玉、蛇紋石玉和透閃石玉混合體三種。
n 蛇紋石玉
l 岫玉
產于岫巖哈達碑鎮(zhèn)瓦溝村。
主要礦物成份:葉蛇紋和纖維蛇紋石 硬度:4.7—5.5,平均為5.2 密度:2.49—2.64克/立方厘米,平均為2.58克/立方厘米 顏色:多種多樣,基本色調為綠色、黃色、白色、黑色、灰色5種,每一種又都可根據(jù)色調由淺到深的具體變化分為多種 。
特點:質地細膩、溫潤,外表呈蠟狀光澤,有些可達玻璃光澤,微透明。
l 花玉
產于岫巖哈達碑鎮(zhèn)瓦溝村
主要礦物成分:在地表氧化帶受次生褐鐵礦浸染的富含硫化鐵的蛇紋石 硬度:基本與岫玉相同 顏色:當其處于地表氧化帶時,由于風華作用,其中的硫化鐵發(fā)生分解,形成鐵的溶液,沿著蛇紋石的裂隙滲透浸染形成黃褐色褐鐵礦或紅色赤鐵礦,從而使蛇紋石玉被染上黃色、褐色或紅色的斑塊和條紋
特點:表面呈油脂玻璃光澤,質地結構致密,水頭足、不易跑色,拋光度好,可雕性強,色澤極為艷麗豐富,綠、黃、白、藍、紅、褐、橙、黑等多種顏色形成變化多端的天然花紋,或形成紅、綠、藍大幅色調的和諧過渡。
在玉雕加工方面,玉雕大師們可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作發(fā)揮空間,因料施藝,剜臟去綹,俏色巧用,化瑕為瑜,使美玉與高超技藝的完美結合達到一種至高境界,且開采中往往塊度巨大、驚世駭俗,百余噸級的上等玉料亦不足為奇,這是其它玉材所無法與之相匹敵的。
n 透閃石玉
l 河磨玉
產于岫巖偏嶺鎮(zhèn)細玉溝的河床里。
所謂“河磨玉”,顧名思義,就是在河床里經過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河水和沙石的沖擊、磨涮,表層逐漸氧化形成成石皮,而內部的美玉完好無損被包裹起來。主要礦物成分:透閃石 顏色:分為白玉、黃白玉、綠玉、墨玉4個基本類型 硬度:6.0—6.5,平均為6.3 密度:2.91—3.02克/立方厘米,平均為2.96克/立方厘米。
特點:外包石皮,內藏美玉,是玉中珍品,價格十分昂貴。
l 老玉
產于岫巖偏嶺細玉溝。
硬度:6.0—6.5度,平均為6.3 密度:2.91—3.02克/立方厘米,平均為2.96克/立方厘米 顏色:主要有黃白玉、青玉、碧玉和墨玉4種,其中以黃白玉最為珍貴。
特點:質地異常細膩、溫潤,外表微透明,呈蠟狀、油脂狀光澤,多呈翠綠色,類似翡翠。
n 蛇紋石玉與透閃石玉混合體
l 甲翠(中國翠玉)
主要出產在岫巖的三家子鎮(zhèn)、大房身鎮(zhèn)等地,是岫巖玉的一個特殊品種(極像翡翠,因此開始時人們把它叫做“假翠”。后經有關專家鑒定將其命名為“甲翠”)
具有透閃石玉與蛇紋石玉的綜合成份和特性 顏色:非單一顏色,而為白綠相間的混合色(基本不透明或微透明) 硬度:約為4—5 平均密度:2.66克/立方厘米
特點:“甲翠”適合用來雕制爐、瓶、薰、鼎等素活,也可雕制小型的飾品。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