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法下手功夫( 李涵虛)----養心訣要(附)
養生之道,真息為本。曹文逸云:「我為諸公說端的,命蒂從來在真息。」誠要言也。下手工夫,先靜心,次緘口,次調息(心靜則氣平不調之調為上)。鼻息平和,然后閉目內觀,神注腎根之下陰蹻一脈(谷道前陰囊后)。如此片時,將心息提上虛無竅內(臍后腰前,心下腎上,中間一帶,不可拘執)定神安息,以自然為主。心太嚴則炎,務必順其自然,即文火也。心太散則冷,務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文武烹煉,始終妙用,內息勻稱,勿忘勿助。是時也,心如虛空,有息相依則不虛,有息相隨則不空。不虛不空之間,靜而又靜,清而又清,氣息綿綿,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謂鉆杳冥。杳冥中有氣,一神獨覺,此乃真息也。真息發現,熏心酥癢,還要按入腔子里虛無竅內,積之累之,則命蒂生,而陽氣自長,乃可以開關運氣矣。
凝神調息,是下手工夫。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內閉。先要自勸自勉,收他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坐虛無中,不偏不倚,即是凝神于虛。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之順之,加以神光下照,即是調。調度陰蹻之息與吾心之息相會于氣穴中也。神在氣中,默注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謂隔體神交也。守其心不散亂,存其神不昏沉,故能杳冥恍惚。
心止于臍下,曰凝神;氣歸于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凈自然,曰勿忘;順其清凈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鉆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心息相忘,神氣融和,不覺恍然而陽生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