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除了中國正在全力以赴進行的新冠肺炎阻擊戰,從全球來看主要還有南極冰川加速融化、澳大利亞肆虐的山火、熱帶兩棲動物的瘟疫以及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的罕見地蝗蟲災害。
而據研究表明,引發澳大利亞大火肆虐的根本原因是氣候因素,主要表現為氣候干燥和狂風,而這種氣候環境與一種叫做印度洋偶極子的現象有關,并且這種海洋異溫現象還使得原本屬于干旱地區的東非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在18個月以前遭遇了幾次罕見的氣旋襲擊,普遍出現了強降雨天氣,這種氣象條件促使了沙漠蝗蟲的大量繁殖,為蝗蟲災害的爆發創造了條件。
蝗災的形成
沙漠蝗蟲,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主要棲息在沙漠地區及邊緣地帶的蝗蟲,就地域范圍來說大致分布在北非、中東和南亞西部的熱帶沙漠地帶。
而我們都知道,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是由于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交替控制,其主要特點為氣候干燥、降雨稀少、沙漠廣布和生物較少,主要有一些耐旱動植物的分布。
通常情況下,由于沙漠地帶極為干旱,植被稀少,這時候的沙漠蝗蟲主要處在獨居狀態,并且將蟲卵產于裂縫中。
然而由于2018年源于印度洋上的兩場氣旋風暴,給中東和北非等地區帶來較大的降水,使得這些地區的沙漠中出現了季節性湖泊。由于這些沙漠地帶本就是沙漠蝗蟲的棲息地,第一場風暴的襲擊為沙漠蝗蟲的第一波快速繁殖創造了條件,第二場風暴的出現再一次促使了蝗蟲的大量繁殖。
但沙漠終歸是沙漠,當降雨減少、水分大量蒸發之后依舊恢復平靜,而蝗蟲數量早已呈爆炸式增長,蝗蟲大軍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由獨居切換為群居聚集在一起向其它地區或大洲遷飛。
對于蝗災,很多人乍一聽總以為靠吃就能將其吃到滅絕,并且很多動物都是吃沒的。但蝗蟲的厲害之處最主要是體現在繁殖能力上,因此僅僅只是靠燒烤是無濟于事的,可以說一波未滅一波又起。據統計,蝗蟲的生命周期一般在三個月左右,在氣候環境適宜的情況下,蝗群每繁殖一代種群數量可增加20倍,而此次正在全球多地蔓延的數千億只(預估超過3600億只)蝗蟲據稱將在6月前后增長近500倍。
印巴邊境肆虐的蝗災
前面我們講到了沙漠蝗蟲有隨風遷飛的習性,故而能從東非跨越紅海逐步向西亞、南亞等地區蔓延。而南亞由于瀕臨印度洋,主要受印度洋地區氣旋活動的影響,這種氣旋活動也非常有利于沙漠蝗蟲的遷飛。
受此次東非蝗災向東蔓延的影響,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由于氣溫偏高、植被繁茂,非常有利于沙漠蝗蟲的生存和繁衍,故而大量蝗蟲在此“安營扎寨”,給當地的農作物生長和糧食安全帶來嚴重危機。為此早在本月初的時候巴基斯坦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此來應對蝗群的襲擊,甚至為了消滅蝗群,印巴兩國由對抗轉為協作,雙方聯手舉行會談商討消滅蝗災的方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有利條件成功將境內的蝗災基本消滅,一方面是由于印度是南亞強國,其綜合實力較強,因此在消滅蝗群方面確實有一些過人之處,連軍隊力量都動用了不少,另一方面就是近段時間以來伊朗南部持續降雨,大量蝗蟲為了尋找有利的繁殖條件而由印度和巴基斯坦遷飛過去,最后就是大量蝗蟲是由東非或阿拉伯半島遷飛而來,長途跋涉壽命已基本到頭,綜合因此蝗群來勢洶洶卻很快在印度境內銷聲匿跡。但是由于大量蝗蟲已完成了產卵,因此據專家預測印度更為嚴重的蝗災將在6月份即將到來的雨季集中爆發。
中國滅蝗專家馳援巴鐵
但是對于巴基斯坦來說,蝗群帶來的破壞明顯要比印度嚴重許多。當前,巴基斯坦正在遭受一場27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億級數量的蝗蟲正在對每天約35000的糧食產生破壞。
中國作為世界上滅蝗技術最成熟的國家之一,并且也是巴基斯坦的老朋友、好伙伴,近日中國已緊急派遣由權威滅蝗專家組成的滅蝗團趕赴巴基斯坦,幫助巴鐵制定滅蝗方案,共同應對蝗群的威脅,相信要不了多久定能取得蝗災殲滅戰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