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能夠被稱的上是城市群的有五個,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還有幾個區域性的小城市群,就是大家經常提起的關中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當然這些小城市群在經濟、人口規模和交通基建方面與上面的5個城市群比起來,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也有規模大小之分,其首當其沖的就是經濟,那么理所當然就是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實力最為雄厚了,其余的三個就要差不少。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臺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7市。
長三角城市群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高速公路網比較健全,公鐵交通干線密度全國領先,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三個新型都市區,率先實現一體化。另外,還有大珠江三角洲地區還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也就是官方講的粵港澳大灣區。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也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另外兩個是長三角、京津冀)。
京津冀城市群也就是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的“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更囊括了河北省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和河南省的安陽。
京津冀位于東北亞中國地區環渤海心臟地帶,是中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規劃范圍包括: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長江中游城市群地理位置非常顯著,被稱為中國最具活力城市集群,其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渝城市群具體范圍包括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銅梁、榮昌、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等27個區(縣)以及開州、云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成渝城市群發揮其溝通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國外的獨特優勢,推動長江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有利于保障國土安全、優化國土布局。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從經濟活力來看,珠三角城市群無疑是最強的,一線城市占了2個,也就是廣州和深圳,經濟實力全國排名前5名的城市中,也占了2個。無論成開放的程度還是國際貿易來看,珠三角更有實力稱得上是國際型的城市群。
當然,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也不差,京津冀是首都經濟圈,而長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南京、杭州、蘇州也都是國際型的大都市。不過和珠三角相比,除了地位,其它的應該不相稱。
而長江中游城市群地理位置非常顯著,被稱為中國最具活力城市集群;成渝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也有獨特的優勢,發揮其溝通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國外的巨大作用!
最后,論前途,珠三角城市群的前途應該最大!
你有什么看法呢?你又生活在哪個城市群的哪個城市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