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小圈于2020年2月上線,入口位于拼多多APP首頁banner的正下方。在這個與微信朋友圈的外觀大致相同的空間里,用戶既可以分享自己的購物記錄,也能夠看到拼小圈好友所公開的拼團信息及點評內容。
作者 | 肖超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的第129篇產品觀察
拼多多正在成為00后用戶增長最快的電商平臺。
這個結論來自于《00后網購行為分析報告》,由著名傳播學者喻國明的學術工作室發布。報告中稱,基于國家統計局、行業研究數據庫數據,通過案例走訪、網絡調研等方式發現,在各電商平臺中,受益于性價比和拼團模式,00后流向拼多多的增長速度最高。80%的被訪者表示經常使用拼多多購物,平均每日購物時長達半小時。
還未走上社會、消費能力有限當然是將00后引至拼多多的客觀因素,但 “凸顯獨特人設、追求美好生活、實現個人價值”及“尋求圈層歸屬”的心理訴求也對00后的網購行為消費模式影響頗深。在這個基礎上,寄托了拼多多社交野心的“拼小圈”承擔了重要角色。
拼小圈于2020年2月上線,入口位于拼多多APP首頁banner的正下方。在這個與微信朋友圈的外觀大致相同的空間里,用戶既可以分享自己的購物記錄,也能夠看到拼小圈好友所公開的拼團信息及點評內容。
“讓消費者了解商品真實評價信息,解決信任問題并為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做參考”,是拼多多官方給出的功能表述。這個邏輯下,用戶的種草+拔草環節將更多的留在拼多多站內,在好評刷單已成泛濫的今天,基于熟人社交關系的已購商品評價體系也有天然的信任度基礎。
這一形態也迎合了以00后年輕人為代表的對“購物樂趣”的需求。《00后網購行為分析報告》中的調研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僅有10%的00后會選擇匿名購買;八成以上的00后會在拼小圈中分享自己的評價,對于鞋包服裝、美妝個護類的訂單,還會大方曬出買家秀供朋友參考。
但與此同時,在APP內時常彈出的拼小圈開通邀請會打擾到非目標用戶、自動同步及公開過往購物記錄的內容創建方式在此前并無先例,并由此引發部分隱私爭議。這也讓拼小圈成為一個評論兩極分化嚴重的產品,正如最初的拼多多一樣。
認識拼小圈
拼小圈在拼多多APP內,有分別位于首頁banner正下方(用于查看好友動態)和個人中心頁昵稱下方(用于查看自己動態)的兩個入口,級別很高。
在用戶未開通拼小圈前,除在拼小圈首頁入口處有“邀請你開啟”、“有新提醒”等的字樣外,APP內也將有彈窗提示,如“xx個好友正在分享動態”或“xx是你可能認識的好友”等,邀請用戶開啟功能。
在用戶開通拼小圈后,用戶此前半年內的購物記錄(隱私商品除外)將自動同步至拼小圈動態。用戶也可添加拼小圈好友,三種添加方式為添加通訊錄好友、掃一掃拼小圈二維碼添加好友和附近的人。在添加后,可以看到好友此前在拼多多的公開購買記錄和其他主動發送的內容。
主動發送的內容主要包括五類:一鍵做影集、玩魔法相機、玩好友問答、發心情狀態和寫帶圖評價。
其中,一鍵做影集、玩魔法相機和玩好友問答均為模板性內容,簡單生成、一鍵發送,以增加趣味性為主要目的。心情狀態與帶圖評價則更具有實用性與自主性,既可如其他社交平臺一般分享當下心情,也能夠通過購物后反饋這一特定環節發表看法、并存在完成種草的可能。
具體而言,一鍵影集和魔法相機是在獲得手機相冊授權的基礎上,由用戶選擇多張圖片制作影集、選擇一張圖片或拍攝一段視頻添加動態效果。以一鍵影集為例,當前推薦的影集效果多為拜年祝福相關。
好友問答的種類更加豐富,包括個性問答、投票、智力答題、拼單討論、話題PK、猜圖、猜歌、視頻問題、真心話、腦筋急轉彎等,用戶既可以自己答題,也可以邀請好友回答。自主答題的結果將自動同步至拼小圈,好友的回答在自動同步至好友拼小圈的同時,還將以評論的形式留在原路徑中。
心情狀態與微信8.0中“我的狀態”類似,不同的是,在選擇一個狀態后,拼小圈需要用戶至少選擇一張圖片搭配發送。寫帶圖評價則針對用戶的已完成訂單,買家秀可同步至拼小圈。
在基礎框架之外,拼多多也設計了多種方式鼓勵及引導用戶在拼小圈發布內容。例如,在任意一種內容發送至拼小圈后,在動態下方將會自動生成如“我也要發心情狀態”、“我也要提問”等的直達鏈接,引導其他好友快速進入相關入口、完成同類內容的發布。
此外,除好友問答外,其余四種內容在每日第一次發布時,都會收到來自拼多多的“帶圖動態紅包”,紅包金額與圖片質量、是否原創、前一條內容的點贊及評論量有關。“帶圖動態紅包”也會被同步發送至拼小圈,好友也可領取。
發紅包是拼多多一直以來拉攏用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在用戶的購買記錄被自動同步至拼小圈后,如果好友通過拼小圈內的鏈接下單同一系列商品,好友拼小圈中的購買記錄將顯示為“跟買”,“被跟買”的用戶則將獲得“帶貨紅包”,繼續分享至拼小圈。
好友在搶“帶貨紅包”時,將進入紅包專屬的對話頁,在這里可以直接與被跟買的用戶交流,并有跟買鏈接被置于對話頁上方,“拼單再搶紅包”也被顯著提醒。
解讀拼小圈
拼小圈是拼多多對私域社交的一種嘗試。
早期,拼多多的“拼+社交”模式依賴微信這一巨大流量池起家,并迅速完成原始積累:用戶想要拼單購物,一是自行開團,分享到微信群等社交平臺邀請好友參團,二是通過好友分享的鏈接加入拼團。由于無法在APP內單獨購買、無法與陌生人合并拼單,每一次拼團都為拼多多帶來一次基于社交關系的裂變。
這種社交關系裂變也給拼多多帶來另一層收益,那就是通過社交關系來理解用戶、劃分需求。基于社交關系的推薦邏輯,被黃崢稱為“朋友式的AI算法”,相較于基于海量用戶數據標簽劃分的“上帝式的AI算法”,黃崢在2017年年中的一次演講中認為,“朋友式”的推薦會更貼合人性化的需求,而非依賴機器給出一個標準化的模擬答案。
彼時,拼多多活躍買家數1億人,對比阿里活躍買家數4.66億人,仍然有限的用戶數量也要求拼多多暫避鋒芒,先從用戶群體內部挖掘聯系。
但到2020年,已經積累了7億用戶、并憑借下沉市場的絕對優勢,趕超淘寶只是時間問題的拼多多,機器算法的推薦能力也有了穩固的基礎盤。這時候再來找差異化優勢,朋友推薦仍是最有潛力的土壤。
截至目前,抖音、快手、小紅書等陌生人社交平臺已紛紛布局電商業務,阿里進軍社交的嘗試也從未終止,但走向“電商+社交”這一終極夢想的過程中,兩方各自的短板仍然突出。以微信起家、在社交產品上也借鑒微信朋友圈形式的拼多多,正在嘗試一條新路徑:遷移熟人關系鏈。
拼多多對熟人關系鏈的侵入由來已久,此前常見的拼團方式及“砍一刀”、“助力提現”等多種玩法已經建立起一定的用戶心智,遷移成本相對降低。同時,在微信近年來對外鏈規范愈加嚴格的時點,將與購物相關的熟人關系鏈圈定在APP內,完成私域化沉淀,對拼多多來說也有其必要性。
此外,市面上目前較為適宜“曬單”場景的僅限于小紅書等垂類社區,強調精致生活、用戶覆蓋率有限。而能夠滿足拼多多用戶曬單心理的場景,朋友圈之外,或許只有拼小圈。
因此,鼓勵用戶發布帶圖評價滿足曬單分享心理,看到好友曬單后形成的種草信任度也天然較高,再經由拼多多一貫擅長的紅包玩法推動,基于拼小圈的裂變行為也不可小視。
如《00后網購行為分析報告》中即舉例稱,在沒有任何其他推廣的情況下,一位女實習生在拼多多上購買一件19元的棉質T恤,認為性價比極高,因此推薦給大學同學和公司同事,并在拼小圈進行分享。加上“跟單搶紅包”的平臺游戲,這件商品從單點裂變到了周邊,繼而帶動了一股購買風潮,10天之內賣出10萬件。
但推進拼小圈的過程仍然有諸多阻礙。在關系鏈、互動、內容這三個社交平臺的核心要素中,為了實現關系鏈遷移,APP內多次推送的開通提醒會降低非目標用戶的用戶體驗;為了使新進入拼小圈的用戶有內容可看、有交互可產生,默認公開購物記錄這一行為也是開各家電商平臺之先例,并由此引發了部分關于用戶隱私的爭議;而要培養起用戶逛拼小圈這一行為習慣,也并非一日之功。
除拼小圈外,據《豹變》在3月初報道,拼多多在微信小程序主頁上線“交朋友”功能,界面仍與微信朋友圈、拼多多拼小圈類似,但嘗試的是“好友不可見”的純陌生人社交。據稱,在報道尋求官方回應時,這一功能隨即被下線。
?新商業情報NBT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