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猶鼓刺桐潮,異代風情石作標。
千載遺痕容看取,海絲舊夢近堪招。
女兒告知23日要去泉州看水上音樂節,因為她的偶像、說唱歌手多雷將會出席音樂節,她早已約好了閨蜜訂好了門票。23日是周六,正值今年大暑節氣,多雷我是欣賞不來的,但靜極思動,一起去泉州過個周末也許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音樂節舉辦地在泉州惠安的歐樂堡水上樂園,我們就近選擇的酒店位于臺商開發區,上午十點多入住酒店,記起剛剛路過酒店對面就是一個公園,這時段反正也不好安排其他行程,就邀請她們出去轉轉。雖然是大暑節氣,上午驕陽猛烈,女兒居然很爽快答應了。而這個集雕塑、水景、建筑等藝術方式于一體的公園,就是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
公園入口,是中英文的公園名稱石雕,波浪形的造型顯得大氣美觀。前面的廣場地面鋪設成一張航海地圖,呼應海上絲綢之路,凸顯泉州的海洋文化以及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歷史地位。作為核心區海絲主題呈現的序幕,以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圖地雕的形式,點明主題,通過對海絲途經地區國家的標示,清晰完整地呈現出古代海絲路線,漫步其中,在游覽中追憶,在互動中體驗。
廣場邊緣是長達120米的東亞組雕,以恢弘氣勢,再現了“市井十洲人”的海絲盛景,為主體現的是海絲起點城市泉州的風情。作品采用史詩長卷式的敘事方式,分三個篇章逐一展現人類對海洋的向往、昔日泉州海絲繁盛的景象以及宋元時期泉州作為第一大港的輝煌;內容選取典型的海絲元素和泉州符號,以情系蔚藍、海絲繁盛、揚帆逐夢作為故事講述和情感傳達的核心。
最精彩的是,跟平常單面雕塑不同,這組雕塑還借鑒了“雙面繡”的靈感,正反兩面是不同的。其中,正面分別表現了聽濤、飛天、詩文、雙塔下奏唱南音、絲綢交易和瓷器交易、清凈寺外香料珠寶石交易和文化交流、商人進城、使團到港、商舶裝卸貨、貨物盤點和啟航等場景和意象。背面則是航行、海市、親人重逢、喜迎客商、提線木偶表演、觀賞花燈、撫琴等場景和意象。
碧波蕩漾的百崎湖心,一座矗立潔白的帆影雕塑引人注目。這是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的公園主雕塑“帆影”,寓意“海絲夢”,主體為鋼結構,造型由兩片帆組成,自底座向上高35米,最寬部分33米,位于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中心軸線上。與普通船帆的完潤圓滑不同,“帆影”的帆葉以凹凸的造型,營造出實體造型和“虛空間”的結合,粼粼波光倒影之下,恍如水波,如夢似幻。
入口左側,正對著帆影主題雕塑的是一座醒目刺桐紅建筑。“紅房子”的外在造型從泉州傳統大厝建筑優雅平緩的屋頂曲線蛻變而來,表現山形與水形,體現泉州特殊的山海文化。鋼結構龍骨配以出磚入石的建筑,庭院地面用紅瓦堆積,閩南味兒十足。屋頂開有圓窗,可通過飛浮于房子之上的坡道進入,宛若夢境。順著飛架于屋頂的長坡而上,可直接進入庭園的大殿里。正午的陽光透過透明的屋頂投射到紅色的地面,光影交錯,傳統的紅色陶瓦與舊石材巧妙組織,在地面上鋪設出一幅海島圖畫,幽靜而恬淡。
藝術公園占地1000多畝,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在原臺商投資區百崎湖湖東城市公園基礎上做整治提升,以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為線索,融合亞洲各國藝術文化特色,形成文化上由點、線、面構成公園整體的藝術脈絡。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