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咨詢都會和家長們說一些重復的話,簡直是老生常談。
可是這些話,對于孩子的問題,對于親子關系的改善,對于家庭教育確實都很重要。
如果家長們需要尋求咨詢協(xié)助。
那么在這之前,請仔細閱讀以下內容。
▼
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庭教育要有耐心
每當遇到手足無措,將我看作是“救命稻草”一樣的家長時,
我就想勸慰他們靜下來,別太焦躁。
多點耐心,
多給孩子和自己一些時間,
花點力氣改變親子關系,
然后慢慢等待事情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可是我這樣說,家長們通常不能明白。
他們會過于焦慮地認為,如果不即刻做些干涉,孩子的未來將糟糕到無法想象。
事實上,大部分情況是父母杞人憂天。
而且,即便事情再棘手,也不能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速戰(zhàn)速決。
寄希望于心理咨詢師/老師/教育專家,賜給一顆“靈丹妙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這是錯誤至極的想法。
要想教育好孩子,學校墻上寫著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朝一夕就能見到好孩子,這不現(xiàn)實。
▼
2 孩子不是竹?,不能任由父母掰彎
小時候,看過竹?(削掉竹子肉的部分,只留下竹青)匠人制作竹子工具,如簸箕、竹席、竹籃等;
很不理解,為什么匠人折彎竹?,需要多次操作,看起來大費周章。
他們先將竹?掰彎到一定程度,用火烤一下,再掰彎一點,再烤一下,如此反復,很多次,才能讓竹?順順利利彎曲。
匠人說,如果一下子改變竹子的形狀,用力太猛,竹子會斷。
現(xiàn)在想來,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用力過猛也會出錯。
而且,孩子不是竹?,不可能任由家長掰彎、弄直。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增強。家長們的感覺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
其實,這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慢慢長大,他們開始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
可家長們不明就里,越來越揪心。
長大的孩子,太不省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譬如早戀、逃學、交壞朋友。
一位母親告訴我,她無意中翻閱女兒的日記,發(fā)現(xiàn)女兒交了男朋友,于是她焦慮得連覺都睡不著。
15歲的女兒,喜歡男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當母親的,當年也許也會偷偷喜歡男生。哪個少女不懷春?
與其努力阻止孩子戀愛,還不如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知識。在信息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或許更有用。
▼
3 作為父母相信專家,更要相信自己
孩子出問題了,怎么辦?家長們,往往會著急忙慌,尋找外援。卻忘記了從自身入手,尋找解決辦法。
其實,任何一位專家都沒有靈丹妙藥,一招就靈。而且,我始終認為,對待自己的孩子,家長才是專家,因為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而家長的信任和耐心,才是孩子的“救命藥”。
暢銷書《創(chuàng)業(yè)維艱》的作者、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美國硅谷最令人敬佩的企業(yè)家之一,本·霍洛維茨,在他自己的書中,這樣寫道:
“母親第一次把我送到幼兒園時,我哇哇大哭。老師讓我母親放心走開,說幼兒園的孩子這樣哭很正常。
可是,當母親三小時后再回來時,發(fā)現(xiàn)我渾身濕透,還是哇哇大哭。老師解釋說,我一直哭個不停,所以衣服才濕成這樣。那天,我被幼兒園開除了。
多虧母親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人,否則,我也許永遠都無法跨進校門。當她身邊所有的人都建議她對我進行精神治療時,她依然對我充滿信心,直到我對這個世界不再感到惶惑、害怕為止,無論這個過程有多么漫長。”
無論外界怎么評論,做母親的都要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作為母親,應該要讓孩子形成這種認知:
“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
4 藥有沒有效,還得看熬藥的人是否做正確
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真得無法處理孩子的問題,需要尋求心理或教育專家的幫忙。
這沒問題,自己解決不了,請專業(yè)人士是對的。(完全依賴則不行)
但是即便專家給出了意見,最后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家長。
畢竟家長才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人,孩子的行為是否發(fā)生改變,家長最清楚。
印象深刻的兩位個案。一位是網(wǎng)癮,一位是小說成癮。這兩例個案采用的主要是行為治療方法,需要父母的監(jiān)督協(xié)助。
網(wǎng)癮少年沒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拗不過孩子的哀求,瞞著咨詢師讓孩子偷偷上網(wǎng)。小說成癮少年治療成功,得益于母親在一旁的監(jiān)督和提點。
所以,任何時候,家長都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
▼
5 家庭教育秘籍
1. 給予孩子做父母應該有的態(tài)度—即默默守護,而不是訓誡和懲罰;
2. 營造一個家,讓孩子覺得“家是最棒的”,“累了能想到回家”;
3. 在向著好的方向改變的過程中,孩子會反反復復,而且像蝸牛一樣慢,父母要給予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end>
好父母系列文章。
等等,其他請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