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荔枝微課,會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與家長朋友們探討幾個親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邀請您來傾聽!
1、孩子的問題,至少80%是父母造成的;還有20%大概與他的天生秉性有關。
2、面對孩子的問題,至少80%的父母是抓狂的,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3、處理孩子的問題時,至少80%的父母是沒有耐心的,希望“藥到病就能除”。
4、對于孩子的成長規律,至少80%的父母是沒有正確認知的,會誤認為自己家的孩子特別難搞。
5、關于親子矛盾,至少80%的父母,不愿意放低身段,蹲下來聽一聽孩子的心聲。
6、關于孩子的未來,至少80%的父母,是隨大流的,他們并不能“因材施教”。
7、關于孩子的人生,至少80%的父母,控制欲非常強,孩子一定要聽他們的。
8、關于自己的人生,至少也有50%的父母沒活明白,孩子憑啥要聽你們的呢?
為什么要做此類分享?防患于未然或者亡羊補牢。
在心理咨詢的時候,遇到的家長和青少年與我們平日遇到的已經有很大區別。這時候的家長一方面憂心忡忡、焦躁不堪,另一方面又痛心疾首,甚至也有對自己和對孩子的些許憤怒;可是這時候的孩子,往往已經與家長生出了很大的隔膜,不僅與父母情感疏離,而且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
已經發生問題,再來處理,是非常艱難的。
在這個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困難,或者說對家長們的考驗也是巨大的。其中的艱辛和痛苦,在《愛的奇跡》這本書中,作者已經非常詳細的描述了。
《愛的奇跡》并不是心理專家或者教育專家所寫。這是一本家長自己寫的書,而且也不是分享教育心得和成功經驗,而是記錄作者與妻子在和女兒的博弈中,那些灰暗、抑郁、沮喪、烏云密布的日子。
這一對家長,在女兒犯錯的過程中,所付出的所有耐心、勇氣和智慧,值得所有家長們學習。
可是孩子發生問題再來處理,終歸有點亡羊補牢的意味:一方面過程很辛苦;另一方面結果可能還未必使我們滿意。
因此,家長們若能夠在孩子發生心理和行為問題之前,多做一些學習和理解,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這就是我設計“好家長”系列課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