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我受很多大人的觀念的影響較大,認為二十五六歲就差不多該是結婚的年紀了。長輩那一代的人,不太擅長社交的都是媒人介紹,而和我交情比較深的長輩都是親切介紹成親的,大概都在二十五歲之前,嫁出去了。我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一樣,習慣用時間長度來考慮事情的。我會想如果我能活八十歲那么四十歲結婚應該不算晚吧,凡正也過了最佳結婚期和最佳生育期了,沒必要變成饑不擇食的處理貨。許多婚后發生的悲劇,都源于婚前識人不清。
戀愛本來就是一門生意,某種意義上是,而且市場競爭還很激烈,大家都想找到好的另一半,不激烈不正常。所以老是挑三揀四,不出手的人,最后生意一定做不成,情急之下,就會把自己當成處理品。女孩子,必須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樣的婚姻再結婚。晚婚也沒有什么,你自己經濟好很獨立,沒人管得住你。我的一個女同事問我:“你是不是受過什么刺激,不結婚。”我很驚訝,28歲沒有結婚的女孩子多了,都受過刺激嗎?女人,一般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所以晚婚得多,具體點,一個優秀的女人她的時間大多數是忙于專業或者事業了,給予自己的時間并不多,這也就耽誤了談情說愛了。再者,我們都是有很強的上進心,平庸的男士我們往往看不上,而所謂的精英男士又往往嫌我們事業心太強,缺乏那種小鳥依人的感覺,我們的收入比他們高,給了他們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