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大二門"生華"的后代,我爺爺是長子,他還有兩個兄弟,三個姐妹。
我爺爺大名"太元",他是個"苦命"的人。十幾歲就被他的父親支派當兵,明里是保家為國,實則是給這個大家庭盡義務。當了十幾年的兵,沒怎么摸過槍,應該是沒上過大戰場。二十來歲喪妻,家里丟下三歲的兒子沒辦法過活,他便扛著兒子上了前線,他的長官看他無奈,格外開恩放了他一條生路,讓他退到后方去。他迫于生計,他把心肝寶貝交給了別人,背景離鄉"倒插門",不得不改姓人家的姓,做了別人家的"招漢"。常年定居在別的村莊,一輩子沒有一個完整的家。老家里很多人不知道有這么個人。
在我的記憶里,他就是我家的一位過路客。一年四季回不了兩次家,匆匆忙忙,忙忙碌碌,馬不停蹄的趕場。回家也是坐下吃一頓飯,問寒問暖拉拉話就走了。小時候我常去他家里玩,他待人熱情,處事精明,為人豪爽,勤勞致富,在那里也有了他的幸福和希望。有一次,他在延川中學看了正在那里讀書的他的小兒子,然后,過來看我這個親孫子,走的時候偷偷摸摸給我兜里塞了一塊六毛錢,還說:"爺爺身上只有這么多了,你別嫌少,咋買上點菜票吃。"說罷,他帶著滿臉的無奈一跛一晃走出了學校的大門,沒想到他也是鐵骨柔腸的男子漢。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是那樣的凄涼和可憐。
他在別人家門生兒育女,雖然都是我的親人,但是他的兒女們一輩子兄弟姐妹心里有圪棱。他心里像鏡子一樣的透明,他惴著明白裝糊涂,顧了后妻還要管前妻家的人。七八年春上他得了病,心心念念想回家,父親用架子車把他拉到縣醫院看了病,在病危的時候回了他的老家我們的家,咽氣的那一刻心里仍然有放不下的事,他囑吒我爸說:"打折胳膊連著筋,無論如何都是一家人。你是大哥,一定要幫弟弟收回那條心"。有人不太理解他的人生,說他是個沒上過戰場兵。說他的一生茍且偷生太窩囊。然而他告訴我"這個世界能活著的人,就不冤枉"。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是一個無比熱愛和珍惜生活的人,他是個有情有義的男子漢,他是個不屈不饒的拓荒者,他到死也沒有說出自已心中的委屈和悲傷。
我家二爺叫"太和"。他與大哥的生活截然不一樣了。他在祖爺爺的家里是個"跑門外"的生意人。不一樣的命運就有不一樣的人生。早年他跟著祖爺爺走南闖北,馳騁商場,一身正氣,八面威風,身手不凡,一生剛強,為人仗義,處事大方。他是他父親的好助手,也是一位優秀的父親。他是我們大家庭值得驕傲的能行人。有一年,我家里斷頓吃不上,他看見我端著飯碗里的糠團子苦的吃不下去,呆呆坐在石臺上,他把自己碗里正吃的半綹玉米黃送給了我。記得那是我一生吃到最甜最香的五谷雜糧。他和大哥一樣也是一副鐵骨柔腸。他的一生既管好了自己的十口小家,還要照顧我們這個眾多人的大家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生活過的展堂。高高的身材,瘦長的臉龐,挺挺的鼻梁,一副洪亮的"男中音"嗓門,憨厚的模樣。說話直來直去,鏗鏘有力,做事周到具體,雷厲風行。不識字,明事理,能喝酒,愛交往,人緣好,會合作,有磁場,有霸氣。大家庭里的人和事都跟他商量。
我家三爺叫"太清"。是個正兒八勁的莊稼人。在祖爺爺的家里他是主管家里農活的好把式。一年四季統領著家里的男人們務莊稼作農活,樣樣精通精力旺,年年豐收有余糧,前屯子圪堆后屯子滿,二十四節氣心里藏,雖然他沒有讀過一天書,但是作務農活差不了樣。他絕頂聰明,不張揚,格子低,人勤快,愛清潔,會思量,大小事情自己扛。十三歲接過小送來的三奶奶圓了房,生了一個寶貝兒子,生命就在兒身上。兒子上學他跟著,每次上學他都要送,望子成龍的心里強。晚年,還當了幾年學校的大師傅,生性獨立愛要強。直到自己的兒子當了校長,他才回家養老了斷心腸。
別看他們兄弟三人不常見,事事務務總相幫。那幾年,我家里連續埋葬了幾位老人,我爸孩子多,勞力少,家里生活十分困難,爺爺們要錢幫錢,要糧幫糧,要人的時侯男女老少一齊上。我們大家庭里的紅白喜事,包括四季農活、孩子上學等日常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你幫他,他幫我,打水劈柴,作飯讓房,待人接客,各把一行,他們配合的天衣無縫,不用商量,無一掉隊,干活的時候總是爭先恐后的搶,"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弟兄"誰家的事情都一樣。三位爺爺靈活多樣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給我們做了最的好榜樣。團結就是力量,活人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至今我夢里頭還記得他們每個人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