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兒回來說:學校“教子有方”原創(chuàng)征文大賽開始啦!希望父母參加。
看似簡單的四個字,要寫出來不容易,家庭教育不僅僅有方法,更重要的是方法需要在愛的基礎(chǔ)上才有效。
這里的愛既不是滿足于物質(zhì),又區(qū)別于溺愛。這里的愛是真實的、純凈的,不帶一絲雜念。她能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緒不去指責批評。而溺愛只是在滿足父母內(nèi)心的需求,是一種過度的愛。
有了愛,還需要一些因素相輔相成:
一:家庭關(guān)系的核心是夫妻關(guān)系,而不是親子關(guān)系。
二、父母用愛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父母不要去干涉。
三、孩子是獨立的,不是父母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夢想。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他們自己。
四、教育的根本:“行為嚴格,態(tài)度溫和”。
在這些因素之上再去探討方法才會有用。首先孩子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引導。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先要去做。
你想讓孩子遠離手機電視。父母就不要每天抱著手機不放。父母做到了,孩子自然會做到。迷戀手機電視的心理源于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認同。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從游戲電視上尋找愛和認同感。
其次是共情,站在對方立場想起所想,感其所感。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從“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開始,當孩子認同你,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交流。
第三: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有界限,就是說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父母要相信他們能做到。孩子的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大的多。只有在孩子要求幫助時,才去協(xié)助他們。
第四:沒有人喜歡命令式口吻。同樣,孩子也是。如果孩子看電視正起勁,你大吼一聲:把電視關(guān)掉,去寫作業(yè)。我想就算他把電視關(guān)掉,去寫作業(yè),也不會認真對待。
你要把最終的選擇權(quán)交給他們?nèi)Q定。人人都喜歡做自己選擇的事。比如還是上面的例子,你可以說,你是再看5分鐘去做作業(yè)呢,還是看10分鐘去做。
實際上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是父母要去改變。根本在于父母情緒的控制,父母情緒穩(wěn)定孩子的表現(xiàn)一定不會差。如果經(jīng)常的批評責罵,孩子的情緒沒有釋放,很難長成你期待的樣子。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們都是學生,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父母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我們的教育理念來自哪里?這全部來自我們的原生態(tài)家庭。那么他們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嗎?
用一句話總結(jié):“父母需要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