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我一生一世,都待你好,請放心……”
“小青,不若我倆走吧!”
這兩句對白出自李碧華的小說《青蛇》,前一句是許仙在與白素貞相愛之初,對她許下的承諾,后一句是他試圖與小青私奔時所做的試探。
在李碧華基于“白蛇傳說”所作的這部新編小說之中,許仙褪去了所有民間傳說中的光環,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俗世小人,他自私、懦弱、虛偽、不忠……身上幾乎集結了一切人性的弱點。
這種顛覆性的創造對很多讀者而言無異于幻滅,但是我卻非常偏愛這本小說,因為《青蛇》存在的意義本不是為了給展覽千年的愛情故事鑲邊鍍金,而是為了將讀者們從遙遠的傳說拉回塵世,窺探現實中最真實的人性欲望。
在小說《青蛇》中,許仙并非一個正面形象,他只是一個精明自私,懦弱不堪的世俗男人,但是動了凡心的白素貞卻偏偏在蕓蕓眾生中一眼挑中了他。
李碧華說:“眼為情苗,心為欲種。”早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當白素貞在燈下初見這個眉清目秀、淳樸執著的窮書生時,她便愛上了,僅匆匆一面之緣,她決定以身相許。
白素貞自第一眼便認定自己同許仙有緣,而小青的一句話卻無意戳破了真相:“不是色相嗎?他長得不英俊,你肯要?”素貞無話。
意料之中地,許仙徹底在白蛇的色相誘惑之下淪陷了。許仙本是塵世中再尋常不過的凡人,自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性格軟糯。在遇見白素貞之前,他只是一介潦倒書生,卑微、憨傻,在底層社會中四處碰壁。遇見白素貞之后,許仙一下子走上了人生巔峰,愛情、事業雙豐收。
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一下子什么都有了,許仙明白,這一切全是素貞給的,因此他獻上自己僅有的溫柔、體貼作為回報。可是逐漸地,人人只知白娘子懸壺濟世,只道許仙是個吃軟飯的時,他開始變了。
曾經,白素貞為了與他廝守,甘愿步入世俗,操持事業,成為她的賢妻,可轉眼許仙又要她放下事業,從此致力于三餐菜式,四季衣裳。小青不能理解,姐姐修煉千年,就是為了來人間忍受這種無聊和寂寞嗎?她問姐姐:“男人有什么好?”可白素貞卻告訴她:“那是教人軟弱無能,萬念俱灰的快樂……”
青蛇不知世間情為何物,為了體驗姐姐所說的快樂,她開始模仿姐姐,對許仙做著姐姐做的事。許仙,來者不拒。
就這樣,白蛇和青蛇相繼用色相引誘了許仙,她們各自以為許仙落入了自己的情網,殊不知,三個人里頭,許仙才是最精明的那個。
一方面,他貪戀素珍帶來的物欲滿足和精神安定,另一方面,他也沉溺于小青給他的情感刺激與新鮮體驗。他明知姐妹倆是妖,卻依然愛完一個又一個,姐妹倆給他帶來的好處已經遠勝他的恐懼。因此,法海度他出家,許仙不肯。
李碧華借青蛇的視角道出了情愛表象下,真實人性中貪婪、丑陋的一面。在人類看似美妙的愛情之下,其實有太多關于欺騙與背叛的痛苦。
在小說《青蛇》的開篇,法海和小青是兩個沒有愛欲的人,只不過前者是因為克制,后者是因為懵懂。
在傳統的《白蛇傳》中,法海一直是一個堅定斬妖除魔、替天行道的老僧形象。但是在李碧華筆下,法海是一個三十多歲的青年形象:
他年歲不大,卻目光凜凜,精光攝人,不怒而威。眉間有若隱若現的金剛珠,額珠半沒膚中,有超然的佛性。
年輕的法海一直以來以替天行道為己任,心中無愛也無悲憫,只有秩序與蔑視,根本就無法理解白蛇和許仙的愛情。但是直到那一日,他與青蛇在林間斗法,竟因青蛇的引逗而情欲蕩漾時,法海猛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所對抗、鄙夷的東西竟出現在了自己身上。
法海近乎驚惶地咆哮:“此妖非鎮伏不可”,其實從那一刻開始,法海身上的 “佛性”已經漸漸被“人性”所感染。因此,在小說的最后,法海將產子的白蛇鎮壓在雷峰塔下后,卻遲遲無法對青蛇動手。
鋃鐺一聲,盂缽扔下了。他急速地,傲岸地,沉默地……逃避地,轉身走了。
法海最終出于私心和懦弱,還是放過了小青,因為他動了情,這時候的法海已經完全被“人性”支配。這是法海所面臨的幻滅,他到頭來發現自己和許仙一樣,在人性上如出一轍地自私、懦弱,令人鄙夷,曾經那“睥睨蒼生、替天行道”的信仰一下子成了笑話。
在小說的最后,法海完成了由“佛性”到“人性”的轉變,而小青也經歷了從“妖性”到“人性”的蛻化。在小青追隨素貞游歷紅塵之初,她本是無情的,她對姐姐說:“你是為了愛情而去,我,則是為了怕寂寞。”
無論是引逗許仙,還是誘惑法海,與其說小青是動了情,倒不如說她是出于不甘與好奇。在整部小說中,許仙和法海的出現加速了小青對“世情”的領悟,但是真正讓她動了人類感情的卻是姐姐素貞。
小青曾問白素貞:“姐姐,你對許仙的愛是愛,那我們五百年的感情是不是愛呢?”
素貞沒有回答她,但是小青自己的答案一直很明了。如果不是愛,她何以甘愿寂寞,也要讓姐姐和許仙終成眷屬?如果不是愛,她怎么不為許仙與她私奔而歡喜,只為姐姐難過?如果不是愛,她又何苦收斂自己的感情,逼迫許仙發下重誓?
在電影版的《青蛇》結局中,剛剛分娩的白素貞筋疲力盡,囑咐小青定要找到許仙。那時的許仙已經接受剃度,五音被封,可是小青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的背影,第一次流下了人的眼淚。而這一滴淚,卻是在為姐姐不值。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小青帶著許仙在大水中痛苦地嘶喊:“我幫你找到許仙了,姐姐,你回來呀,你不是讓我幫你找許仙嗎?”但是隨著小青看著姐姐一點點地在水面上消失,她轉身只對許仙說了一句“你應該和姐姐在一起的”,便一劍刺穿了他的胸膛。
讀過原著的讀者都清楚,李碧華在影視作品中對小說的結局進行了改編。在影片中,白素貞為了保護剛出世的孩子而犧牲,法海最后因為青、白二蛇而頓悟了佛法,懂得了何為慈悲。這樣的改編加劇了故事整體的悲情色彩,但是無形中給人以希望,因為白蛇的犧牲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升華,小青和法海的頓悟也讓人看到了隱隱的希望。
但是在原著小說中,白素貞并沒有這般悲壯的結局。在白蛇產子之后,法海立即將其收服,鎮壓于雷峰塔之下,白素貞在最后一刻告誡小青:
“小青,我白來世上一趟,一事無成,半生誤我是癡情,你永遠不要重蹈覆轍切記!”
小青帶著無限傷感殺了許仙,法海因為懦弱而放過了小青,為心魔所困,落荒而逃。其實到此為止,除了死去的許仙,沒有一個人真正解脫,沒有一個人大徹大悟。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朝代更迭,物換星移,白蛇在八百年后從雷峰塔中被釋放,重新回歸塵世,她裊娜著水蛇腰,又再次款款向自己的意中人走去。
小青勸她莫要重蹈覆轍,但是白蛇早已忘了八百年前的“教訓”,她只是告訴小青:“生命太長了,無事可做,難道坐以待斃?”
李碧華和徐克最終沒有把這樣一個結局拍進電影,這無疑是對觀眾最大的悲憫。世間多少男歡女愛,其實皆因寂寞、色相而起,這種人性中不滅的情感欲望被世人稱為愛情,用以消解生命本質上的寂寞、無聊。
說到底,世人所追求的,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的愛情,何嘗不是在追求白蛇口中那種教人軟弱無能,萬念俱灰的快樂呢?況且,這追求本是戒不掉的。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號@曉讀夜話,記得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