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
遏制校園欺凌 凈化社會環境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校園環境,使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但是對于涉世未深的在校青少年來說,法律意識淡薄,規則意識尚未充分建立,致使個別強勢在校生,不時由于沖動、任性、逞強對弱勢學生進行欺凌。輕者進行無故謾罵、毆打、索取錢物和飯票、強迫買這買那,重者致人死傷。呈現“頭領坐陣下令,打手奉命出擊”的圍毆場面。使受害者身心受到極大催殘。他們敢怒不敢言,為了躲避,有些學生不得不選擇輟學,在社會上流浪,給社會增添不安定因素。有個別家長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逞強霸道,不但不進行正面引導教育,而且還引以為榮,甚至還大力支持、鼓勵、縱容、唆使他們來歷練任性和狂妄。認為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不被欺負、才能干大事。老師發現后如果出面制止,這些學生受到批評后回家就“告狀”,家長就會無法無天明目張膽的到學校找老師“算賬”,甚至到老師家里謾罵、毆打、摔砸東西,造成老師也不敢管。這種惡習已經在學校、家庭、社會中造成極壞影響,這也助長了青少年學生的惡習,為了根除學校欺凌事件的發生,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教育部門在學校進行法制教育的同時,要指派專人做好學校欺凌事件的監管工作。如出現此類事件,執法部門對施暴學生監護人要進行重罰,嚴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學校要印制宣傳單發放給每一位學生及家長,并與學校簽訂責任書,明確從嚴從重處罰標準,保護弱勢學生免受傷害的有效措施,并附上舉報電話。
三、查處此類重大案件,責任要細劃,處罰要從嚴從重。在劃分責任時建議監護人承擔70%,學校承擔30%。
四、應該對有欺凌行為的學生家長進行重罰,輕者對家長課以重罰(罰金數量讓這些家長難以承受)賠償給受害人,重者可用法律手段對家長和學生進行查處。切記,要從重追究家長監護不作為或不到位的失職責任。對參與欺凌圍毆的施暴者,每個學生及家長都應該按照以上處罰標準執行到位。
感言:
其實無論是施暴者還是受害者,未成年人在這個過程中,都是受害者。有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而這些案件的緣由可能僅僅是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使施暴者養成霸氣十足的惡習,腦子一熱引起沖動,或因一些小矛盾證明自己的存在而稱王稱霸。校園里的惡語想向,拳腳相加,導致受害學生出現自閉癥,抑郁癥。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受害學生的忍氣吞聲,恰恰助長了校園“小霸王”及家長們無法無天的氣焰。
從社會的角度來講:青少年存在暴力傾向多和觀看網絡暴力視頻、家庭環境不和諧有關,家庭預防才是根本。我們總是說父債子還。但是在未成年問題上,就應該子債父還。要追究家長的責任。因為他們是直接監護人。你們如果不教育,那么法律就教育你們。你們如果意識不到問題,法律、法規就對你們實施制裁。
對學生和老師進行必要的事前預防教育,讓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現象不再發生。學校首先應建立暢通渠道,定期排查潛在誘因,為學生提供隨時可觸及、隨時可獲得、隨時可信任的幫助,防患于未然。
社會力量的綜合介入迫在眉睫。聚合社會的各方力量,來幫助未成年人。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家庭、司法、學校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構建“寬容而不縱容”的防范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盡快遏制學校欺凌事件的頻發,才能還學生一片藍天、還學校一方凈土、還社會一個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