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夢到汴梁
作者/王瑞敏
手釋長卷話汴梁,宋末美景醉心房。
一縷思緒隨風遠,千載追憶夢中藏。
青山隱隱碧水長,故國神游意彷徨。
孰料箏繩拴不住,千年一夢到汴梁!
素來喜歡古時的人文風情,更向往古人的時光,前些年因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專赴開封,拜過大相國寺、翰林碑園、州橋明月、汴水秋風,印象業已淡薄,而對清明上河園記憶尤深,雖是一個仿制的大型旅游休閑主題公園,但確實呈現了宋代的市井文化民俗風情,汴梁因為這清明上河園而別有意義。就在今天中國館(中華藝術宮)依然日日以動態的方式讓《清明上河圖》綻放風情,看圖,觀動景。以后來過好多次,每次都覺得別有風情。
憶往昔,鐵塔行云相國霜鐘,鼓樓中心巍然聳立;看今朝,高樓林立商業繁榮,古都意蘊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龍亭湖畔綠茵環繞,別出心裁的將河湖連接在一起,龍船在河道中穿城而過,游歷了千年的歷史;以前的御道變為了御街,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城墻下晨練的身影,午朝門廣場抽打的陀螺,龍亭湖畔轉著抖著的空竹,一句句經典的豫劇唱調,這個城市的居民用自己最日常又最特別的生活方式,在傳承著古城千年文化;鼓樓夜市也成為了美食勝地,叫賣聲、討價聲、贊嘆聲此起彼伏……望著這番情景,誰說古今不能共通?誰說古今不能融匯?在開封,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清明上河園主要建筑有城門樓、虹橋、街景、店鋪、河道、碼頭、船坊等。園區按《清明上河圖》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現宋代諸如酒樓、茶肆、當鋪、汴繡、官瓷、年畫等現場制作;薈集民間游藝、雜耍、盤鼓表演;神課算命、博彩、斗雞、斗狗等京都繁華街市風情。三千八百米汴河,一展半園碧波滿目情。張擇端紀念館:一卷長畫傳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走進大門,繞過一座前有張擇端站像、后有清明上河圖傳奇故事浮雕的影壁,便是公園的主題廣場。廣場中央的池水中浮動著一只宋代木船,船上桅桿高聳,云帆高掛,象征著宋代繁忙的漕運和高超的造船技術。
行至在東京食街,品味開封桶子雞、套四寶、三鮮蓮花酥、五香風干兔肉、五香羊蹄、醬瓜雞丁、菊花火鍋、大京棗、羊肉燴面、雙麻火燒、芝麻翅中翅、花生糕、黃燜魚、鍋貼、羊肉炕饃、炒涼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肉湯、四味菜、東華乍、鍋貼豆腐等等(我一吃貨,見了美食兩眼放光,且待我大快朵頤一番,嘿嘿)。偏這炒紅薯泥咋就吃不著,哎,留個念想吧……
言歸正傳,諸位看官請隨凌月且賞且拍。東京碼頭:再現宋朝舟船云集,漕運繁忙的情景,濃縮《清明上河園》中人物與風情,將巨幅長卷呈現。民俗街,游客在此選購宋代氣息濃郁又有珍藏價值的古玩字畫;東大門:開園儀式是每天都要演示的“必修課”,上午九時,馬隊分列,盤鼓造勢,包公率領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護衛自柵門里快步迎出,向諸位抱拳施禮;每天的真人武打演出可達70多場,如《包公迎賓》、《王員外招婿》、《岳飛槍挑小梁王》、《大宋· 東京保衛戰》、《燕青打擂》、《宋朝也瘋狂》(宋朝的皇帝手持話筒與今人對唱共舞,玩兒的不亦樂乎)。游人可換作宋裝,手持宋幣和店家討價還價,感受古人的生活習俗,與古人把酒言歡縱情高歌!
清明上河園不僅再現了《清明上河園內活動圖》,而且把歷史活化,晚間的水上實景大宋風情歌舞《東京夢華魂》,更是把穿越千年歷史的游園活動推向高潮。由梅帥元創意,張仁勝執導,是《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的歷史再現。通過經典宋詞和畫卷的串聯,構成對開封古城輝煌歷史的追溯。運用耳熟能詳的經典宋詞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的歷史畫面,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汴梁的盛世繁榮。
至今已有千年,開封的榮耀與衰落并沒有被淹沒,反而在《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得到了形象、詳細地記錄。在張擇端那幅長達5米多的長卷上,亭臺樓閣,勾欄瓦肆,漕運虹橋,城闕通衢,勾勒出一幅盛世景象。在宋都繁華的親歷者——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如此寫道:“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遙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近與親戚會面,談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論其風俗者,失于事實,誠為可惜,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真切地記錄了當年東京的風俗民情。
這一晚,專為《大宋·東京夢華》而來,這一晚,恰逢中秋月圓,鋪席之家登月臺,賞月飲酒,闔家歡!在開場第一曲的《虞美人》中,小男孩身穿西服,手捧菊燈從觀眾面前走過,輕輕放進水中。最后一幕《水調歌頭》,小女孩手捧菊燈并將其還給了小男孩,寓意歷史的傳承。這項演出是由八闕經典宋詞和一幅《清明上河圖》串聯的畫面,熙熙攘攘的宋代市井風情、東京汴梁的繁榮與奢華、萬國來朝的氣勢、戰爭的悲壯、祝福的寄托,整場演出是“鬧”、“靜”交錯的大寫意的水墨畫。傳頌雋永的宋詞,代表了東京的市井生活和社會風貌,有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蘇軾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柳永的《雨霖玲·寒蟬凄切》,另外還增加了詞一首《浪淘沙·詠汴京》,以吟誦的方式表達國人的自豪感。
序·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悠揚清麗的歌聲乘著夜色而來,晶瑩剔透的菊花臺徐徐綻放,曼妙舞姿在光影中交錯,念想中的北宋,以這種方式在水面上與我們重逢。當琵琶聲劃破夜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朵盛開的菊花緩緩飄入,慢慢盛開,藏于菊花臺中的妙齡女子翩翩起舞。絕妙的開場從來都是如此不動聲色就能把你吸引,展現出一個舊王朝的衰落與宋王朝的興起:
第一幕·《醉東風》 北宋盛景的畫面緩緩打開,汴河上繁忙的漕運盛況,街道里宋朝百姓忽現,這邊在噴火斗雞,那邊來了一群人踩高蹺,勾欄瓦肆,汴河湖畔,夾雜著纖夫號子的繁華市井,重點還原東京市井車水馬龍的景象,營造了燈海輝煌、熱鬧華美的場景,成為中國歷史記憶中永恒的印象。
第二幕·《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熱情的商販,熱鬧的雜耍,迎親的隊伍,結伴相游的才子佳人……一幅盛世速寫,令人心馳神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您說,這里是盛世北宋,還是秋日開封!
第三幕·《蝶戀花》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踏水而來的綠衣少女,點點水花悄然綻放,似是凌波仙子翩然下凡,冷若冰霜,可秋千上的笑聲,卻又盈盈可愛。您說,東坡先生寫這首《蝶戀花》時,該是多么浪漫的場面啊!
第四幕·雨霖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詞與曲、景與情、聲與色……滲透融合,如夢如幻…… 凄婉迷離的《雨霖鈴》被舞者演繹到了極致。這一幕,不管是音樂還是畫面,都是我的最愛,也是觸動淚點的一幕!
第五幕·《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請看,“穆”字大旗獵獵飛揚,策馬而來的巾幗英雄沖鋒陷陣,戰鼓如雷,駿馬似電,令人熱血沸騰。且聽,這首詞,用的是河南豫劇的唱法。
第六幕·《滿江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百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炮聲隆隆,就在眼前的水面炸開,火把從線到片,最后蔓延到整個城,岸上兩軍交戰,水上炮火連天,遠處的亭臺樓閣到處是一片紅色的戰火,將古戰場的壯烈還原到眼前。明明知道是演出,仍為慘烈的戰爭感到痛苦和悲傷。感謝,我們生活在一個祖國強大的和平年代!
尾聲·《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彎新月升起,天地之間像是打開了一條時光隧道,從時光深處,一位宋代的小女孩乘舟緩緩駛來,宋代的小女孩和現代的小男孩相遇了,男孩拉著女孩執手相看,好像在說,“你看,千年之后的世界是這樣的”。瞧,女孩手中的燈,正是開篇男孩放的那一盞,用小菊燈串聯古今,勾勒出一個完美的夢境,有詩意更有深意。一湖煙云散去,一個輝煌的王朝,從歷史深處走入一幅偉大的畫卷之中,遠處傳來的淺吟低唱,給人以歷史輪回的無限感嘆,曾經照亮過北宋的月亮又照亮了今日的開封!
最后以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結束。紅色的月亮靜靜躺在水中,與廊橋樓閣等元素組成了一幅壯觀的景象,經典,傳神,令人回味悠長。以南唐后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暗示大宋王朝的開始;接著一幕是北宋汴河漕運的熱鬧場面;然后是清明踏青,秋千上的少女打著紅傘,勾畫出了一個清新明朗、春意盎然的畫面;緊接著是宋代詞人柳永的愛情故事,營造出情人之間難舍難離的凄美意境;又是萬國來朝的盛世、戰爭、楊門女將、滿江紅。最后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歌曲中,載著千年的祝福和千年的輝煌,走向現代!
繞著方圓幾里的燈光閃爍的湖面,既有金戈鐵馬戰鼓聲摧,歷史懷古尋根問祖,又有和平年代的生活樂趣,群臣早朝皇帝出巡,最動人的是現場版的清明上河,一葉扁舟一湖蓮,咿咿呀呀唱出古韻古味,頗有些蘇州滄浪亭的園林版《浮生六記》的雅趣…《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或坐或走,觸手可及,讓人驚喜莫名,帶您夢回東京……一夢經年,有淚如傾。跨越時空尋找一個盛世王朝,痛哭歡笑相馳而行,豪放婉約依存并舉,這一夢似真似假幾疑穿越時空。只有一點,我個人認為,開場前拍賣字畫那一幕,有些煞了風景!
如果初到開封,第一印象肯定是“破”,開封人則認為這是一種古老的象征!你看:低低的臨街房,上挑的屋檐,木制的窗欞,發黃的窗紙都在暗示你,這座城市背負了沉甸甸的歷史。開封人說呀,無論你拐進哪個胡同哪條街,永遠都不會迷失方向,因為每條巷每條街都是相通。置身于這些歪七扭八、時窄時闊的巷子胡同里,“豆芽街”“行宮角”“雙龍巷”……一聽就帶著濕漉漉的歷史感,畢竟現代人很少會用這么古樸的名字為街巷命名。不過,這些名字還真是貼切得緊吶!
人說吃在開封,開封人可算得是愛吃、會吃。傍晚時分,漫步到鼓樓夜市,遠遠就能聽到人聲鼎沸的熱鬧,聞到垂涎欲滴的飯香。三步并作兩步,瞧,有第一樓的灌湯包、餛飩、黃燜魚、鯉魚焙面…各式各樣讓人食指大動。就拿鯉魚焙面來說吧,這可是道招牌菜,比發絲還要細的面條下覆蓋著黃澄澄的魚,光是看就讓人饞涎欲滴,吃到嘴里,那美味,嘖嘖;開封可玩的地方也多著呢,繁臺春曉、鐵塔行云、金池過雨、隋堤煙柳、萬歲山公園等等等等,這些地方原是大宋繁榮的見證,可惜真正的古物都已經被埋在地下了!不過還好,現在看到的仿制建筑也能帶著我們的思緒飄向古老的年代去感知歷史。
尤其是走進清明上河園,真是一朝步入夢境,一日夢回千年。它仿照清明上河圖而設置的布局,仿古的建筑群,穿著古裝玩雜耍的人,再加上“絲柳欲拂面,鱗波映銀帆,酒旗隨風展,車轎綿如鏈”的古風神韻,更是讓人有種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不論是破舊城墻邊上的斗雞遛狗還是胡同小巷里的談天說地,不論是在龍亭里的思接千載還是在鐵塔湖畔的閉目養神,都讓人不由得放緩了腳步。這下你知道生活在開封,將是多么有趣了吧!
當時光倒退一千年的時候,無論從世界的哪一個角落看東方,最后的目光都會投向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大宋王朝的都城開封。那時的京城開封,青樓畫閣、茶坊酒肆、勾欄瓦子,比比皆是。燈火通明的繡戶珠簾中飄蕩著管弦絲竹,一曲曲,柔婉纏綿,百轉千回;一首首,字字清脆,聲聲婉轉。
如果人間有理想國,必然是《東京夢華》里的汴梁。一切就是盛世的模樣: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商鋪稠密,物品豐足!我曾細細讀過孟元老的文,無比的偏愛《東京夢華錄》,沒有故事卻滿足了我所有關于城市的想象,每每細讀,都能感受到作者娓娓道來那個他活過的人間仙境。我亦隨他徜徉在汴梁一夢里,與宋人露著幸福迷醉的神情,不愿醒……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是筆記體散記文,可以說能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交相輝映。這本書以文字的方式追述北宋都城開封府的城市風貌,王公貴族和庶民的日常生活場景,簡練而生動,實在是一本文史經典也。這是一種“往事并不如煙”的閱讀,除了復活一種古典的情懷之外,也讓我們對古代的生活多了一種可能的想象和了解。一些敘寫充滿了動人的趣味,它豐盈了教科書上那些風干的歷史知識,從此讓我們的心多了一份對生活的柔情和激情。
年年載載,物是人非,今再讀《東京夢華錄》,有感于宋人之風貌人情,古樸的建筑、別致的游船,朦朧又迷人的夜色,璀璨的燈籠、精彩的演出……每次游清明上河園,總能多一些不一樣地體驗。在此,借李白《把酒問月》感古惜今: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作者介紹
特此聲明
主 辦:
智泉流韻文化傳媒
協 辦:
主創人員
總編輯: 郭進拴
主 編: 李建設
執行主編:郭方向
副 主 編: 郭向敏
責任編輯:張 瑞
張婉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