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知乎上有熱搜---一個三十四歲的歸國留學單身女性,用自己的行為藝術在上海一個長達十年的相親的廣場上,把自己當作試驗品,拍攝了一組《順從的幸福》的攝影作品,整個視頻不太長,大概就是五分鐘的樣子。
剩女這個話題引發了我的好奇心,趕緊搬了一個小凳子,仔細的把視頻從頭到尾看了三遍。
“被侮辱了十次” ,沒看到啊?只看見一群叔叔阿姨焦慮又慌張的各種對于婚戀市場的定意,抓了一個又一個的備選人物對號入座。
選材也不怎么扣題嗎?沒看到啊。畢竟全程能夠代表她的婚戀市場的適齡未婚男人沒一個出境,這些叔叔阿姨們對她任何評論都沒有用啊,又不是他們娶她?
我還以為我自己理解能力有問題
于是在我細細閱讀了前十頁的評論
那簡直是無數條有魔力的評論啊,推導嚴謹,證據確鑿,一步一步歸納總結,深入淺出。讀起來自帶rab饒舌押韻的節奏。
基本都在diss這個女主。哇,簡直是條條引人入勝,根本看得停不下來。其中有個網友特別來勁-------如果我們把相親看做是找工作,你說你要招一個月薪兩千的流水線工人去哪里招?要在露天交易市場、工廠集中區啊;招一個月薪兩萬的程序員去哪里招,要在LinkedIn,985大學校招啊;找一個年薪100萬的manager哪里去招,當然是獵頭啊。。。
這位美女去獵頭公司招一個月薪2千的流水線工人,那對方還不得把你當怪物看? 然后你還把對方驚訝的表現記錄下來寫成新聞。這不是顯得自己傻么。
還好人民群眾的智商不傻,只是感覺這樣嘩眾取寵的行為實在是讓人不吐不快。但是透過火熱的話題,我真的想說這種嘩眾取寵的”歧視”真的還不算歧視。畢竟主人公看來也不夠美,學歷也不怎么高。
我現在來講個真人真事兒,三高的大齡女性(高顏值,高收入,高學歷)相親,經歷了怎么樣的侮辱
這件事得從一個姑娘相親開始說。她很美,34歲,投行女,高學歷。為什么沒有結婚?咱們中肯的來說做投行的人都比較鋒利,對,確實缺少小女生的嬌嗔。和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唐晶比較像,后來男朋友被另外一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帶走了。從此一別兩寬,各自安好。
當她積極的做好接納新一輪感情的時候,結果相親之路無比坎坷。一般人把一般條件的不敢給她介紹。而條件好的呢,在收入上和她能匹配的呢,真的為數不多。一年的時間,總共也就相了三次親
第一次,通過工作結識了一個成熟男性,感覺良好,領導在中間作媒。因為長得美嘛,一般人總是有點耐心的。結果相處了一陣子,一次約會吃飯在衛生間無意之中聽見這個男性和朋友之間的肺腑之言:大概是先相處相處可以,深入一步要慎重,投行女啊,投行不是一般的亂啊。你看她年紀輕輕履歷一把,又長的這么美。肯定是有故事的,不知道日后會不會做接盤俠。當時她一口氣強撐著沒有表露出來,回到家大哭一場。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次,通過高端俱樂部認識了一個民營企業的管理人員。對方上來一看長得美啊,真是美。收入高啊,比他這個鉆石王老五還要高。身材好啊,大長腿。肚臍以下全是腿。高學歷啊,幽默風趣有見識。相親對象當下就像非誠勿擾里的男嘉賓,心里的小燈泡全亮。恨不得當下就把姑娘帶回家。可是這個男生,確實是比較浮躁。可能是行業的問題,自我感覺特別良好,蜜汁自信啊。(這說明對于男性來說,他們認為自己的競爭力基本都在收入高上。只要收入高,就覺得自己特別有市場)然后各種約啊。可是實在不巧,回去后姑娘上了一個項目,累得筋疲力盡,每天只睡倆小時的狀態下,實在騰不出什么精神分心。沒多久就收到了男士發給她的轟炸式的短信。僅僅是沒有表露出對該男性充滿了積極的熱情,打擊了這個自認為自己特別優秀的男性的自尊心。
高潮就來了---他懷疑她同時相著幾個人相互做比較。他懷疑她敷衍她。他懷疑她是人家的小三。他指責她這么大歲數還裝?長得在美你也是84年的,94年長得美的小姑娘一大堆等等
然后姑娘就把這位相親對象拉黑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有過前兩次的經驗,第三次姑娘就放聰明了點。相親的時候,把自己的收入,職位都折了個半。遇見的這個男人和她一般歲數,確實是有素質并且很正直的這種。吃了幾次飯以后,這位男士很委婉的跟中間人提出,他沒有非常著急結婚的打算。但是女生年齡和他太相近了。害怕萬一談一陣不合適耽誤了女方的時間。讓女方慎重考慮一下風險再看看要不要繼續相處。
你說你不打算結婚相什么親呢?然后,也就沒有然后了。
聽說后來姑娘還陸續見了ABCD。
最后,她把在工作上有能力一下找到癥結的水平用在了她的相親之路上。她發現她所認知的自己,和她相親對象認知的自己。完全有著本質的差異。相親的過程,本來也是兩個人透過現象match本質的過程。
于是最后的最后,她摒棄了精英圈子,相上了一個很有學識的大學老師。雖然從事的工作,硬件條件相差甚遠,可是兩個人精神世界無比愉悅。也算是一個愉快的happy ending。
但是通過這個個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婚戀市場上對于優秀女性的歧視,往往還真不是什么大齡?真真的侮辱也不是什么代價而沽,被人挑選。更不是像網絡上有些人說的那樣,許多女性過于虛榮,非常苛刻的追求條件。想要找個合適的相親對象,總是能找到的。可是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工作能力越來越強。她們在婚戀市場上的被歧視的最主要原因-----是相親對象不肯相信這位女士如此美麗又能干,學富五車,風趣幽默還能被剩下。他們總懷疑這么優秀還留在婚戀市場上是由于有別的原因;又懷疑她們在經濟上獲得的一切有別的來路;又或者他們認為這樣優秀的女生非常之難搞,不愿意付出多余的精力。
亦舒說過,一個女人要是到了中年,如果能有聽話的孩子和體貼的老公,真的不能要求更多了。聽聽這上一世紀的優秀的新女性尚且如此評論,難道在婚姻的道路上,女人確實比男人走的更艱難?
不過幸好現在社會昌明,絕大多數的女性由于精神和經濟的獨立,已經不再把完成一段婚姻關系當成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了。越是優秀的女性,反倒是越能拋開所需要的物質條件以及穩定條件,從而純粹的追求精神上的共鳴。
或許就像鐘麗緹說的那樣,如果你保養的好,沒準你老公今年在高考?當然現實社會可不像娛樂圈,畢竟也不是人人能做到像鐘麗緹,賈靜雯這樣的實力,稍作休息就逆襲。
可是盡努力讓自己活得好點總是沒錯的。一個做人口統計的博士跟我說,25歲左右的時候,女性婚配率婚配的總站比是差不多的。但是到了三十五歲左右,沒有婚配的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主要原因是這個年齡段,男性在高等教育的總人比例低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總人口。但是到四十歲左右,男女婚配比例再次達到平衡。這說明失婚人群也并沒有那么多,所以在沒有遇見結婚對象的日子里,千萬也不能虧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