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計3739字,預計閱讀時長10分鐘
大廚最近開通了公眾號,會分享一些學習和職場的干貨長文給大家,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多多支持。
七夕剛過,我以為我看到的會是滿屏的秀恩愛。
但在后臺看到的卻是滿屏的抱怨。
稍微總結了一下,發(fā)現(xiàn)大家的留言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他/她為什么沒有送我禮物,但是我卻用心準備了;
我想考研/出國,他那么不上進,我們之后會不會有隔閡;
他的工資卡沒有交給我保管,上交他媽了;
孩子從出生都是我在管,我在花錢。。。。
然后一不小心,又看到一個新聞: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了一個數據:
中國單身人口有2.4億。
根據統(tǒng)計數據,離婚率十五年來持續(xù)上漲,
創(chuàng)歷史新高。
與之相對的,是結婚率一直在下跌。
我不止一次看到大家的簽名是:“單身一直爽,一直單身一直爽。”
這折射出的是婚戀觀的巨大變革。
比起兩個人在一起時候的種種束縛,現(xiàn)在大家更想要的是自由與獨立。
你為什么開始恐婚了?
經常有粉絲和我說類似的話,
“我一個月1萬左右,父母買了車,給我付了首付。我自己還貸不到3000元。剩下的除了吃喝買衣服,還能剩下點。我為什么要看另外一半的臉色去消費?”
很多時候,婚姻就是希望能夠團體作戰(zhàn),抵抗風險。
可現(xiàn)在女性學歷高,能力強,有了自己的事業(yè),自己就能撐起一片天了。
所以優(yōu)秀的剩女群體越來越大,印證的是那句話:
“我不是結不了婚,而是不想結婚。”
經濟上的獨立與人格上的自主讓女性無需依靠男人,就可以過上優(yōu)渥幸福的生活。
那為什么還非要選一個男人將就呢?
我想要的自己都能得到,我得不到的你給不了我。
到了這個層次,婚戀就只是一個雞肋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另一方面,還有很多人對愛情與婚姻有著嚴重的“恐懼癥”。
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日常恐婚系列”看多了。
青年男女的心態(tài)在“口嗨型戀愛”這個熱詞上暴露無遺。
嘴上說著想要甜甜的戀愛,但是既不去追求,也不接受別人的追求。
有時候想戀愛,但更多時候是覺得單身就挺好,完全就是過過嘴癮。
我一朋友,和女朋友異地戀8年,我們都替他們兩個人感動的不行。
聊天時還動不動就說起:
“知道我有個朋友嗎?兩個人高中同學,異地多年戀愛,海陸空各種票都買過!”
可是他們結婚半年就分開了。。。。
一問,說兩個人在網上談戀愛習慣了。真正住在一起反而各種不適。
單身就是一個舒適區(qū),的確會讓人上癮。
在荷爾蒙的作用下,喜歡一個人是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長久的喜歡一個人,大部分人都沒有信心。
尤其是看過了那么多一地雞毛的瑣碎與爭吵,更讓人對一段持久的感情缺乏信心。
一段感情意味著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去跟另外一個人磨合。
而磨合的過程,往往會磨掉一個人的個性與棱角,為了對方把自己變得血肉模糊。
這么一想,望而卻步的人完全可以理解,“算了吧。是游戲不好玩?還是電影電視劇不好看?還是工作不夠忙?”
但事實上,愛情與婚姻還不至于可怕到這種程度。
接納另外一個人的時候,必然伴隨著一些自由的消亡,可人的目光不能一直盯著那些消亡的東西,更要去看那些新誕生的東西。
婚姻的價值大于付出,
是很多人的結婚理由。
“婚姻是墳墓是真的,七年之癢也是真的,以前看著特別好的一個人,到現(xiàn)在只會讓我覺得面目可憎。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跟他相處了。”
所以你知道哪種離婚的原因最高嗎?
出軌?小三?
不!是生活的瑣事。
有一個很多人都會產生的誤區(qū):
熱戀過去之后,感情歸于平淡才是正常的。
“都老夫老妻了”這句話成為了很多婚后感情平淡的擋箭牌。
將自己的愛情寄希望于一紙契約,就像搭伙過日子一樣,契約不可靠了就散伙。
可是在這里,我不得不說:
熱戀期或許可以靠荷爾蒙維持,但是熱戀之后的平淡期,
荷爾蒙的作用消失了,就越需要去用心經營。
有人說,婚姻是有保質期的。那么這時候我就得加上一句話,婚姻也是需要保鮮的。
《飛屋環(huán)游記》
那么說說我是怎樣給感情保鮮的
第一, 婚后,我們依舊在試圖給對方制造浪漫。
節(jié)日和紀念日是肯定不會忘記的,我知道他會給我準備一些驚喜,我也會精心給他挑選禮物,不論價值多少,重要的是這份心意。
其實以我們的“私房錢”來說,自己買這些小禮物也不是多大的負擔,想買就可以自己買。但是相信我,另一半送出的禮物與自己買給自己的禮物意義是不一樣的。
第二,對方付出了什么,我們看到了,都會給彼此鼓勵和夸獎。
對另一半的付出抱著理所當然的態(tài)度,是感情的大忌。
有的全職主婦抱怨說:
“我老公一回家,什么事情都不做,
讓他帶一下孩子他就說累。
可是也不想想看,我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多少?
我一天到晚轉得跟一個陀螺似的,
就沒有停下來過!”
我能夠理解她的想法,也能理解她丈夫的處境。
人到中年,職場的困境越發(fā)明顯,心態(tài)就會越來越焦躁。
這時候家庭的瑣碎壓上來,更讓人喘不過氣來。
于是抱怨、指責也就產生了,
“我工作這么累,就不能體諒一下我嗎?
但能不能讓我好好休息一下?”
可是全職主婦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偌大的房子需要打掃,孩子上學要接送,做的飯菜要符合一家子的心意,洗碗洗衣,還要輔導孩子的作業(yè)……
看起來沒有一件是大事,可事實上這些雞零狗碎就能占去一個人大部分的時間,特別容易讓人疲倦。
看了這么多,大家應該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了:雙方都對這個家庭有很大的付出,可是雙方都覺得自己才是最辛苦的那個,沒有理解,也沒有感恩。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和諧才奇怪了吧?
在彼此都很辛苦的情況下,去贊同和夸獎對方做的事情,至少能給對方帶去精神上的慰藉。
“夸夸群”為什么能應運而生?
就是有時候我們的生活缺少這種肯定。
那么把這種夸獎?chuàng)Q成自己最親密的人來做,不是更有效果嗎?
前一陣看個日本節(jié)目的熱帖,一些姑娘被夸好看,結果50天之后真的變好看了:
被人肯定,真的很重要。
不管多小的一件事,我們都喜歡互夸。
友人聽到了說我們太夸張,有點肉麻。
可是我想,感情中加入多少肉麻,都不會肉麻的,不是么?
第三,適當秀恩愛。
以前有句話叫做“秀恩愛,分得快”,這顯然是一句無稽之談。
我這里說的“秀恩愛”不是心里苦,對現(xiàn)狀不滿,還要強顏歡笑,對著親戚朋友、對著鏡頭說我們很好。我說的“秀恩愛”,是指心里有多少糖,就要表現(xiàn)出多少甜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長了,會想要追求一種穩(wěn)定的感覺,也覺得自己變得穩(wěn)重了,在小年輕面前秀恩愛?那多不好意思啊!
結婚幾年,怎么大部分人表達愛的能力反而退化了呢?
“老夫老妻”本來的意思是感情深了,很多事情可以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來表達,默契也大了,但這絕不是代表感情就可以不表達了,甚至“反向表達”了。
都說人們會傷害的往往都是最愛自己的人。
同樣的道理,有時候覺得這些話對親密的人說就無所謂了,反正對方能理解刻薄背后的感情。
這不對,有默契不代表有了讀心術,愛還是需要正面的表達。
我們“秀恩愛”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因為感情好,就想這么做,就想讓彼此了解自己的心意,別人的眼光反而不重要了。
懂保鮮者得婚姻。
曾經有一個很火的韓國廣告(《30天的承諾》),展現(xiàn)的就是現(xiàn)代的婚戀問題:
妻子辛辛苦苦在家操持著一切,但不可避免地與丈夫日漸疏遠,丈夫終于對她說了“離婚”。妻子就說:“可以,但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你都得聽我的話。”
丈夫出于愧疚答應了。她的要求就是,每天睡覺前,要對她說晚安,出門前,要給她一個吻等等——這些行為,在他們的感情正好的時候每天必做,可是不知在什么時候就消失了。一段時間之后,妻子對丈夫說:“好了,我們可以離婚了。”
但是此時丈夫已經后悔了。
一開始他這么做或許是因為這是妻子最后的要求。可是后來,這些行為喚醒了他心中的愛,這些事情已經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倦怠期沒有讓愛徹底消亡,但愛被生活的瑣碎埋在了內心深處,已經無法生成任何火花。妻子的做法無疑是聰明的,沒有歇斯底里地鬧騰,沒有一個勁兒地闡述自己過得有多辛苦,她只是將表面的塵埃拂開,讓丈夫自己看見自己的心意。
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戀愛或者分手,當然都是出自個人的意志。
我既不是勸和黨,也不是勸分黨,只是覺得不管是哪種選擇都應該慎重考慮,這才是對自己與他人的負責。
如果真的覺得分手或離婚才是唯一出路,那你完全可以像上面這個例子一樣選擇。
不過如果是在生活的消磨中減退了愛與激情,在做出選擇之前,不妨試試看,深挖一下,也有愛的驚喜。
有時候我也有點羨慕單身的自由,但是婚戀的甜蜜依然讓我覺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