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問我這么一個問題:智商和情商,哪個更重要?
我的回答是:財商最重要。
這輩子你可能考不上一個好學校,也可能不會結婚生子,但是你不可能不跟錢打交道。
在前面的推文中,我也有跟大家聊過金錢觀的問題。
比如消費觀:生活管理 | 不要讓“金錢”影響你的自信!來聊聊我的消費觀
大家的反應都挺熱情的,同時也有挺多困惑:
總是存不了錢怎么辦?
月薪低要怎么存錢?
有沒有什么理財的好方法?
說真的,從這些反應能夠看出來,財商教育的缺失很嚴重,父母很少教我們要怎么對待手上的錢,大家(包括父母)都是靠自己吃虧長心眼,靠自己摸索的。
畢業以前完全不需要為錢操心,每個月按時收到爸媽打來的生活費,哪有什么理財?隨便花隨便用。可是畢業了之后,才發現處處都要用錢,處處都缺錢。
這種教育模式一代代傳下來,就是讀書時別談錢,俗;工作后恨不得你一夜暴富,不然就是沒本事。
這就造成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理財”。
別擔心,這不是廣告。我這里說的理財,也不是純粹的投資、炒股之類的,而是你用錢的思維和方式。
比如我最近在追《三十而已》,就發現了一些很常見很普遍的錯誤財富觀念。
王漫妮是個滬漂,想要在上海扎根,但是她就是一個普通的月光族,給爸媽打完錢,給房東交完大幾千的房租,就沒剩多少錢了。
難得去一趟郵輪旅行,知道行政艙不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范圍之內,還是要刷爆信用卡,吃好喝好玩好體驗一下。
王漫妮映照在現實中,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模樣:女人嘛,總要對自己好一點;女人總要擁有一個……
這些精致窮的陷阱,你是不是也踩過?為了所謂的體驗感,不惜欠花唄、打白條、欠信用卡……
再來看看另一個女主角顧佳。
顧佳信任太太圈的人,覺得人家手里撈到的東西不管怎么樣都是好的,沒審核資質就迫不及待地簽了合同接手茶廠,其實等待她的就是一個大坑。
“這個一定會賺錢的。”
“這個是我的獨家消息,有可靠渠道的,要是不投你就吃虧了。”
你可能聽說過這些話,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其實跟顧佳被坑都是同一個套路。
顧佳跟太太圈的人存在的信息差、資源差,不是一個愛馬仕包包就能解決的。以為自己撞進了賺錢的圈子,其實自己才是給人送錢的那個人。
這些和錢有關的坑
你踩過嗎?
現實跟影視劇一樣殘酷。沒踩過跟錢有關的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成長了。
可是吃虧了就晚了,我希望這兩大“錢”坑,大家都能避過去。
1.不好意思談錢
錢經常跟俗氣掛鉤,談錢傷感情。
所以朋友借了錢遲遲不還,也不好意思去要。
所以跟男朋友談婚論嫁,也不好意思談錢,那會顯得自己拜金。
談錢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談錢≠拜金。如果有人這樣定義你,一定要小心這個人。
之前我就跟大家聊過婚姻是建立于金錢的基礎上的:碎碎念 | 你不一定要物質,但一定要現實
感情和物質不是剝離的關系,無論是什么樣的感情,談得了金錢的人,往往才是最后你能靠得住的。
平時在生活中,同樣可以大大方方地學會打理自己的財務,拒絕超過你財力范圍的請求。對數字敏感,對金錢敏感,沒什么不好。
誰都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小仙女,享受了太多的風花雪月,回頭一看錢包,空空如也,那才尷尬。
2.見錢眼開
我覺得愛錢沒什么不好的,但是眼里只看得到錢,就容易掉進坑里。
“以后收藏肯定越來越賺錢的,趁現在入手肯定血賺。”
“遇到牛市了,什么股都會漲,快上車。”
“低風險,高收益,快來啊。”
別笑老年人總是被坑,其實有一波年輕人老了,就是那群被收割的韭菜。看這個套路,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就像前陣子A股大漲,朋友圈有人迫不及待地就想跟著賺錢,然后,虧得眼淚都出來了。
不要被所謂的“穩賺不賠”、“不入就是吃虧”欺騙,不要被任何承諾的收益迷花了眼。
無論你想靠什么賺錢,都不要相信任何道聽途說,自己去了解、學習,理性分析,正確決策。
我該如何做
“理財”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幾個我覺得很有用的理財方法和思維。
1.學會記賬
很多人連自己的錢花到什么地方去了都不清楚。
到月底的時候看著空空如也的銀行卡、支付寶、微信錢包疑惑:我好像也沒買什么東西啊?錢都到哪里去了?
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是理財最基本的能力!
怎么了解?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賬,記下收支和流水,明白自己手上到底有多少錢可以動用,了解不同生活所需在收支中的占比,伙食費占了多少、房租水電占了多少、貸款占了多少等等。
沒有記賬之前,你可能每天買一杯奶茶瀟灑一下,“一杯就十幾塊錢,不多啊。”
看到一塊甜品長得好看,“試試看,也不貴。”
某店新上一款包包,“包治百病,就偶爾買一個。”
可是等你記賬了就會發現,自認為很偶爾的瀟灑在不知不覺中占據了不小的支出,都已經成為了你的負擔了。
在了解自己財務狀況的基礎上,你可以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可以節約用來做更重要的事情,你可以承受的支出壓力有多大。
2.強制儲蓄
“我的月薪太低了,所以存不了錢。”
很多人都會給自己這么一個借口。
可是存錢其實跟月薪沒有什么關系,我見過月薪三千還能存錢的,也見過月薪過萬,卻是月光族的。
強制儲蓄,慢慢擠出一點錢來,少的可以五百,多的可以幾千,養成儲蓄的習慣。
推薦十二存單法存錢。每個月都存固定的一部分錢進去,存十二個月,就形成了一個周期。
這樣之后每個月你都可以有一筆錢備用,急用可以拿出來,不急用則繼續往下存。
存錢的方式可以看個人習慣。基金比較靈活,但可能忍不住就花了。而定期則是對自己的一個強制性要求,更有約束作用。
3.明白投資≠投機,做投資要明白自己在投資什么,切忌追漲殺跌
投資是指某個行業、某個公司、某種東西未來發展可期,但是現在因為種種原因不被看好,在價格低點,那你選擇入手,等待它未來成長起來。
而投機是什么?
就是大家都說:這個肯定有的賺,買就完事兒!你買不了吃虧你買不了上當!
但事實上,價格已經超過了它的實際價值或它可能創造的價值,膨脹出來的都是泡沫。
理性看待你準備做的所有投資,確定自己是在投資而不是在投機,因為泡沫遲早都是會破碎的,到時候吃虧的是你上當的還是你。
投資是一件需要長期持有的事情,看的是未來的發展,切忌追漲殺跌。
因為短期的市場是不理性的,無法預測的。比如某某科技公司是比較有前景的,你想要持有該公司的股票,但是它不可能會永遠保持上漲趨勢,在越短時間內,波動越大。
跌一點,你就迫不及待地拋售;漲一點,你聽說牛市來了,趕緊加倉……永遠比市場慢一步,怎么可能賺到錢?
追漲殺跌,是投資大忌。
4.了解自己的資金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做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
剛剛說了,不要追漲殺跌,其實就看你穩不穩得住。
我這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太行,就真讓我做什么高風險的投資,哪怕有人跟我說很賺錢,我也覺得受不了,會睡不著覺,賺錢了擔心崩盤,不賺錢又擔心虧錢了怎么辦。
所以我很少去做那些投資,不管是賺錢還是虧錢,都覺得不安穩。
大家不管做什么理財,都要了解自己的資金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沒有什么穩賺不賠的買賣!
如果有人跟你說“XXX”穩賺不賠,你就要小心了。哪怕你拿著錢什么都不干,都可能因為通貨膨脹虧損。特別保險的投資也會有一定的風險。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學會分散風險,在能力范圍只能做事。
比如你月薪六千,貸四千的房貸,勉強穩得住。那五千呢?可能壓力就要爆表了。
壓力太大放棄/撤出某個投資也不用后悔,別回頭去看,再怎么賺錢也別眼紅,因為這就是你能力范圍之外的錢。
我也不是專業的經濟學家和投資專家,給出的建議就是我們普通人日常也會用到的一些方法和思維模式。
如果大家想要對理財有更深的理解,可以再去深入了解一些專業的知識。說實話,這里面的學問深得很,你學一點就比自己摸索強多了。
其實我覺得最簡單的理財方法就是開源節流。如果你不知道別的方法,就請謹記這四個字。
有儲蓄,才能遇事不慌張;想開源,不必追求炒股買理財,去提升自己,升職加薪,這絕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里還有兩篇文章也許你感興趣:
最后,來聊聊,你遇到過什么“理財”的坑?你持什么樣的金錢觀?你是怎樣理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