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成癮其實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涉及神經生物學、精神科以及社會學等問題。長期以來有個問題也在困擾著人們:怎么絕大多數吸毒者明明知道濫用毒品伴隨嚴重危害,那為什么他(她)們還是要不計一切后果來反復尋求、使用毒品?
作者:一直陪著大家的康達君 l 藍墨水
編輯:藍墨水
校對:張文龍
一直以來吸毒這種行為都被認為是成癮者自身品行不端,而一些成癮者卻認為這是“時尚的”、“有范的”,其實反復地使用成癮藥物,不僅可改變大腦的組織、結構與功能,更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平衡,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功能和行為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了個人”、變成“神經病”了等等。
但很多家屬卻有一個疑問?為什么有些人特別容易上癮,如一次就成癮了;而有些人則反復使用后上癮?這其實就是康達君(公眾號:kejiedu)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人們怎么會吸毒成癮問題。
青少年時期發育失調需警惕:
相關部門研究發現人們在生命中特定時期相比其他時期沾染毒品的危險性更大:處于青春期的年輕人往往具有極強的冒險、獵奇的特性,也更容易受到同齡人的的影響,這反應的問題除了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如大腦前額頁的髓鞘形成,此區域在執行控制和產生動機時起作用)外,家庭、學校及社會還需要注意的是對毒品認知的宣教問題。
青少年朋友缺乏相應的毒品知識,青少年吸毒盲從、毫無顧忌,極易出現吸毒過量的問題。這就可能導致嚴重的急性中毒,如出現嚴重的精神癥狀,嚴重的甚至出現生命危險。那些在青春期接觸毒品的人和在成年后接觸毒品者神經適應的程度不同。
吸毒成癮其實是一個復雜的機體反應,在科學上稱為神經生物學機制。
不同的毒品刺激機體可產生不同的行為:如急性作用可能產生獎賞、強化、欣快、興奮、幻覺、錯覺、抑制等不同的心理生理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接觸毒品都可產生極強的藥物耐受性、依賴性,就是說長期吸食毒品后,除了身體依賴和心理依賴外,要想獲得毒品帶來的舒適、欣快感,就必須增加劑量或次數。
而一旦停止毒品對機體的供應,就會出現強烈的戒斷反應:身體疼痛到難以忍耐的程度、情緒低落,即使在停止藥物濫用很長時期內,隨時可能因為環境、情緒、軀體等因素誘發復吸。這種現象提示,在復雜的成癮背后有相似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大腦獎賞系統被損壞,吸毒過后人們較易出現抑郁等不良情緒問題。
盡管各種毒品對身體各種危害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增加中腦邊緣獎賞環路(這就是機體本身所具有的一種獎賞系統,分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讓人產生愉悅、高興等積極情緒)的多巴胺活性,即讓人獲得愉悅感。當人們嘗試到這種極致的欣快感,那就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能替代毒品所帶來的欣快感了。
長期吸食毒品強烈刺激大腦這個邊緣系統,讓大腦錯誤地將毒品當成機體內主要生物事件來處理,產生持續的正性(欣快感)和負性(渴求感)的強化作用,長期反反復復地刺激即可以讓吸食者形成依賴,并不斷尋求毒品以維持其成癮行為。
自然獎賞因素(如一個親吻、一個擁抱,升職加薪等)也有增加多巴胺,使人們產生愉悅的情緒,為什么它們不會成癮?
區別也許在于數量和質量的不同,由毒品引起的伏隔核中多巴胺增加在數量上比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多巴胺增加量大(至少5~10倍),上升速度更加迅速,在持續時間上也比后者長。
事實上,一些成癮者承認盡管吸毒不再快樂,他們仍然吸食毒品。這大多是由毒品引起的多巴胺增加也會促進其對環境感知并引起吸毒的欲望,原先的神經刺激與毒品聯系變成神經適應。
所有成癮的藥物刺激大腦都會使得應激系統功能失調(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酮、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活性的改變等),這種應激激素系統受體及神經遞質活動持續的改變可能代表了參與神經適應性的代償機制,形成一種在有藥物存在的情況下調節自穩態平衡。
通俗地講,這些改變讓人不斷體驗情緒、情感上的極端體驗——吸毒后所帶來的極致欣快感、愉悅感、滿足感,毒品功效過后陷入無盡的空虛、孤寂與難以名狀的抑郁感。
反復的刺激(吸食毒品),機體所產生的耐受促使吸毒者不斷增加劑量、頻率,這樣也會讓戒斷反應更嚴重。不少吸毒者難以忍受這些痛苦的戒斷癥狀選擇繼續在毒品里沉淪。而吸毒者本身內循環系統平衡的破壞或可增強應激性刺激(就是說比沒吸過毒的人見到毒品相關的物件如錫箔紙、吸管,吸毒的環境等對大腦的刺激)所引起的敏感性,這兩種情況均易于導致復發。
如若懷疑身邊有人染毒可回復“檢測板”,僅需支付相應郵資即可免費獲得專業醫療毒品檢查板(吸食毒品一周內都可以檢測出來),您也可以點擊下圖或撥打0731-85140243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