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養我大,我養你老,本應是親情最美好的結局。
然而古人還流傳下這樣的一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說透了人性的現實和無奈。
對大多數人而言,孝順不是一件難事,當然這是建立在你自己年富力強,父母身體健康的情況下。
這時候的盡孝,無非就是常回家看看,力所能及的給父母一些精神的陪伴,以及經濟上的幫扶。
然而,一旦父母任何一方有所病痛,對子女的考驗都是巨大的。
如果有錢還好說,遭受的最多是精力和情感的傷痛,如果只是普通人家,生一場病,無異于晴天霹靂。
01
聽過一個真實故事。
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有能力有穩定工作,會說話,會來事,就是花錢大手大腳;小兒子沒有本事,一輩子也沒有什么大志,就是希望過個安穩日子。
因此,老人更看重大兒子,也越發看不起小兒子。
退休后,老人便把自己的工資本給了大兒子,希望將來他能給自己養老。
可沒想到大兒子不學無術,不僅花光了老頭的積蓄,還把他的工資本抵押出去“做投資”。
沒辦法,老人想辦法貸款給大兒子解決后顧之憂,為了能盡快還清,他還做起了兼職。
一場意外,老人病倒了,需要住院做手術,平日孝順的大兒子一聽要花大錢,照顧了半個月就借口跑了,只有不受重視的小兒子跑進跑出為老人在醫院奔忙。
老人對小兒子很愧疚,想補償,然而所有的錢都給了老大,他想要也要不回來,病得更嚴重。
聽說父親這病麻煩,老大就和弟弟商量,這樣在醫院也是白花錢,你又沒有工作,也沒有存款,還要養活一大家子,還是放棄吧。
小兒子想繼續給父親治病,可是自己一沒有工作無法貸款,二來家人們向來看不起自己,他無法做主,只能聽從大哥的建議,將老人接回家。
結果不到三個月,老人就去世了。
外人不知情,以為老人心態不好,是被嚇死了,然而只有親近的人才知道,事實并非如此。
初聽這個故事時,我大受震撼,為何維護最好的孩子,偏偏最自私,然而這樣的事情見多了,其實也就不見怪了。
曾聽一個做護士的同學說,在醫院里,子女生病,做父母的不管多大多老,都盡心盡力;可輪到父母生病,能做到對父母和顏悅色的是少數,能天天來陪床就算不錯了。
久病床前無孝子,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聽過這么一句話,為什么人老了以后,尿床、大小便無法自理,像個小孩一樣無理取鬧時會被人討厭,是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去世了,所以包容他們的人再也沒有了。
無盡悲涼。
02
很多人覺得“久病床前無孝子”悲涼,其實它的下半句更黑暗,更現實——久貧家中無賢妻。
初為人妻的女子,大多千嬌百媚,溫柔善良,然而這份美好,是需要金錢去維護的。
一旦失去金錢,這份美好會很快流逝。
讀書時,鄰家搬來一對感情很好的小夫妻,他們的孩子即將上學,為了孩子的未來才來了城里。
不到半年,男人在工作中不幸出了車禍,落下了殘疾,只能慢慢修養不能干重活。
此后,女人就變了,剛開始是為了孩子和丈夫外出打工,后來為了給丈夫討公道,到處找人。
從前和人買菜都不好意思的女人,慢慢的越來越粗暴,越來越野蠻,偶爾她回來的晚了,丈夫還要在院子大罵她出去偷人。
周圍的女人們都說她不容易,太命苦,那時候我們真的以為她變了,嫌貧愛富。
多年后才明白,是生活逼的她不得不改變,如果她還像從前一樣溫柔賢惠,早就被欺負的活不下去。
與其說她變了,其實是生活逼得她不得不變。
如果可以,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能一生單純美好,如果可以,誰愿意活成一個潑婦或者是怨婦,受人冷眼。
然而生活太難了,尤其是貧賤夫妻的生活,事事都要你計較,事事都要你操勞。
所以,如果一個女人結婚后,變得越來越刁蠻,不是她生性討厭,可能是她嫁錯了人,吃多了苦,又沒處發泄,才把自己活活逼成了這幅模樣。
最后,其實不管是久病父母還是貧賤夫妻,說到底,都是沒錢惹的禍,如果有錢,生活中有99%的煩惱都能解決。所以請記住,沒事早點睡,有空多賺錢。
余生,身體健康,手里有錢,就是最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