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篇就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真正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懂得溝通。
可如今很多人習慣把矛盾歸咎于“三觀不合”等因素,忽略了更需要的是交流,為對方懂你創造條件。
愛情如此,友情、親情亦然。
因為再親密的人也沒有義務去懂你,只有當你學會溝通,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01
小事不爭對錯
很認同一句話,婚姻無小事。
若是生活中的磕碰長期得不到解決,會逐漸變成精神的損耗,導致感情的疲勞,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有位情感專家曾接待過一對夫妻:
兩人正處于離婚冷靜期,來咨詢也只是為了評個理,因為身邊人都覺得他們離婚的理由太奇葩:
老公下班回家時忘了買鹽,大吵一架后,選擇了離婚。
這是很典型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的結果,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其實但凡換個處理矛盾的方式,結局就會大不同!
上周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一對夫妻,貌似因為丈夫忘記帶東西導致白跑了一趟。
妻子很生氣的只給自己點了份面,嘴里也一直埋怨,對丈夫遞過來的餐具都不理會。
可那位丈夫卻全程陪著笑臉,一邊給妻子夾菜一邊承認錯誤“是我的錯,你先吃飯。”
漸漸妻子的情緒也平復了下來。可沒想,他們起身要離開時,發生了個小插曲:丈夫獻殷勤的幫妻子拿包,不小心將其掉在了地上。
眼看著妻子的臉色又要變,她卻又露出了笑容:“我要是天天為這種事兒跟你吵,這日子沒法過了。”
說罷,兩人手拉著手走了出去。
不得不說,這位妻子的一句話道出了生活的真諦:因為點兒小事就鬧掰,不值當。
也千萬別動不動就上升到“你愛不愛我”的程度,這樣只會把不是問題的問題,變成問題。
在小事上不計較、不挑剔,家庭矛盾真的會少很多。
請始終記住,都從陌生人走成一家人了,再因為些雞毛蒜皮的事爭吵,得不償失。
02
大事有商有量
阿梁是我在多年前的一次聚會中認識的,成熟穩重,凡事都非常有想法,就是不大愛說話。
這樣的性格,也讓他的婚姻徒增了不少波折。
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他忙著在外賺錢,妻子自然承擔起了更多教育孩子的責任。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發覺得妻子有些不可理喻,好幾次他加班回去孩子還在寫她額外布置的作業。
每逢休息時,他不想孩子太辛苦,便主動幫孩子減輕課后的作業負擔,還帶著出去玩。
可妻子知道后,都會大發雷霆:
“孩子現在不努力,從起跑線上就輸給別人了,以后怎么辦?”
阿梁每次似乎都無從反駁,兩個人就這樣僵持著,互相折磨,整個家充滿了硝煙。
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大事,多多商量,自然能找到最理想的方法。
真正幸福穩固的婚姻,也從來都是那些夫妻共同做決定的家庭。
大事上,懂得交流,一起避開風險和陷阱;多溝通,坦誠相待,讓感情升華,幸福其實就在眼前。
03
往事都看淡
從小到大,每當有人吵架時,很容易聽到類似這樣的話:“你總是怎樣怎樣……”
恨不得把對方以往所有的過錯數一遍,來為自己的接下來的“勝利”爭取更多籌碼。
可這樣做真的有用嗎?
細細回想一下,那些我們都幾乎親身經歷過的:
丈夫帶錯了東西,妻子隨口指責道:“不是一次兩次了,你還是不長記性!”
妻子買了點化妝品,婆婆就開始碎碎念:“剛買完那個,又買這個!”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更是連番吐槽:“上次是物理,這次是數學,就不能一次都考好?”
非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會給對方心底留下一道道傷疤,直至最后成為那顆壓倒一切的稻草。
其實,家里無論有過什么樣的矛盾,只要解決了,就讓它過去好了。
我老家的叔叔,年輕時沒怎么上過學,脾氣也不好,剛結婚時還打過嬸嬸好幾次。
可嬸嬸不理會周圍人的勸誡都忍了下來,等后來孩子出生,兩口子竟再沒發生過什么爭吵,日子更是越來越好。
當問起緣由,她回答說:“誰年輕時沒做過幾件錯事,我相信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會比以前更好。”
作家莫言也曾說過: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舊賬。
如果總是拿過去的事情說事兒,次數多了,感情難免受到影響,家庭難也會產生裂縫。
當你真正能做到心無掛礙時,自然未來可期!
04
要知道,人這一生兜兜轉轉,誰也走不出家庭這個圈,和家族有割不斷的聯系。
多交流、勤溝通,就沒邁不過去的坎兒。
再想想,如果哪一天家庭真的破裂了,承受痛苦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無辜的孩子啊!
所以,遇事別找借口,多溝通。小事不爭辯,大事多商量,不翻舊賬,日子真的會好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