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存于世,90%的煩惱都可以用錢來解決,剩下的10%可以用錢來緩解。
對此,深以為然。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畢竟,生活在這個時代,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錢。
但可悲的是,生活中偏偏有人不懂這個道理,以至于過日子沒有規劃,不懂得開源節流,結果只能是因為沒有錢而煩惱。
不否認,如今人人都缺錢,但生活中有些人四肢健全有手有腳,卻總是長期“缺錢”。
仔細觀察,這些人身上往往有5個習慣,若是不改掉,注定是窮光蛋。
第一,愛做白日夢,總想一夜暴富。
在這個快餐式的時代,事事都充斥著浮躁的氣味。
很多年輕人就想當廢物,什么也不用干,什么也不用操心,佛系活著,人生圓滿。
于是,他們眼高手低,不想著腳踏實地努力賺錢,只想著一夜暴富。
還時常打趣:“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但我想補充的是,“何以暴富,唯有做夢;何以做夢,唯有睡覺”。
如果你真的相信,睡覺就可以發財,那只會越過越窮。
一個高中同學,是典型的佛系青年。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想要發財,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搞傳銷,二是買彩票"。
他也是這么做的,每天買彩票,期期不落。
自己經營了一家小店,每天上午開門營業,他還要補一個回籠覺,如果有人來買東西,他就迷迷糊糊地說:”自己拿吧“。
結果小店運營了不到一年,由于經營不善,關門大吉。
到最落魄的時候,甚至連買菜的錢都沒有。
可即使這樣,他還是做著買彩票中幾百萬的白日夢。
守株待兔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殘酷的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只有貧窮。
做人要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
第二,寅吃卯糧,賺一個花兩個。
生活中,有人信奉“以后的自己,再也穿不上今天你看上的裙子”。
于是,他們開始透支明天,享受今天。
殊不知,陷入這種雞湯的漩渦里入不敷出的時候,沒有人能夠拯救你。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珠海一名27歲女子在家中燒炭自殺。
出生于1992年的她,生前在某律師事務所任職律師助理,月薪3000塊的她,有14張刷爆的信用卡,合計欠款總額達到87萬多元。
可在她刷卡、分期的時候,只看到了物品的光鮮,并沒想到會落得這么個下場。
“超前消費”正在一步一步蠶食當代年輕人的心智。
試想,一個人一個月只能賺3000塊,卻有著10000塊的享受,這樣的人,能不缺錢嗎?
作家亦舒曾說:“記得留點積蓄,那樣有朝一日失去任何人的歡心,都可以不愁衣食地傷春悲傷,緬懷過去。”
的確,攢錢,才是年輕人的真本事。
第三,不愿吃苦,卻什么都想要。
生活中,想掙大錢,卻又不肯吃苦的人不在少數。
可生活的真相是,不想吃苦,人生處處苦。
之前單位來了一個實習生,實習期還沒結束,就被辭退了。
如果她平時肯下點功夫,到實習期結束,轉正肯定沒問題。
可她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該做PPT時,偷懶不做;該查的資料,不到迫不得已,不查。
還經常聽到她在辦公室抱怨,工作太累了,偶爾加個班,更是找各種理由推脫。
其實,無論想入哪一行,都少不了付出時間和精力。
那些自己不愿意吃的苦,生活遲早會一勺一勺地喂給你。
記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吃苦,本質上是一種自控能力。能吃苦,苦不住,怕吃苦,苦一生。
若想改變缺錢的現狀,就要吃常人吃不了的苦。
如果一個人窮,還不愿吃苦,那就只能一輩子都窮了。
第四,光喊口號不行動,常立志,但從不立長志
天下沒有免費的餡餅,沒有人因為懶惰而得到幸福。
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在寒冷的夜里凍得瑟瑟發抖的時候,會下決心,天亮了一定要壘窩。
可是一到天亮,太陽出來了,夜里挨凍受餓的情形,他就忘記了。
結果到了晚上又要挨凍。
生活中,有些人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其實,大話說一千遍,不如真正地去行動一回。
如果你不為了賺錢辛苦,就要為了省錢發愁。
第五,不為未來考慮,自暴自棄得過且過混日子.
有一種窮人思維,就是“現在想怎樣就怎樣,以后的事以后再想”。
于是,有些人就開始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可出來混,遲早都要還。
那些曾經混日子又不為將來做打算的人,最后都被日子混了。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你不拼,何來幸福,你不干,哪有收獲?
誰的人生不坎坷,誰的人生無荊棘。
好日子都是熬出來的,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是容易的,暫時窮很正常,如果總是缺錢,你就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