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的觀念,該變一變了
過去有句老話,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很多年來,很多父母也是這么認為的,于是不遺余力,不計成本的養活孩子。
然而現在,這種觀念應該變一變了。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看看身邊的家庭,你會發現周圍很多有出息的子女們并沒有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甚至有很多都不在一個城市。
而當父母年老以后,子女們還正是在拼搏事業的時候,也是小家庭正在發展的時候,為了照顧自己讓孩子們的事業發展受限,家庭和諧受損,是大多數父母都難以做到的。
所以當下社會, 我們不應該再堅持這種思想。
養兒不是為了防老,而是為了延續我們的愛情,延展我們的生命,孩子是獨立于父母的個體,他們生而自由,他們來源于我們,卻不是屬于我們。
一旦想通這個問題,很多家庭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部分父母因為“養兒防老”的觀念,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所以孩子長大以后就必須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事。
而一旦某些方面沒有如他們的意,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辛苦幾十年都是白費,就會覺得自己人生失敗。
所以現在,不把“養兒防老”當作自己人生全部目標的父母,才會真正過的幸福。
這么說當然不是鼓勵子女們理所應當的不尊重孝敬父母,而是為了告誡部分父母,不要因為你養大了孩子,就理所當然的把自己當成對方的債主。
最好的父母,永遠是忠于自己人生的,他們愛孩子,但不溺愛,更不會把孩子當做經濟工具綁架。
他們的人生有意義,所以也不會整天關注孩子的人生。
老了以后能靠誰?
每個人都會老,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一件事。
當今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和關懷,都很給力,包括現如今的養老方式,也很豐富:
老伴,子女,親屬,養老院,保險機構等等。
但不管是養老機構還是家人親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關注你,所以最靠譜的養老方式,還是靠自己。
朋友父母今年七十多了,眼不花耳不聾,每天早上起來去河邊走一圈,下午去廣場上跟人打撲克,晚上吃完飯還要去操場轉悠幾圈,比年輕人的作息都規律。
每年除了寒暑假會來他們這里住一段時間,其他時候除非情況特殊,不然怎么都叫不來。
他父親是因為在縣城里攬了私活,他母親則是推脫這里沒有熟人,生活不開心,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再堅持。
他家周圍的好多老年人,都是退休之后精力比上班的時候更甚,不僅業余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還學年輕人搞副業,有的實在沒有特長,也絕不閑著,看大門甚至是撿垃圾都不在乎。
說來也怪,他們這一片的老人,在同齡人之中不僅更健康,也更有活力。
其實,老去并不可怕,只要你這幾件事上做好,老年生活也有依靠:
第一,老有健康。
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
千金難買老來健,人到中年,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么都重要,不必事事靠他人,就已經贏了大多數人。
第二,老有老伴。
這里的老伴,不僅僅是指愛人,還包括能說到一起,玩到一起的老友,他們也是老年生活最重要的一筆財富。
第三,老有老本。
老了老了,有了老本,就相當于有了尊嚴,想吃什么自己花錢,想買什么自己做主,不必看人眼色自然也就不用受人閑氣。
第四,老有老窩。
老了以后你會發現,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老窩。孩子的家畢竟是孩子們活動,老了以后精力注意力都不比年輕時,難免會因為習慣衛生的問題和家人有些摩擦。
當有個自己的老窩,隨便自己怎么折騰,都不會有人說閑話。
有人說,人到老年萬事休,但其實真的老了以后才發現,屬于自己的人生才真的來了。
年輕時候,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一刻也不得閑,唯獨忽略了自己,老了老了,終于能為自己活了。
真的,老也不是一件壞事。
起碼年輕時的那些彷徨不會再有了,起碼年輕時的那些脆弱也不會有了,既然老了,不如坦然面對歲月,開啟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