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當然,這話是用來激勵年輕人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精力充沛,正是應該努力拼搏奮進的階段,所以這時候吃苦是理所當然的。
畢竟不吃苦,怎么能有機會拼搏到出彩的人生呢?
子曾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歲以后,大多數(shù)人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時候,這時候有幾種苦千萬不能再吃,否則到了晚年可能還會更苦,導致晚景凄涼。
01
家庭破碎的苦
人到五十,是一個不尷不尬的年紀。
在以前,大多數(shù)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可以怡兒弄孫了。
但我們這批人的子女,大多還處在求學創(chuàng)業(yè)的階段,父母已經老去,子女還未成家,對于家庭,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
這種關鍵時期,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意氣草草離婚,否則不僅對家庭有害,對子女也是種莫大的傷害。
因為這個年紀還離婚的夫妻,不是真的有什么大問題,就是太過自私,而不管是哪方面,對于想跟你結親的人家來說,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所以,五十歲以后,離婚一定要慎之又慎。
02
顛沛流離的苦
年輕時為了生活漂泊,是一件值得快意的事,因為不管是精力還是體力,我們都跟得上。
但五十歲以后還要為了一點生活費顛沛流離,那就是真的苦,因為身體已經跟不上,家庭也需要多照顧,舍棄哪一頭,都不忍心。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對于沒有一份正式工作的老年朋友而言,更不容易。
但切記千萬不能因此就變得急功近利,不要想著一夜暴富,更不要想著天上掉餡餅,更不要想著像年輕人一樣不管不顧的創(chuàng)業(yè)。
如果有時間,不如去學習一門可靠的手藝,或者做一份有穩(wěn)固收入的工作,千萬不要坐在家里等機會,這時候賺錢一定要保守,勤勞。
03
子女遠離的苦
不管你接不接受,人生就是一個習慣慢慢告別的過程。
父母終會老去,子女終會長大,親友們更是,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最終陪著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
五十歲以后,這種感覺特別強烈。
認識一個老大哥,子女特別優(yōu)秀,從小到大就是屬于那種別人家的小孩,以前一過年,別人就用他們家孩子的事例教育自己孩子。
可前幾年,他生了場大病,除了老大回來陪了一周之外,剩下幾個孩子都是打了幾萬塊錢,在那之后,就肉眼可見的老了下來。
其實他也明白孩子們的無奈,但為人父母,就是這種時候格外需要孩子。
病好后,他和老伴也想開了,就選擇了隔一段時間出去玩玩,可能是自己想通了,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比以前好了很多。
為人父母,這一點苦不論是誰都得吃,所以在這一點上,還需要自己想開,否則別人怎么幫忙都無能為力。
04
身體疾病的苦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走過半輩子,不管是苦辣酸甜,還是人生百味,都能說已經嘗過了很多,前半生總是困于種種責任,后半生終于可以為自己活了。
但有很多人卻沒有這種幸運,原因就是他們的身體被糟蹋了太久,不能讓他們使勁折騰了。
五十歲以后,人生里的大事也沒有幾件了,這時候只有你的健康才最重要,如果這一點做不好,那么余生有多少福,都顯得不那么美滿。
所以中年人,一定要對自己的健康重視起來。
05
居無定所的苦
對中老年人而言,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
這句話雖然是句玩笑話,但背后蘊含的道理卻很深刻。
身強力壯時,為了孫子孫女,我們可以和子女們擠在一起,但是孩子大了需要的空間也多,我們的用處自然也就少了。
有個老窩可去,是老年人的一種幸運。
所以老年朋友們,不論是老家還是現(xiàn)在棲身的地方,一定要有個自己的處所,即便是粗茶淡飯,也好過到處飄零。
真的人生其實很短,一晃就到了老年。
其實不論是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會有各自的美好和煩惱,從容去面對歲月,只要心態(tài)好,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