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亞馬遜雨林2020年4月遭砍伐面積為405.6平方公里,比2019年4月增加將近64%;3月遭砍伐面積為326平方公里,高于2019年3月的251平方公里。此外,數(shù)據(jù)還顯示,今年前4個月被砍伐的雨林面積達1202平方公里,較去年同期增長55%。
除了被恣意砍伐,亞馬遜雨林還遭受森林火災、非法侵占、開辟以及人為毀壞,各種因素疊加起來,致使近些年來亞馬遜雨林面積急遽減少。有生態(tài)學家表示:“(亞馬遜)形勢很不樂觀,這里的情況已到了最后的行動時刻”。
雨林正在走向消亡
亞馬遜熱帶雨林(Amazon Rain Forest)位于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占地550萬平方公里。亞馬遜雨林橫跨8個國家: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蘇里南以及圭亞那,其森林面積占全球森林總面積的20%左右,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數(shù)據(jù)顯示,亞馬遜雨林每年可以將約20億噸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全球總氧氣量的20%左右是由亞馬遜雨林產生的。因此,亞馬遜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脈冰雪消融帶來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時間為洪水淹沒。亞馬遜河流域對全球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這里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shù)百萬種,其中許多科學上至今尚無記載。
亞馬遜雨林異常寬廣,而且連綿不斷。亞馬遜河流域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東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寬320公里)延伸到低地與安地斯山脈山麓丘陵相接處,形成一條林帶,逐漸拓寬至1,900公里。從巴西馬瑙斯附近的一座監(jiān)測塔俯瞰亞馬遜雨林,只見郁郁蔥蔥的樹冠向前延伸,仿佛一片無盡的綠色海洋。“這里是一個富饒而又健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這僅是表象”。有生態(tài)學家指出,實際上,這片坐擁16000種不同樹木的雨林正在慢慢消亡。
亞馬遜雨林是綠色天堂,這里森林茂密,樹木高聳,似乎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木材資源,于是,各國競相大面積砍伐樹木。自1970年后的40余年間,盜采亂伐現(xiàn)象已使近76.3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消失殆盡,其面積相當于大約兩個德國。專家們說,亞馬遜地區(qū)毀林速度驚人,平均每8秒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在那里消失。到目前為止,這個“地球之肺”已經被人類砍掉了40%以上。這引起了巴西以及國際環(huán)保組織的密切關注。亞馬遜流域60%的熱帶雨林位于巴西境內,由于開發(fā)不當和保護不力,巴西熱帶雨林面積正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森林覆蓋率已從原來的80%減少到目前的58%。
科學家表示,森林砍伐和火災,再加上氣候變化,或讓地球上最大的雨林無可挽回地走向消亡。就目前來看,由于森林被砍伐,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導致亞馬遜水土流失現(xiàn)象嚴重,并產生旱災、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說,如果毀林事態(tài)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久的將來,亞馬遜將空留其名。
雨林面積何以快速減少
“造成森林大面積減少的原因首先是近年來大量移民涌入亞馬遜地區(qū),造成農業(yè)耕地緊缺。”專家們說。過去數(shù)十年來,亞馬遜外圍地區(qū)毀林造田現(xiàn)象十分普遍,再加上非法伐木、過度放牧,以及開采石油等資源,導致其面積快速減少。
就巴西來看,20世紀60年代,巴西迅速增長的人口定居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各主要地區(qū),為了生存,他們伐林取木或開辟牧場及農田。在意識到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后,90年代,巴西政府及各國際組織開始致力保護部分雨林免遭人們侵占、開辟和毀壞,但效果并不明顯。2000年代,巴西曾因使雨林損失速度顯著放緩而受到稱贊,但是在巴西出現(xiàn)政治動亂和經濟衰退后,這個速度又上升了。去年,巴西的森林砍伐面積猛增30%左右,達到近1萬平方公里,為十年內最大規(guī)模。即使今年新冠狀疫情嚴重之時,當?shù)乇I伐林木事件依然有增無減。亞馬遜環(huán)境研究所所長André Guimares表示,非法砍伐森林的人員無處不在,他們不會老老實實呆在家中隔離,反而偷偷跑去砍樹。無奈,巴西政府只好向亞馬遜地區(qū)派遣軍隊,希望加強熱帶雨林的保護。總統(tǒng)博索納羅在演講中說,亞馬遜雨林對巴西的歷史和領土以及巴西人的身份認同都有重要意義,在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課題上是不可估量的財富。
其次,人為或自然因素引發(fā)的大火也使森林面積不斷減少。去年8月,亞馬遜雨林在全球社交網站上火了。這是為什么呢?有人調侃:因為這片被譽為“地球之肺”的雨林真的“著火了”。
2019年8月,亞馬孫熱帶雨林發(fā)生特大森林火災,波及巴西、秘魯與玻利維亞等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專家指出,不同于草原和森林自然起火,潮濕的亞馬遜雨林起火大都是由人為造成。為占用更多土地用于放牧或耕種,當?shù)厝?/span>砍伐雨林,并通過燃燒樹干、樹枝、樹葉等清理現(xiàn)場,而燃燒留下的草木灰燼則成為滋養(yǎng)土地的養(yǎng)料。因此,農民們就經常通過放火來給自己的土地增肥,牧民們則焚燒、砍伐林地來修建和擴大自己的養(yǎng)牛場。
那么,亞馬遜雨林是否經常遭遇火災呢?資料記載:1998年6月起,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開始按月統(tǒng)計巴西境內森林著火點,亞馬遜雨林也在觀測范圍內,而觀測結果就是:亞馬遜雨林年年月月都發(fā)生著火事件。其中最低紀錄在1999年4月,當月著火點70處;最高紀錄在2007年9月,當月著火點逾73000處。據(jù)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巴西2019年至今森林著火點累計達76720處,較去年同期上漲85%,其中超過一半發(fā)生在亞馬遜地區(qū)。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保護生態(tài)讓位于發(fā)展經濟,造成亞馬遜熱帶雨林大面積減少。對于去年亞馬遜雨林著火的原因,巴西環(huán)境部長薩列斯說,“都怪天氣太干太熱,風又在吹。”面對各方責難,巴西總統(tǒng)博索納羅則表示,很多非政府組織才是幕后黑手,因為政府不投錢,所以,“他們就蓄意放火,以吸引外媒關注。他們這樣做,意在給政府施壓”。然而,環(huán)境學家們并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自然因素以及非政府組織蓄意放火并不足以解釋頻繁的雨林火災事故,“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政府只看經濟效益,置環(huán)保于不顧”。
兼顧好發(fā)展經濟和保護環(huán)境向來是諸多國家面臨的難題。近年來,巴西經濟停滯不前,通脹水平始終居高不下。要振興經濟,是否該拿雨林作為交換?巴西政府經過一番權衡之后,環(huán)保最終給發(fā)展經濟讓位。2019年新年第二天,巴西總統(tǒng)博索納羅上任后的第一項政策便是放松政府在亞馬遜雨林保護方面的管理,為潛在的農牧業(yè)發(fā)展和伐木業(yè)掃清障礙。當?shù)?/span>媒體報道,去年11月,巴西政府取消了禁止在亞馬遜雨林種植甘蔗的十年禁令。此外,一項專門監(jiān)管在原住民土地上挖礦和石油勘探的法案不久將遞交至巴西國會。法案一旦通過,大量在原住民社區(qū)管理下保存良好的森林或將受到威脅。
經濟低迷衰退是“病灶”所在,批評人士指出,亞馬遜雨林大火正是巴西環(huán)保讓位經濟結出的惡果。
“情況已經刻不容緩”
“地球之肺”現(xiàn)狀不容樂觀,火災和人類正在慢慢“侵蝕”著亞馬遜的軀體。關注亞馬遜雨林的人士表示,一旦“地球之肺”被過度砍伐、用來種莊稼或飼養(yǎng)牲畜來供應海外市場,全球環(huán)境將受到重大影響,尤其是在氣候方面。
如前文所述,亞馬遜雨林產生很多氧氣,雨林對保持地球的氣候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亞馬遜雨林除了每年產生氧氣外,還容納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它的二氧化碳保有量在1000億噸左右。但是,由于樹木被砍伐和火災,雨林吸收二氧化碳和排出氧氣的能力都降低了,而且一些原本在密林中的二氧化碳也被釋放到了大氣中。所有這一切都在迫使植被發(fā)生變化。2018年,一項研究報告稱,最喜潮濕的樹木(如熱帶豆科印加豆屬)正在死亡;而那些適應了較干旱氣候的樹木,如巴西堅果(Bertholletia excelsa)則繁榮生長。
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tài)學意義。亞馬遜植被的減少直接減少了南美和世界其他地區(qū)的降雨,“隨著雨林面積的減小,溫室效應必然會加劇。”在過去50年里,亞馬遜熱帶雨林部分區(qū)域的旱季從4個月延長到將近5個月。從2005年起,這里已經發(fā)生了3次嚴重干旱。據(jù)新華社報道,巴西東南部2014年遭受了嚴重干旱。巴西研究人員認為,“由于非法采礦和其他因素,亞馬遜雨林大面積消失,這可能是干旱的導火索”。
形勢日益嚴峻。“如果當前的樹木死亡率再持續(xù)10-15年,那么亞馬遜雨林的南部將變成一片稀樹草原。”圣保羅大學的氣候研究人員Carlos Nobre如此告訴《自然》。“對于了解、熱愛和研究亞馬遜流域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刻。”巴西圣保羅大學的考古學家Eduardo Góes Neves說。
面對嚴峻局面,反對亂砍濫伐森林的呼聲日漸強烈。環(huán)保人士指出,“森林作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對養(yǎng)護水源、保持水土、減少旱澇災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毀林將嚴重破壞生態(tài)平衡,后果不堪設想,“如果我們不能停止亞馬遜森林的砍伐,以及相關的火災,那么地球之肺將不復存在。”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呼吁,亞馬遜必須受到保護。今年1月,巴西政府宣布建立亞馬遜委員會(Amazon Council),并稱該機構將“協(xié)調涉及亞馬遜雨林地區(qū)保護、防衛(wèi)和可持續(xù)開發(fā)的活動”。“情況已經刻不容緩,”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生態(tài)學家Adriane Esquivel Muelbert說,“我們有能力解決問題,但我們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