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讀書島”第四期活動在浙江圖書館文瀾演講廳舉行。今天討論的書目是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不出所料,這位以色列歷史學者的著作確實廣受關注,大約50位熱心讀者來到了活動現場。今天的活動由我的兩位年輕朋友,中學老師蔣政培和檢察官陳曙光作中心發言。
開場之前,播放了1982年版美國電影《銀翼殺手》的片段。影片中講述的復制人自我認知和記憶移植情節正和《未來簡史》講述的內容高度重合。蔣政培老師介紹和分析了《人類簡史》的主要內容。陳曙光檢察官則對尤瓦爾·赫拉利的觀點作了犀利的分析點評。多位讀者積極參與了討論,暢想未來,點評現在,熱鬧非常。
兩個小時時間很快過去,讀者朋友們意猶未竟。我也深受啟發。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人類簡史》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觀察和分析世界可以有無數種不同的方式。多讀書、讀雜書的目的就是開闊思路,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觀察和思考,不局限于一種思維一個結論。
同時,在觀察現實、分析歷史時,辯證思維方式必不可少,任何事情必須兩面看。世間萬物,利弊互存。未來是光明的,但也存在無限危機。不滿足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但無限制地追求也蘊含著災難。信息技術的發展亦如此。人類社會理所當然的真理都面臨著質疑。
我們究竟是誰?當我們無知時,我們覺得什么都知道,于是無畏。但當我們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人類自身之后,我們覺得越來越無知,越來越迷茫。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就有強烈的渺小、自卑的感覺,在漫無邊際的宇宙中間,我們很無助。最近上映的電影《銀翼殺手2049》探索的自我認知、記憶移植和《未來簡史》里說到的生物算法、數據主義,都是我們面臨的回避不了的問題。
走出圖書館,外面是燦爛的秋陽。我想起我的同學兩天前在杭大中文77級校友基金成立儀式上說的話,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行業將被淘汰,很多人將會失業,但文學一定不是,文學一定可以大有作為,因為文學和藝術是最不可能被機器學會的。我認同他的觀點,尤瓦爾·赫拉利也認為,機器無法具備意識、感情。人類在計算上無法與機器競賽,但在感情上機器永遠無法取代人類。所以,以意識、感情為基礎的文化事業將在未來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讀書、朗誦、歌唱,會使人類大有可為,而不是被淘汰、消滅。不必杞人憂天,未來畢竟還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