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
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
為什么出現了端午節?
中國的端午節最先是屈原出現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節日。因為在長江一帶至今有“端午水”一說,也就是在端午節前后會有大暴雨導致的洪水。古人認為洪水是河神發怒的結果,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沖走,舉行的一列祭祀活動,希望河神高興,五谷豐登。
現在人說起來就覺得端午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其實是因為當年的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硬生生把端午和屈原捆綁起來,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系起來的,是《續齊諧記》南北朝時南梁吳均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的,此時距離屈原去世750年以上。
紀念屈原等傳說是后來與傳統結合起來的,所以追根溯源,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祈求幸福生活而產生的節日。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難道不屬于中國嗎?
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不管叫什么, 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2005年,韓國將他們的江陵端午祭申請為「世界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即傳說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此每到端午前后,都會有這樣的嘲諷聲音大波出現:中秋節是韓國人發明的、元宵節是韓國人發明的、端午節是韓國發明的……
實際上,韓國申請的端午,和我們的端午,并不相同。
在幾千年前,我們的陰歷紀年法連同節氣和很多節日都傳到了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周邊國家。
在韓國的江陵地區,源于中國的端午祭祀被保存得非常好,影響很大。
導致很多韓國人聽到端午就會想到江陵,也是因為其實除了江陵之外的其他地區,很多韓國人已經不是記得很清楚端午祭了。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江陵地區的民間祭祀活動,他們并不賽龍舟、也不吃粽子,而是洗頭、吃艾糕等民間藝術,舞蹈和向山神河神等神靈舉行薩滿祭祀組成。
可以說,我國的端午節和韓國的端午祭,是源與流的關系,除了時間框架相同,內涵和影響力完全不同。
我們的端午節于2009年也入選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p>
《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認為“飛龍”即龍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東晉范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闭f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級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種黃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至于現在,每年粽子的甜咸之爭都如火如荼。
總體來說,長江以北還是以甜味粽子為主,如北京的豆沙粽、東北的蜜棗粽。而長江以南,大多是肉粽的擁護者。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
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后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
沐蘭湯端午節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
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
《荊 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薄段咫s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衍生后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
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畫額,漢族習俗,在端午節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可驅避毒蟲。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山西《河曲縣志》云:“端午,飲雄黃酒,用涂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至,五毒出?!闭f的是仲夏時節,各種各樣的毒都出來了,蛇、蟲、蚊、蟻……,還有細菌和病毒都很活躍。
在香包內裝入各種芳香中藥,借助藥物香味的揮發,刺激人體的鼻粘膜產生抗體。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對于預防感冒、鼻炎及各種呼吸道傳染病都有效果。
小貼士:中藥香囊的配方
傳統香囊常用配方:蒼術、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靈香草、冰片等。
驅除蚊蟲香囊: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比例為1∶1∶1∶1即可。
兒童防感冒: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蘭各5克。
預防手足口?。恨较?、艾葉、肉桂、山萘四種藥材等量混合磨碎,可清熱解毒有利身體。
重要:使用香囊時要注意防水、防潮,孕婦慎用。若直接接觸皮膚而出現紅疹、瘙癢等現象,請取下香囊。
系五彩長命縷,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習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頸項上,叫長命縷、續命縷。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絲命可續”,指的就是這種習俗。
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里讓水沖走。陜西地區的傳說認為這和藥王孫思邈的事跡有關,將花線丟進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帶走了,具有送災的性質發展到現在。
小知識
端午節的五色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必須是白、綠、黑、紅和黃色。從五行學來講,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
X小姐
恩?說了這么多竟然沒有廣告?
當然要有,不然老板拿什么給小編發粽子?
J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