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心理學從屬于哲學,是哲學的分支,所以,心理學能解決的問題,哲學一定能夠解決,方式方法可以有不同,但一定是殊途同歸的,我甚至認為,哲學因為更宏觀,所以,往往可以比專業的心理學有更多的辦法可選、可用,是對心理學的突破。因為應用心理學畢竟有太多禁忌,束縛了心理治療的手腳(此觀點來源于電視劇,大家別太當真)。
實踐中,無論是心理學的方法,還是哲學的方法,被調理的對象通常只能接受專業人士的部分思想,也就是說,他們只是,或者只能,部分地、選擇性地接受部分思想改造,而不是全部,因為每個人的自我意識都有自我防護機制,這種防護機制的頑固性與保守性天然強大,是經歷漫長的成長過程形成的,是非經系統化改造所不能徹底改變的,更是所有真正教育的真正死敵!至于錯誤教育則屬例外,因為越是錯誤教育,越容易導致人的頑固不化,比如邪教的洗腦式教育。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讓人更開放、更包容的!因為那是哲學的!
只是這系統改造所需要的時間成本不是任何人能支付得起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愿意付出的,因為人生都是以茍且為主的。只有那些茍且不下去的人才有機會利用哲學對自己進行系統改造。所以,世人都是從生下來就開始被污染的,現世的每個人也都是心理學、哲學意義上的帶病運行者。換個角度看,這世人的普遍性的不健全,一樣可以證明上帝其實也是變態的,不然,他造的人何以不直接造出個成品呢?說人有原罪,更是胡扯!人是你上帝造的,若真有原罪,也是上帝的原罪,而人只是代上帝受過。所以,說上帝無所不能,是個偽命題的可能性極大!至少他也是個以旁邊人類痛苦為樂的變態者!
所以,人類可以且只能自救,而無須求助于一個變態的上帝!而真正能夠幫助人類自救的,有且只有哲學!
所以,以為自己真的有問題需要改進的,當然可以求助于哲學和心理學工作者。而宗教,因為天生包含迷信成分,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從來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所以,宗教哲學在主旨方面是千年一貫的,除了最終消亡,不會自我實現革命性更新。而正統哲學則因其開放性,一定要不停地將自己的哲學史引向革命性前進的路上。
哲學革命的本質是革自己的命,這才是最積極的,革其他人的命是消極的無奈,因為哲學要求每個人都革自己的命,這也是人的成長的內在規定性,可你若非因惰性而不努力作為,那被別人革命便是因自己不作為所必然要承受的必然結果。這里所說的被革命其實就是現實生活的被否定,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無論你是怎樣的強者,都要被否定,這種否定以自己的思想不能被別人完全接受為表現,是內在于思想層面的,即便有人表面服從了強者的指揮,但只要他的內在思想未與其達成一致,仍是對你本質上的否定。這是人類的宿命——人類的思想在理論上從來有能力達成一致,在現實中卻必然地總不能完全一樣。知音難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人類的終極追求不過是思想溝通的無障礙化而已,也就是人類的教育能比較容易地將人類的先進思想裝進每個社會成員的頭腦當中,而不是象現在這般紛亂無序。
導致人類對當下之無序窘境,其實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是人類自己的清高——虛偽的道德——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道德當然重要,但道德亦是不完全規范的,亦是不完美的。以法律條文固定的道德尚不完美,何況只存在于人心的僅靠人的自律自發形成的道德,就更夾雜著許多良莠不齊的偽道德。比如說,現代社會著裝規范是美,但你再美你也不能否定非洲部落女性坦胸露乳的自然之美,反而是文明社會的你們自己,要費心費力地倡導哺乳期婦女在公共場所的正常哺乳行為。所以,人的許多不自由完全是自己強加于自己的,是自己對人性的曲解,是自己把本來自然的事兒弄得不自然了。
但這樣的作繭自縛其實亦是必須的,因為矛盾是普遍的,人類只有認識了矛盾,才能在化解和克服矛盾中前進,這個過程中,這樣的作繭自縛其實是以矛盾化解矛盾,其機理類似于科學試驗的試錯,只是科學試驗可以有盡頭,而人類的哲學試驗卻永無盡頭。這也算是科學與哲學的一個區別,也是搞哲學難的原因所在。
哲學理論必須在一個長期的實踐中獲得檢驗。就拿孩子心理素質教育來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家教,因為心理素質教育問題是哲學問題,是“道”的層面的,而現在的學校所做的,僅是“術”的層面的技巧。道是體,術是用;道是本,術是末,這樣的道理很淺顯,但許多家長卻常常是無知的,甚至是視而不見的。因為本人常給一些家長講,孩子的關鍵教育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學校。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也不權威,所以信我者無幾。大多家長將教育完全依賴家長,而學校則通常只抓成績,不管深層次的心理建設,他們也沒那個能力管。如今剛過高考季,我的閨女在考前很緊張,好在我的說教起作用了,真正考的時候,她的情緒穩了下來,自己感覺水平得到了超常發揮,而她的一些同學則無此幸運,周遭家有考生的一些反饋也多有消極。我平時尚且注重孩子的思想建設,尚且在考前出現突發狀況(這與孩子不完全信任我有關),那些不注重家教的家庭的境遇當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或不完全信任是普遍性的。
在信任與不信任之間,同樣是人類的理想性追求與現實性矛盾所決定的,背后更與人性先天的善惡共存的矛盾性相關,或者就是那種矛盾所導致的必然表現。這樣的矛盾同時也表現為人類的現實生活里對秩序的客觀需求與人們的內心世界里對自由的渴望——破壞秩序的原始沖動——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這樣的內在沖突普遍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只是不同的人因不同的成熟度而表現出具體差異而已。人本來都是對立統一的、矛盾著且得調和的存在,沒有其他外因的刺激,便不會因矛盾的不可調和而產生沖突。
人,矛盾著,是必然,沖突,是偶然。
導致偶然的沖突暴發的,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欲無度,沖突的發生就越頻繁。所以,人的修行不過是通過克制減低欲望沖突發生的頻率而已。但欲望于人不可能沒有,所以,人的修行的目的不是將欲望沖突的頻率歸零,而是通過認識沖突產生的所有機理而因勢利導地將引發欲望的諸矛盾重歸于對立統一,也就是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將沖突調和在思想內部,不使其外化于客觀現實,實現人性復歸于本來面目,而這個過程實則是一個改天換地的蛻變。這也相當于佛教的“一念不生”而后的“大自在”。個人認為,哲學的修行過程應該比宗教的修行更積極、高效,效果當然也能更好些。
這樣的修行主要是以個體層面進行的,而哲學的終極追求實質上是人類整體層面的修行,只是以人類現在的自我認知水平下,整體修行的法門乏善可陳而已,現有的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等等諸多手段均缺乏整體修行與自律層面的可操作性,所以,人類仍只能活在互相不認可的相互防備與相互折磨中,而我所一直倡導的哲學常識化(普及化)則兼有整體修行的意味,是化解社會矛盾的治本之策。因為能得哲學化的過程,就是把深奧的哲學理論變成哲學常識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旦進去便再難脫身,因為哲學的反思和前提批判會激發起任何人的良知,會讓每個人思想深處的所有違和感現形,并得到徹底消滅。
個人認為,人類整體修行需要對人性惡再多些寬容,不能一味打壓,而應該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多用一些變通的辦法疏導之。以世俗從來不接受性自由為例,遑論禁忌多多的中國,就是一度曾經大力提倡過它的歐美國家也重歸平和,反而是雜合東西方文化的日本,人與社會雖刻板、保守印象甚濃,但人家性禁忌反而更少,社會也在傳統上通過傳統習俗的儀式釋放人民的性的認知與沖動。這樣的社會,在相對保守中又保持著適度的開放,人家的內在發展活力從來不低,科技與文化領先世界多年,內在原因不可能不與此相關。(本人上述認知來源于***的《***》和《曉說》)
日本人人性的特點是,該保守時,比誰都死板;該開放時,又能做到肆無忌憚。所以外人評價人家是雙重人格,只是一廂情愿的不無道理,但實際人家的行為與思想卻比旁邊者更接近人的本性。所以,人家社會能做到表面秩序井然,不掩私下背后的放縱。相反,無法接受這此的社會,才更涉嫌不真懂人性,所以必然導致因無法接受且不能調和人性善惡兩面性,而使自己的社會不得不陷入虛偽的自欺欺人當中。
這再次印證,人性善與惡的兩面性從來并存,且自我調解甚好,只是因為人太想脫離自然,所以才自找沒趣,畫地為牢了,反而是日本的“返祖”現象讓他們更“先進”,只是保守的人接受不了這樣的先進,而導致自己不得不承受自我壓抑的惡果。
但接受不了又怎樣?!你一樣享受人家科技進步成果,一樣與人家和平共處著。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兒,可你若非要將這認為是無原則的妥協,那么扭曲的就是你自己,不是人家日本人。我這樣說,也不是完全羨慕和肯定日本文化,因為他們亦不能徹底回歸人的自性,所以,他們社會有心理問題者亦從來不少。我意只在說,人性解放要更多地做真人真事,要克服虛偽的、偽善的道德的約束。
這也象我們官場的某些領導,平時都是人模狗樣的,滿嘴馬列或仁義道德,一旦到了權利分配關鍵時刻,便必然露出其真實面孔的猙獰!其實這也不算猙獰,因為你向人家討要的東西從來稀缺,你和其他需求者的欲求一樣是赤裸裸的。從道義上講,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赤裸裸去否定人家的猙獰,因為人家做為稀缺資源的把控者和分配者,當然不好過于隨便,保持嚴肅是必須的。就象警察一定要比壞人還壞一樣。以暴制暴,歷來是維持秩序所必須的。如果你接受不了,那只能說明你自己尚未成熟,還認識不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這真正成熟的門道,通常只能是以家學形式傳承,學校根本不教,因為許多老師亦接受不到這樣的教育,他們自己尚未成熟,何以教導他人?!而社會則只用叢林法則來考驗人,讓大家自己去摸索成長的經驗。至于你是否成熟?它才不管,它是大化,是大而化之的。微觀的細節,人家即便了然于胸,也要視而不見,因為你的成長與人家無關。就象破繭而出的昆蟲、破殼而出的鳥,根本無須外力幫助,外力反而只會起到反作用。
說到反作用,其實我們從出生開始,在思想方面,就受之多多,甚至可以定義為哲學意義上的思想污染,但這就是人類的宿命,這樣的反作用污染又是避免不了的,因為人類暫時就這能力和水平!所以,人的哲學化成熟之路絕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只是有的人有條件、有機會治理,而許多人還沒機會、沒條件呢!
人類文明進步大概就是讓這樣的機會和條件能惠及更多人,這亦是我所倡導的哲學的普及化與常識化。反過來,哲學的普及化與常識化又可以化解人類現存的許多矛盾。所以,誰若忽視或放棄對哲學的追逐,便是哲學意義上的不思進取,就證明誰就是思想方面的懶人,是世俗意義上的人,不是哲學的實現了“人之為人”意義上的純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