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凡以文化人自居者,我希望都看看這篇文章,看看你是否真的理解“圣人不仁”,如果不真懂,你還算是文化人嗎?!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思想潔癖患者!
概括了世界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當然也可以嘗試概括一下。由于中華文明一直是世界核心文明,這樣的概括一樣具有世界整體性意義。
我覺得,中華文化先祖早在遠古時間便已實現最直觀的整體理論自覺,天人合一觀便是一種極高明的抽象能力之大成,正是這樣的正確抽象成果奠定了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核心文明的根基,塑造了中華大地獨有的一以貫之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我愿意將中國文化史中哲學史部分的分與合做這樣解讀:
西周以前的文化都統一掌握在中央政府,西周末期,諸侯崛起,中央政府統管文化權威盡失,于是中華文化開始呈獻多中心化發展格局,這才有了之后的百家爭鳴。這是由文化的擴張性所決定的必然,這本身就意味著文化的普及化和哲學的普及化的發端,這樣的發展趨勢是由文化自身的特性決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可以理解成是由抽象的道之運行所決定的必然結果。
我認為,中國文化的一中心化的高潮就是作為一中心的具體管理者——老子——創立的道家學說。之所以說道家學說是高潮的代表,是因為老子用區區五千字便將哲學的基本任務——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和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概括得一清二楚了。
但苦于實踐的客觀條件不具備,老子選擇歸隱,讓眾生自生自滅,這顯示了老子遵守“天地不仁”與“圣人不仁”之道的本心的冷峻。但我認為,老子之所以敢于那樣絕決地歸隱,也與他之理論精髓盡被孔子學會相關,因為老子那樣的智慧,足以發現孔子理論可救萬民于水火的必然,而孔子的執行力卻是老子這樣僅擅長搞理論的人所不能比擬的,是故,他愿意把人類至圣先師這樣的隆譽讓于孔子。
孔子問道于老子,是在已有系統理論基礎上的思想碰撞,在全面接受了道家思想精華之后,在思想上必有新的升華,他當然不忍心像老子一樣棄眾生于自生自滅而不顧,決心用自己的理論與實踐拯救萬民于水火,才能帶給他真正更多的快感,于是才有了儒家思想自下而上的思想救民之路。
說孔子以思想救民,此言不虛,因為他憑借一己之力重新整合的雜合眾家思想的新儒家思想,這樣的思想博采眾家之長,成一至今仍極具人性光輝的倫理學,這樣的倫理學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切近于道的。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做保障,后世的儒生們才能以跪著的姿態壓制住王權與皇權的濫用,為百姓周期性安居樂業創造條件。
這樣的壓制王權與皇權,在人類文明史意義上是對人性整體之惡的壓制,只有中華文明形成了這種特殊中間階層,這是儒家思想不朽的歷史功績所在。受歷史局限,儒家思想不可能完全壓制住全部人性之惡,剩下的那部分,便是私有制的不可壓抑之惡的周期性暴發,只有等待后發文明的徹底根治,比如今天的馬克思主義。
這樣的儒家思想,其文明進步意義巨大,但現實地對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也造成了同時的壓制與壓抑,這導致中國封建社會反復出現了復興之后的保守發展趨勢,這種政治上保守但適當確保社會穩定的發展模式直到清末才徹底被外來工業文明打壓到尊嚴盡失,然后被民主思想所徹底葬送,這意味著中華文明至些才能開啟盡掃消極性的文化革命。
這種文化革命在偉大領袖的帶領下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嘗試,終以失敗而告終,卻在后來的撥亂反正中得到正確的發現與持續遵循,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哲學,從來注重體用結合的一體性發展,其中盡有我們的先天優勢,當然也有缺點和不足,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前述被西方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改造的現實需求,也才有了今天改造之后的圓滿與徹底升華。
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側重于政治與經濟的協同發展,對文化如何協同跟進采取了選擇性規避。我認為,這樣的規避是市場經濟導致的經濟全球化之后的政治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的現實潛在需求決定的,在中國政治自信不能完全建立之前,根本無法預言文化如何向前發展問題,因為中國傳統哲學以倫理統合政治、經濟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社會整體和諧,而現在和未來的經濟全球化要求的是全球統一體內的和諧,這是要跨越國境局限才能實現的,這意味著中華天下一家思想的擴張對世界政治的反作用力。
寫到這兒,我再一次后脖梗冷風直冒,文化,看似文質彬彬,實則暗藏殺機啊!原來世界文明史,不過是文化借刀殺人的歷史啊!難怪老子要說“圣人不仁”,這百姓不能主動教化自己,一直僵化教條地存在著,明擺著的人間正道不去靠近,只能被支配一切的道所碾壓,當然與芻狗無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