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6-21 11:51:08
據國家衛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5.7萬人死于溺水,每天大約有150多人溺亡,其中因溺亡的未成年人高達2萬多名。一起起青少年兒童溺亡事件,無不讓人心痛。看來溺水防線還須加固。
易發季節
夏秋季或暑假期間,是隱患增多。溺亡事故頻發的時節。2020年7月18日,13時許,陜西漢中市漢臺區鑫源街道辦事處千戶村有兩名兒童在家門口玩耍掉落到灌溉渠不幸雙雙溺亡;2020年6月21日,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8名小學生玩耍時落水,全部溺亡; 2021年5月1日上午10時,徐州市賈汪區濱河小區一十四歲少年,在御龍灣河西岸落水溺亡,被清理河面雜草雜物保潔人員打撈。2021 年5月22日,下午4時19分河北滄州獻縣公安局發布通報稱,韓村鎮有5名孩子在村邊坑塘溺亡等。生命鮮活,瞬間凋零。
易發原因;
筆者認為,一是學校責任、學校“防溺水”安全問題,有的僅停留于口頭“說教”上,沒有切實通過身邊真實典型案例,讓孩子認識到江河湖泊、水庫汪塘游泳的兇險性,致“溺水悲劇”發生。二是家長監管失當。周末和節假日, 孩子獨處時間多,是安全監管的重要時間,家長“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麻痹松懈。三是社會“安全防護責任”。對相關江河水域防護,水庫池塘,溺水防護設施措施不夠健全,尤其是挖沙破壞將是“奪命河道“誘因之一,設立醒目警示牌、提示語是相關機構完善監管必須到位。
建 議
一是廣泛宣傳,正確引導。地方黨委政府要通過法律修訂細化未成年人的監管責任。明確學校、社會和家庭職責。加大宣傳力度,做好防溺水知識和溺水危害宣傳報導,各教育機構,結合當地實際,及時發布風險提示和預警宣傳教育。 二是水域管護,警醒提示。所有野外水域,可能存有安全隱患的,相關機構要完善安全防護,安裝護欄、設立警示牌。水域管護,明確責任到人。強化日常巡查,妥善應急處置。三是開設課程,暑期利用星期天開設“游泳課”,教會游泳。培訓基本生存技能,用一些案例啟發誘導學生,增強安全意識,使更多孩子都能熟悉游泳技巧,自救互救,減少“溺水悲劇”發生。四是防患未然,未雨綢繆。 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適當增加放假,供學生選擇的運動場所、降低運動場所收費,為學生提供安全鍛煉的地方。將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活動中。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發力,補齊“防溺水教育”的短板。切實杜絕悲劇重演。作者《徐州 王世林》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