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止一個朋友問我:騰騰爸,你看好萬科,是因為它的低估值吧,但今年一季報出來后,很多網站顯示,它的估值一下子躥到了60多倍——都60多倍估值了,還叫低估值嗎?
在股市老手那里看來,這顯然是一個小白問題。
但深究和延展一下,又緊系著投資的一個些關鍵問題。
所以,倒也有拿出點時間專題聊聊的價值。
對這個問題,我講兩點:
第一,我看好萬科,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低估值——當然低估值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我還是基于行業和企業的綜合性思考。
地產行業已經度過了野蠻生長的時代,未來分化和集中不可避免。
現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房價,已經處在了岔路口上,而我們國家土地供應總體上還在吃平均主義,顯然這是一種錯配。
人口越來越向一二線大城市集中,所以土地應該多往這些人口不斷集中的大城市供應。
而人口停滯不前、甚至凈流出的中小城市,則應減少,甚至停止土地供應。
需求和現實的背離,必然會更加催化目前的分化:大城市將因土地供應而不足而房價更加上漲,小城市將因土地供應太濫而房價更加低迷。
這種狀況下,誰能在大城市拿更多地,誰就將賺更多錢。
換句話說,調控措施越緊,越對現金流充沛的企業有利——萬科因此深得我愛。
第二,說萬科目前估值60多倍,也對也不對——在線性思維患者那里看來,對;在騰騰爸這類人看來,不對。
什么意思呢?
先來看看炒股網站上這60多倍的估值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萬科2021Q1主要經營數據)
這是萬科2021年第一季報財報中披露的主要經營數據。
一季度,萬科歸母凈利潤12.92億。
一個季度12.92億,一年四個季度,那么一年歸母凈利潤預計就應該是12.92*4=51.68億。
截止昨天(4月28日)收盤,萬科3215.79億市值。
用市值除以今年預計的全年歸母凈利潤,即用3215.79億,除以51.68億,就得到了現在萬科的估值,約為62.23倍。
這個估值被稱為動態估值——因為分母是根據第一季度數據預估出來的,是未來全年可能的歸母凈利潤。
問題是:這個預估的歸母凈利潤準不準呢?
預估得準,這個62.23倍估值就是準確的;預估得不準,這個62.23倍估值就是個笑話。
那么究竟準不準呢?
其實,在前幾天萬科一季報出來之后,我就寫文章專題分析過——詳見拙文《這次真爆雷了》(已打超級鏈接,點擊標題可進入閱讀)——文章中,我專門給大家統計了一組數據:
(萬科2020年分季度營收及利潤數據)
這是萬科2020年四個季度的營收及凈利潤、凈利潤率數據統計。
大家看,萬科2020年一季度的營收約占全年總營收的11.40%,凈利潤約占全年總利潤的2.45%。
相反,第四季度,營收約占全年總營收的42.38%,凈利潤約占全年總利潤的52.16%。
而且,有興趣的話,你可以統計一下更早年份的同類數據,會發現這些年萬科一直都是這種規律。
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就是房地產行業的結算習慣造成的。
房地產行業基本上都這樣:年初拼命賣房,但因付款流程、房產交付等因素影響,大多未進入結算環節;到了年底,房款付齊,房產交付完畢,自然會進入集中結算階段。
同理,年初拼命賣房的同時,還會集中開工,全力投資建設,所以年初收入少,但支出多,一季度的凈利潤和凈利潤率,因此非常非常低。
聽明白了嗎?
你用第一季度利潤數據推算房地產企業全年的利潤數據,是會鬧笑話的。
你用這個會鬧笑話的預估利潤數據去計算它的PE估值,算得再精確,也是徒勞無功的。
多說兩句:萬科Q1財報出來后,那些嘲笑它凈利率只有2.13%的朋友,也是一幫菜鳥、水貨!
貽笑大方!
萬科的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呢?
第一,看財報、算估值,一定不能機械化。
財報和估值的表象是數據,而數據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企業。
企業的經營模式決定了企業的數據,而不是相反。
很多很多人,把這些基礎邏輯搞反了。
第二,看季報做投資決策,是很容易鬧低級笑話的。
這個話題我在2018年就曾撰文探討過。
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市場該是怎么操蛋還是怎么操蛋——投機如山岳般古老,近視眼也是!
投資一定要盡量把眼光放長。
如果不能放長到十年八年,五年六年做不做得到?
如果五年六年做不到,三年兩年做不做得到?
如果三年兩年做不到,一年總可以了吧?
不能再短了——再短就真成傻B了!
我剛才說,萬科的這個例子,是小白問題,但有聊的價值——價值就在上邊兩點。
明白這兩點,我們在股市投資中,就會多一點動態思維,少一點靜態思維;多一點發散思維,少一點線性思維。
就會知道,投資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看起來很差,并一定真差;看起來很好,并一定真好。
再舉一個和萬科可能相反的例子——
(愛美客2021Q1主要經營數據)
這是愛美客2021年Q1財報披露的主要經營數據。
營收同比增長227.5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96.50%。
數據出來后,愛美客投資者問賽道股批評者:怎么樣,百分之二三百的增幅,對得起目前三四百倍的估值包?
更有計算器愛好者輕敲幾下鍵盤,搖頭晃腦曰:動態估值一下子就下降到了180來倍——這樣搞兩年,就自然下降到了幾十倍;這樣搞五年,就自然下降到了十來倍!
呵呵,騰騰爸忍不住笑。
愛美客是才上市新股,我找不到以前更詳細的分季度數據,不好做更確定性地分析和判斷。
但在現有條件下,也可推測一二:
2020年一季度愛美客營收0.79億,而2020年全年營收7.09億,占比11.14%;2020年一季度愛美客歸母凈利潤0.40億,而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4.40億,占比9.09%。
從這個數據看,這一點跟萬科類似。
但萬科是整個行業都是如此,是行業規律使然。
愛美客呢?
如果醫美行業跟房地產行業一樣,也有年初猛賣貨但不確定營收和利潤、年底才集中確認營收和利潤的規律的話,那么今年也理應如此——如果是這種情況,我無話可說,可能是真的高增長吧。
如果醫美行業不是這個規律,愛美客去年一季度營收和利潤對全年占比低,只是因為疫情封鎖造成的營業受困——那么今年一季度的高增長就是失真的數據!
那就完全沒有參考意義了。
因為它上市時間還短,沒有更翔實的數據支撐,我現在還不能確定愛美客今年一季度的增長率是否真實,憑什么就相信它目前幾百倍的估值就是踏實可靠的呢?
所以,保守的投資者最理性的做法,應該是懷著謹慎的態度,花更長的時間和精力對愛美客進行追蹤和觀察。
沒有深入調研和思考愛美客,只看到它鮮亮的一季報數據就山呼萬歲的哥們,我認為高興得還太早了點。
這些人可能是對的——但因為沒有底線思維,他們的投資總是充滿著巨大的隱患。
這隱患只要存在一天,他們的資產就是不安全的。
那個女人很美,聽說她身患艾滋。
我無法確定這條消息的真實性。
但我可以首先保護好自己的褲襠。
這樣做,可能會錯失天仙——但我全家老少都跟著安全了。
當然,這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不能說誰對誰錯。
但我會如何選擇,我應如何選擇,我門兒清,從來不懷疑、猶豫自己的選擇。
這就夠了。
投資不就是這樣嗎?
最后,順延著上邊的話題,就再聊幾句投資吧。
有朋友問:騰騰爸,股市不振,股價下跌,你真地像你表現得那樣高興和振奮?
這個話題好玩,所以我想聊兩句。
首先,從感性的角度,股價下跌,市值縮水,我跟大家一樣,也會心情不爽。
其次,從理性的角度,股價下跌,價值突顯,同樣的錢能買更多的股票,而價值回歸之后,我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我的確跟市場中的大多數人不一樣——我不會痛苦,而會快樂;我不會沮喪,而會振奮。
這就是我以前常講的“高點冷靜,低點興奮”。
感性的不爽出于天性和本能。
理性的快樂出于修煉和認知。
想搞好股市投資,我們必須把自己的精神狀態從感性飛躍到理性。
否則,只有天性和本能,人和一只猴子有什么區別?
最近老有人不服氣:騰騰爸,股票都跌成這樣了,你還嘚瑟什么?
唉呀,哥們,這不正是我“高點冷靜、低點興奮”的真實寫照嗎?
我表里如一、前后如一、知行合一,你有什么不服氣的?
你不服氣,說明你還處在感性的本能之中啊。
不是我笑話你——你離投資還遠!
呵呵。
那啥——收工!
全文完。
作者簡介:
我是騰騰爸,暢銷書《投資大白話》與《生活中的投資學》作者。
擅長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闡述最深刻復雜的道理。
擅長做市場判斷、估值判斷和企業分析。
擅長撒潑、打滾、灌水、吹牛、聊天——喜歡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資中的大事。
并且喜歡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與操作,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投資成色。